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台历欣赏(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4-10-12 17:16:26     标题: 台历欣赏(一)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0-12 19:50 编辑

                               台历欣赏(一)

      台历 原意指放在桌几上的日历。现在有桌面台历和电子台历。品种有:各种商务台历,纸架台历,水晶台历,记事台历,便签式台历,礼品台历,个性台历等。
      现在,我们每家必备的挂历和台历就是由日历发展来的,但是这不过近百年的历史.至于日历从何时出现的,谁也说不清,只是据史料记载,大约在1100年前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已经在使用日历了. 当时的日历又称皇历,不仅记录着日期,而且是编修国史的重要资料.那时候的日历与现在对点儿相似.把一年分为12册,按每月的天数来确定每册的页数,并将月份和日期写在每一页上,然后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暂时保管,待太监在每日的空页上记下皇帝的言行并在每月月终交皇帝过目,批准后,送史官存档.史官再将日历的内容与朝廷,国内各地区的大事结合起来,经提炼,润色后,记录下来,便成为国史. 以后,由于日历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就逐渐地进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经过一番变动,编制成自家的日历。再往后,随着日历向大众化,家庭化的发展,人们也就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供记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我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唐诗:“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历日”可能是最早的台历。唐时,史官按日裁纸,装订成册,每月一本。每页上写有月份和日期,留有空白,供近侍太监记载皇帝的言行,这就是“历日”。“历日”月终先交皇帝审阅,然后由史官存档,供编《国史》用。因它有记时论事功能,文武百官竞相仿效。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于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
     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本1985年由上海日历印刷厂印制的文化生活台历,都是名家画作。
  [attach]39410[/attach][attach]39411[/attach][attach]39412[/attach][attach]39413[/attach][attach]39414[/attach][attach]39415[/attach][attach]39416[/attach][attach]39417[/attach][attach]39418[/attach][attach]39419[/attach][attach]39420[/attach][attach]39421[/attach][attach]39422[/attach]


作者: 春水东流    时间: 2014-10-12 17:44:04

本帖最后由 春水东流 于 2014-10-13 14:59 编辑

好贴!台历是生活中的百科全书。
作者: 123    时间: 2014-10-12 19:06:01

赞!

精美,

不乏大家之作。
作者: 浅草    时间: 2014-10-12 19:15:29

这一本儿也印过挂历。可惜我不懂收藏。
徐悲鸿的雄鸡和刘旦宅的宝琴立雪,给我
留下很深的印象。
不知在哪里,看过齐白石的群虾。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4-10-12 19:43:48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0-12 19:52 编辑
浅草 发表于 2014-10-12 19:15
这一本儿也印过挂历。可惜我不懂收藏。
徐悲鸿的雄鸡和刘旦宅的宝琴立雪,给我
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 本台历印制精美,都是名家画作,用过之后没有舍得丢弃,几次搬家都没有扔掉,一直保留到现在。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4-10-12 19:44:11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0-12 19:44 编辑
123 发表于 2014-10-12 19:06
赞!

精美,

[attach]39448[/attach][attach]39449[/attach]
作者: 浅草    时间: 2014-10-12 19:53:56

浪淘沙 发表于 2014-10-12 19:43
这 本台历印制精美,都是名家画作,用过之后没有丢弃,一直保留到现在。

由于不懂收藏,我家也有些好东西被丢弃了。
比如,刘继卣的《红楼梦》四连屏年画。被我
妈当废纸卖了。金梅生的年画也不知去向了。
记得有一幅是《穿木珠》。还有一套四联年
画《秦香莲》很精美,忘了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4-10-12 20:00:22

浅草 发表于 2014-10-12 19:53
由于不懂收藏,我家也有些好东西被丢弃了。
比如,刘继卣的《红楼梦》四连屏年画。被我
妈当废纸卖了。 ...

可惜了,如果留到现在,都是好东西。
作者: zgdsxh123    时间: 2014-10-14 08:30:10

精美  有时候看看这些东西能想起很多美好的记忆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4-10-14 08:41:56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0-14 08:42 编辑
zgdsxh123 发表于 2014-10-14 08:30
精美  有时候看看这些东西能想起很多美好的记忆

[attach]39567[/attach][attach]39568[/attach]
作者: 春水东流    时间: 2015-12-5 17:30:18

本帖最后由 春水东流 于 2015-12-5 17:30 编辑

赞!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6-4-19 09:04:35

多谢!
作者: 长河落日    时间: 2016-4-19 09:38:56

历史的痕迹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