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9年林遵起义后拒绝和解放军合作,毛主席一出面,他立马服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20:48: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9年林遵起义后拒绝和解放军合作,毛主席一出面,他立马服了                                                         2022-05-07 17:41                                       
                                        1949年8月,为了夺取全面胜利,中共中央研究制定了解放全国的战略规划。为了渡海作战,进而夺取台湾的需要,毛主席召回了时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将军,令他进京汇报人民海军的备战情况。
与张爱萍一同进京的还有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此人身份并不一般,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是国民党的海军少将、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

在中南海,毛主席亲切的接见了这个海军将领,紧紧握着他的手,高兴的说到:“将军,久闻大名啊,你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也是抗战功臣”。
这个让毛主席极为欣赏的海军将领在率领舰队起义后却并不服气,也一度拒绝和解放军合作,他认为当海军需要文化,海军军官更需要有一定的学历,否则连军舰都开不动。但是,当毛主席出面后,他立刻就臣服了。
此人究竟是谁,有着怎样的背景和经历,又在海军领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出身海军世家的林遵 1905年8月的一天,在榕城福州,清朝福建水师鱼雷艇艇长林朝曦喜得贵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国民党海军起义将领林遵。
林遵出生在海军世家,他的父亲曾经在北洋水师任职,不仅在清政府担任过艇长,还做过海军电雷学校的学监,更参加了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中日甲午海战。而且,林遵的舅父也是海军中人。
翻开林家的家谱,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字赫然在列,从辈分上算,林遵是他的侄孙。
林氏家族在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尤为推崇祖辈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

在这样的家庭出生,受到父祖辈耳濡目染的熏陶,林遵从小就对海军充满了兴趣和向往,长大之后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海军之路。
十二岁那年,林遵进入福州西城小学上学,开始了求学之旅。小时候的林遵就十分刻苦好学,成绩也非常优异。
1922年,由于父亲林朝曦被调往南京出任海军雷电学校的校监,林遵也来到南京上学,就读于金陵中学。
在课余时间,林遵常常跑到南京下关凤仪门内的雷电学校操场,看着海军学校的学员们出操演练。林遵本就出身海军之家,从小也看到闽江口耀武扬威的洋人舰船,再加上父亲常常给他将家中父祖辈林海御敌却壮志难酬的往事,心中十分悲愤,他血液里流淌着的爱国基因使他逐渐坚定了海军梦想的信念,渴望有朝一日能够驾舰平波靖海疆。
1924年,年仅十九岁的林遵在初中毕业后,满怀振兴中国海军、血洗甲午之耻的雄心壮志,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烟台海军学校。开启了辉煌的海军生涯。
烟台海军学校是甲午战后清政府新建的第一所海军学校,也是近代海军史上培养驾驶人才最多的一所海校。不过,由于军阀混战,时局混乱,这所学校当时也处在风雨飘摇中,军阀张宗昌更是因为怀疑该校师生暗通南方的国民革命政府,还于1928年解散了海校。
林遵等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就跟随学校被并入了福州马尾海军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当年还被分配到南京鱼雷枪炮训练班见习。

1929年7月,新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决定派一批学员前往英国留学,这个机会十分难得,林遵以优异的表现通过了海军政务次长林绍宽的考核, 成功入选,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名额。
当年11月,林遵等人从上海辗转前往英国,先后在洛林威治海军大学和朴茨茅斯海军学院学习,主要学的就是枪炮、水中武器、通信和航海等专业。
由于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备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和压迫,留学期间的林遵和同学们也受到了歧视。但他们始终心怀“海军报国”的志向,忍辱负重,刻苦学习,为将来的海上战斗做着准备。
1934年8月林遵学成回国,先后担任了宁海”、“海容”舰枪炮员,福州海军学校的学员队长等职,但他最渴望的还是驾驶着军舰,驰骋在祖国的碧蓝海疆,保卫海防。
战争年代立功 作为旧时代的海军人,林遵是不幸的,因为他面临的是一个孱弱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不高以及经济落后的旧中国,是没有多少国力投入在海军装备上的,等待林遵等人的必然是一支在装备上远不如敌人的水师。
1937年3月,已经升任为“自强”舰副舰长的林遵被召回海军部,原来他将以海军上尉武官的身份,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和海军部长陈绍宽的随员,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仪式,顺便再考察一下欧美的海军现状。

在欧洲期间,林遵又奉命去德国接受一批新订购的舰艇,包括六艘潜艇和一艘潜艇母舰,同时也在那里负责管理前来学习潜艇技术的十名学员。
只不过,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再加上后来日本与德国缔结成法西斯轴心,德国也毫不客气地撕毁了潜艇合约。
后来,林遵等人强烈要求回国参战,最终在1939年5月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回国之后,林遵被任命为“永绥”舰代副舰长,在烽烟四起的时候,林遵毅然写下了遗书留给妻儿,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前面提到过,由于旧中国积贫积弱,海军实力也十分孱弱,与日本海军实力相差悬殊。全面抗日战争打响后,中国海军虽然采取了“迅速集中长江”实施重点防御的策略,但由于制空权的缺失,中国海军几乎是暴露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没有多少防空还手的能力。主力舰船也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遭到了重创,损失极为惨重。
经过几次血战后,当时的中国海军几乎是损失殆尽,林遵之前所在的“自强”号军舰也被作为堵塞船沉在了江阴封锁线上。
林遵回国之际,水雷战逐渐成了中国海军的抗战主要手段,因为当时的水面舰艇几乎已经全军覆没,而水雷又有隐蔽性和威力大的特点,非常适合游击战和奇袭。
1940年1月,中国海军组建布雷总队,开始实施漂雷游击计划,林遵也被任命为第二布雷游击总队第五大队的少校大队长。布雷听起来有些神秘,但其实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因为要靠近日舰,还要避开日军的瞭望哨,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日军的反击。
当年1月20日夜晚,第五大队第一次出击,他们以夜幕为掩护,抄到日军防线背后,在贵池两河口江面布下十五具触发漂雷,当即就炸沉日军汽艇一艘,炸死了十三个鬼子,还炸伤了五人。
第二天,又有一艘日军的大型运输船碰到水雷后被炸沉,可谓是战果显著。
之后,林遵就带领部下活跃在水域,有时候白天打探敌情,晚上行动,有时候还化妆乔扮,秘密潜行,频繁地进行布雷行动。
为了混淆敌人的注意力,林遵还与战友们制作了铁浮筒假冒的漂雷和真的漂雷混合布防,使 敌人真假难辨,防不胜防,涣散了敌人的战斗意志。
在林遵的指挥下,其部战功卓著,一艘艘满载军火、士兵的日军舰船被炸沉在江中,甚至还使得日军的长江航线都被迫断航几次,令日军分外震怒。
恼羞成怒的日军布下重兵发动了对布雷队所在地的扫荡,还迁怒于沦陷区的百姓,大肆烧杀掳掠,更悬赏捉拿布雷队成员。

但是,林遵带领队伍越战越勇,也越来越有经验,一次次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值得一提的是,在执行任务期间,林遵的抗日行动也受到了解放区民众的掩护,他还与新四军联合抗日,默契合作。对新四军这样一支军纪严明、坚决抗日的队伍,林遵也由衷地感到钦佩。
在林遵的海军生涯中,他也曾有幸率领舰队劈波斩浪,收复南海。
抗战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当时的中国政府在1945年10月25日收复台湾后,就着手准备着正式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个光荣的任务也最终交到了林遵手中。
1946年10月,中国海军组成了进驻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舰队,并任命林遵为舰队司令官。
整个舰队由太平号护航舰、永兴号巡防舰和中业号、中兴号两艘大型登陆舰组成。根据航行计划,舰队的第一目的地为广州,然后前往海南岛,最终目的地则为南沙群岛。
10月29日,林遵率领舰队从上海吴淞口启航,11月初就抵珠江口外,锚泊在内伶仃岛附近海面。随后,林遵和舰队高层上岸拜访了广州行辕主任张发奎和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向二位长官报告了舰队的航行计划,并请广东省派遣视察、测量和驻岛人员登舰。
再次起航后,舰队分成了两支,“永兴”、“中建”舰驶往西沙,林遵则亲自率领“太平“、“中业”两舰前往南沙,以分别完成收复使命。
最终,林遵于12月12日率领两舰在南沙群岛西北方面锚泊,并成功登岛。随后,舰队官兵与随行的政府接收代表一同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隆重的进驻仪式,当致礼的枪声在椰林蕉丛间响起的时候,大家无不为自己有幸成为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见证人而感到由衷地骄傲。

林遵出身名门,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站到了人民的一边。
率部起义,投向光明 1948年2月,林遵被蒋介石任命为海防第二舰队司令,驻防在长江地区,把护卫南京沿线的重责交给了林遵,令其配合陆军担负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五百多公里的长江防务。
一时间,林遵成了国共两党都关注的对象,而当时的毛主席也在为之后的渡江战役担忧,他曾在一封电报中写道:“目前惟有渡江尚有困难”。为避免渡江部队不必要的伤亡,我地下党也开展了一场秘密策反行动,想要争取林遵。
争取林遵也有几个好处,一来可以分化瓦解国民党长江防线中的“钢铁堡垒”、加速渡江战役的胜利;二来则可以为将来组建新中国的人民海军创造条件,可谓是一举多得。

实际上,林遵本人也是不愿意打内战的,不愿意为蒋介石卖命。得知了这个情报后,中共上海地下党找到了郭寿生,让他去做林遵的工作。
郭寿生当时是国民党《海军月刊》社的社长,但他本人的经历比较复杂,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是共产党员,还在周恩来的领导之下组织过上海的武装起义,只是后来因为“四一二”事变后离开了组织。
郭寿生不仅和周恩来是旧相识,也和林遵十分熟悉,他们是烟台海校的校友,两人保持着不错的友谊。
经过一番考验后,郭寿生被欢迎归队,他也欣然接受了做林遵工作的任务。为此,郭寿生专程去镇江访林遵,二人还一同游览了金山寺。
老朋友见面,自然是十分开心的,二人也不可避免地交换了对时局的看法,林遵也谈了海军司令桂永清排除异己,他本人进退维谷的处境。实际上,林遵本人早已经动摇,根本不愿意为了内战和蒋家王朝战斗,想要站到人民的一边,只是苦于与共产党接触太少。
郭寿生则直截了当地说:“中共中央的周恩来副主席已经派人叫我归队了,还让我告诉你,希望你能够站到人民的一边”。
这一次的见面基本上敲定了林遵的起义意向,坚定了他的起义决心。后来,林遵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还深有感触地说:“与中共党的组织建立了直接联系,使我如同在长夜中看到了曙光,黑暗里见到了光明”。
4月23日,一切准备就绪的林遵在南京东北笆斗山长江江面的第二舰队锚地,召开了第二舰队舰艇长联席会议,决定整个舰队举行起义。

第二天,林遵率领二十多艘舰艇和一千二百多名官兵按照之前与解放军商定的方案,向南京下关驶去,由于来不及换装,将士们虽然还穿着国民党军装,但都将标志着国民党军人身份的帽徽摘去,在舰艇主桅上升起了红旗。
这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一起国民党海军集群起义,还被毛主席盛赞为“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协助组建人民海军 1949年4月23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就在林遵率部起义的同一天,第三野战军前委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华东军区海军,这一天也成了人民海军诞生的日子,林遵所率的起义舰艇和官兵也成为了建设人民海军的重要力量。
由毛主席亲自点将,张爱萍将军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成立之初的人民海军一无战舰,二无专业人员,绝大多数的官兵也不懂海军,许多人甚至连军舰是什么模样都没见过。
随着解放大军的不断胜利,张爱萍也开始着力进行了海军的各项推进工作,为此,他还专门成立了八个接管组,分赴镇江、南京等地接收国民党海军的起义部队。张爱萍要求各接收人员特别注重赢得人心。
根据前往南京接收人员的反馈,林遵并不是特别配合工作,不愿意与华东海军合作,为此张爱萍决定专程前往南京会一会这个起义将领。
在《上将张爱萍》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一次的会面,面对张爱萍将军的十足诚意,林遵却有一些不买账,态度比较冷漠,甚至说到建设海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士兵有至少初高中的文化,否则连军舰都开不动。
林遵或许有自己的傲气,但张爱萍将军没有与之计较,也没有生气,而是仍然态度宽和地与他商量,问他能否派出两名舰长到上海接收军舰,林遵以舰队官兵不能轻动为由婉拒了。
后来,张爱萍将军又先后几次拜访了林遵,而初生的人民海军也在迅速发展着。8月15日,华东区海军学校成立,第一批学员仅仅用了两个月就学会了军舰的操作技术,这令固执的林遵大开眼界,也使他转变了观念
1949年8月2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海怀仁堂接见了张爱萍、林遵等人。张爱萍将军将林遵介绍给了毛主席,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毛主席赞道:“你的先人林则徐是抗英英雄,民族英雄!你又毅然脱离国民党军队,率部起义,同样是英雄壮举,可钦可佩可喜可贺呀!”。
听完张爱萍将军关于海军筹建情况的简要汇报以及他介绍的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在其中所作的贡献后,毛主席非常高兴,说道:“我们建设的海军是人民的海军,必须继承和发扬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团结奋斗,保卫祖国的海防”。
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和鼓励,林遵等人非常激动,表示一定要为人民海军的建设竭尽全力。短短两个小时的接见与谈话,在林遵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他受益终生。
1955年,林遵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个少将与国民党的少将截然不同,他也深知肩上任务的艰巨,为建设强大海军贡献了毕生精力。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21:02 , Processed in 0.0076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