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真正的桃花源在诗人心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30 02:36: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真正的桃花源在诗人心里                                                         2022-04-11 10:31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著名的田园诗之父。
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名将陶侃,虽然做过大官,但并不是士族大地主,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已经是家境贫寒了,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陶渊明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不想做官,即使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照旧读书作诗,自得其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由于他看不惯当时的政治腐败,在家乡隐居,就在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名将后代,又有文才,就推荐他做了彭泽县令。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来视察,陶渊明只好让小吏带路,他跟着小吏一起去见督邮。
小吏一见陶渊明身上穿的便服,吃惊地说道:“你怎么那么不懂规矩,督邮大人来视察,你应该换上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才对,怎么能穿着便服就去了呢?”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仗势欺人、作威作福的官员,更何况一个小小的督邮。
一听小吏说的,还要穿着官服行拜见之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才不愿意为了区区五斗米的俸禄,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呢!”
说完,索性解下官印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
后来人们就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比喻高风亮节。

归隐田园
田园诗人心中的《桃花源》
陶渊明辞官以后,过起了悠闲的隐居生活。
他农忙时于父老乡亲煮酒话桑麻,“采菊东篱下,种豆南山上”。写了许多歌颂田园生活的诗作。
清新淡雅、返璞归真、别具一格,这种恬淡的风格一扫魏晋以来文坛“理过其辞,淡戏寡味”的颓废之风,开创了中国诗坛一个崭新的流派:田园诗派。

桃花源
陶渊明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就是《桃花源记》。
陶渊明通过这篇文章,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政治斗争、没有战乱;民风淳朴、人人劳动、家家富裕、安定团结的美好图景。
但是这样的世外桃源,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诗人的心底,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政治腐败、尔虞我诈、民不聊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所以《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才一直被人们喜爱。
参考资料:《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经典故事》,如想了解更多故事,请购买正版图书。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1:42 , Processed in 0.0080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