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诗歌审美与悲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05:4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代诗歌审美与悲剧                                       

2022-05-05 14:59                                       
            古代诗歌审美很有意思,通常都是比较负面的审美,按现在的流行语就是比较负能量,有些悲剧的意味,或者称为悲剧中的审美,让人不禁唏嘘感叹。

或许,文学本身而就有兴观群怨的功能,尤其是底层劳动人民发出的呼喊,感人至深。一些做官的诗人在平步青云的时候做的诗并不好,而在被贬谪的时候做的诗歌就显出好的意思来。是不是他们在仕途的上升期没有看到官场的真面目,而被贬谪的时候才清醒地认识到官场的真面目?
或许是吧。遭遇贬谪是诗人的不幸,也是他的悲剧,但对于他的王朝来说并不见得是什么大事,甚至不值得一提。他们还是书生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一生和政治捆绑起来。要修齐治平,要治理天下。不过,真的做官之后就会发现,官场远不是他们想象得那么理想,而是皇帝和上级做主,他们基本上做不了什么大的决策。要想做主,就要做更大的官,要想做更大的官就要不断行贿受贿,走官场的潜规则。可是,当他们终其一生在仕途打拼的时候,却发现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全都浪费了。于是就有了辞官归隐的陶渊明,有了以禅入诗的王维和苏轼,有了中年醒悟的李清照,也有了怀念故国的李后主。他们在仕途春风得意的时候作的诗大多都很浅薄,写片刻的欢愉,写杯酒光景间的小碎光阴,写人生的悲欢离合,却不是很深刻。而当他们遭遇人生变故的时候,写的诗歌就有了悲剧的意味,更让人回味无穷,不免产生同感。
古希腊悲剧出现之后,人们发现悲剧比喜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影响更为持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悲剧给人造成了心理空位,把很多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也就破坏了美,造成心理的空落感,失落感,甚至感同身受,很长时间才能忘掉这种空落感,或者被别的事物填补,而喜剧只不过符合了人们的期待视野,弄了大团圆式的结局而已,没什么太多震撼人心的力量。以至于现在的小品明明在演喜剧,却插入了很多悲剧的元素,让人哭着笑,笑着哭,也就感触比较深了。

很多诗人遭遇人生变故,或被贬,或客居远方,或失去亲人朋友,或自身命运坎坷,或悲叹故国等,都要抒发真性情,甚至发出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呼喊,连死了都要挂念着收复国土的事情。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是被贬,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都是客居远方,想念家乡的亲人。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在悼念亡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在悲叹自身命运的坎坷与无奈。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在悲叹故国,却无力回天。
都在写悲剧,无论对个人身世的悲叹还是对故国的怀念,都给人一种伤感的意味,而正是这种伤感的意味让人们感同身受,影响力更为持久。由此来看,古代诗歌的审美偏重于悲伤,偏重于悲剧的审美。看看文学的三大母题就知道了,分别是伤春与悲秋,离情与别绪,思乡与怀远。其中每一个都带着悲哀的意味,让人们都能体会到,并且感同身受。
“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从此伤春别,黄昏只对梨花。”是在伤春。“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客行。”“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是在悲秋。“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的是离情别绪,“此夜曲中闻折柳,谁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思乡,“望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说的是怀远。对于写诗人或者诗中的主角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悲剧,而他们正在遭遇悲剧,要用诗句来阐释悲剧,而且还是自己有切肤之痛的悲剧,当然就会真真切切,字字珠玑了。如果是人生的喜事,写成诗歌,就没有那么高的艺术成就了。看白居易的《观刈麦》、《卖炭翁》哪个不是悲剧?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哪个不是泣血之作?要是写欢快的场景,就让人觉得好光景不能长久,光阴易逝,人生短促了。而写人生的悲哀,更能让人感触良多,感受长久。

诗人们写出名作的时候大多处于人生的不如意时期,也是人生的悲剧时期,写出的诗歌也具备悲剧的审美意义,让人们感触良多。而保持言论自由,保持书写人生悲剧的自由一直都是文学的传统,也更让人们对文学形成一种敬畏,也对诗人们保持一份同情和尊重。或许,这就是文学薪火相传的秘密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4:36 , Processed in 0.0071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