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一小将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原籍山西。尚可喜的父亲是明朝一名职位低微的军佐。明朝末年,朝廷和后金在辽东一带频频交战,尚可喜的父母均在战乱中丧命。在困境中,19岁的尚可喜入伍了。想必,那个时候的他,身上不是没有背负国仇家恨的。他随部队进驻明朝在辽东的水师基地皮岛,投入镇守东江的明朝总兵毛文龙的部队,从此开始了整整十年的征战生涯。 入伍不久,尚可喜驻守的皮岛就发生兵变,在局面失控的情势下,小军官尚可喜挺身而出,斩杀祸首,力挽狂澜。尚可喜因其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很快晋升为广鹿岛副将,成为东江总兵官黄龙部下亲信将领之一。 满门忠诚的惨重代价 天聪六年,孔有德、耿仲明率领叛军攻占登州,旅顺副将陈有时、广鹿岛副将毛承禄等纷纷起兵响应。尚可喜奉命击败占据旅顺的孔有德党羽高成友,即移军驻扎其地,旋又移驻广鹿岛。其后,孔有德、耿仲明等密谋归降后金而兵败旅顺,尚可喜居功甚大。 孔、耿两人归降后金之后,一直对黄龙与尚可喜等怀恨在心,极力劝说皇太极出兵攻打旅顺。皇太极对是否出兵犹豫不决。恰在此时,宁完我上奏说:后金原有红衣大炮数位,为攻城利器,孔、耿等人前来归降之时,又携来红衣大炮六七位,且带来大小船只百余只,若是以这些船只运载这些红衣大炮前去攻打旅顺,则一定能够将其攻陷。与此同时,后金将领佟整、周一元、鲍承先等亦纷纷上奏说:明军扼守旅顺,横挡后金出兵入关之要道,实为后金之心腹大患,若不趁此时将其攻陷,必然会后患无穷。 天聪七年六月十九日,皇太极派遣贝勒岳托、德格类率万余精兵,以孔有德、耿仲明两人为向导,攻打旅顺。消息传来,黄龙大惊,旅顺明军不过数千,且其水师恰巧因故调离,仅凭剩余步兵,无论如何,也绝难抵挡住后金军队的大举围攻。果不其然,双方激战数日,明军弹药俱尽,伤亡惨重。总兵官黄龙见突围不成,命部将谭应华持印信间道送往登州。当晚,金兵加紧攻城,黄龙率部拼死抵抗,但最终失败,拔剑自刎。尚可喜率兵援救不及,他的包括妻、妾在内的数百亲眷不甘被俘,全部投海殉国。可以说,尚家满门为大明王朝竭尽忠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灭门惨祸后的连环毒计 而尚可喜的立场,却因为一件事情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突兀的转折:曾是皮岛兵变幕后主谋的将官沈世魁,避过风头之后,居然升任了皮岛总兵!他自然想要同尚可喜算旧账。这时候,部将王庭瑞、袁安邦等大进谗言:尚可喜拥兵自重,坐视明军败亡而不救。就在尚可喜遭灭门惨祸悲痛欲绝之际,沈世魁设下一条毒计,他急急传令尚可喜即赴皮岛。 军令如山,尚可喜冒着狂风暴雨出航,一路船行阻滞,但沈世魁派来催促的船只却穿梭不断。尚可喜越发觉得其中有诈,于是派人去侦察,竟然发现——顶头上司急急传唤,实际是要杀他灭口! 尚可喜惊出一身冷汗,急忙返回。沈世魁一计不成再生毒计,上奏朝廷,说尚可喜割据广鹿岛要背叛朝廷。这下子,尚可喜被逼入了绝境,进退维谷。 消息传来,尚可喜仰天长叹,对随从亲信说道:“吾家世捐躯殉国,妒忌者反欲挤之死地,大丈夫安能俯首就戮乎!”一番思索之后,尚可喜将目光转向了后金汗国。 皇太极的投桃报李 天聪七年十月二十四日,尚可喜的使者卢可用、金玉奎两人悄然抵达沈阳。对于尚可喜的主动遣使来归,皇太极喜出望外,立即复书尚可喜说:“满洲国大汗致书尚将军暨诸将:诸凡情事,前书已悉。将军与诸将,可速为筹度,即来归我。傥荷天佑,大事克成。功名富贵,皆可图也。机会一失,悔之何及。幸无犹豫,速赐回音。 ” 皇太极对于尚可喜的归降表现得迫不及待。天聪八年正月初八,车尔格、范文程与喀木图等奉命前去打探尚可喜归降的消息是否准确。 尚可喜没有令皇太极失望。自从遣使沈阳决意降金之后,尚可喜便开始积极地进行准备。至正月十九,尚可喜已经派军招降长山岛部众,并计划随即派人前去招降石城岛军民。 车尔格等人的奏报令皇太极兴高采烈。为了迎接尚可喜等人的到来,皇太极召集诸贝勒于大殿之前,向满汉蒙古诸臣宣谕说:广鹿岛明副将尚可喜招抚长山、石城二岛,携民人数千户来归,非以我国衣食有余而来也。盖承天眷佑,彼自输诚而求附耳。但归附既多,糗粮宜备。兹八家贝勒已出粮四千石与之,尚属未敷。尔等凡积粟之家勿得隐藏,可悉出以协济。亦非径取之尔等,仍照数给以价值也。 与此同时,鉴于孔、耿等人前来归降之时曾为明朝军队围追堵截,皇太极又命令贝勒多尔衮、萨哈廉率领部分军队前去接应尚可喜等。后金军队与尚可喜途中相遇,遂护送尚可喜等前往海州驻扎。二月二十六日,尚可喜率广鹿、长山二岛归降部众三千八百余口抵达海州。 皇太极又命令将前年攻陷旅顺之时所俘获的尚可喜家人、亲戚等二十七人送至海州。尚可喜对此感激不尽。 大明王朝抗金防线的彻底崩溃 天聪八年四月十日,尚可喜抵达沈阳。皇太极率领诸贝勒与满汉群臣出城十里相迎,欢迎仪式一如孔、耿等人前来归降之时。十五日,授尚可喜为总兵官,赐敕印。并宣敕说:尔副将尚可喜原系明臣。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今升尔为总兵官,给以敕印。功名富贵,远期奕世之休;带砺山河,永无遗弃之义。凡有一切过犯,尽皆原宥。尔宜益励忠勤,恪共乃职,勿负朕意。 尚可喜感恩涕零:“誓竭力图报于将来也!” 至此,在毛文龙被杀之后的数年之中,东江旧部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为首,先后叛明降金。明王朝以东江而牵制后金的计划彻底失败。而对于皇太极来说,其招降汉官的政策则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而日趋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也是一批又一批的汉族官员纷纷投入后金的怀抱,后金日益具备了与明王朝争夺天下的实力。 皇太极的大胆创新——汉军八旗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归附后,皇太极没有打乱他们的编制,不仅继续让他们统率,而且给他们各种优待,得到广大汉兵的拥护。与此同时,皇太极也意识到汉兵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谙水战,习地利”,满族骑兵望尘莫及。而且随着战争规模的深入和扩大,满族骑兵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三顺王麾下数万兵马编入汉军八旗 皇太极决定打破民族界限,选拔汉族中的优秀人才为国效力。天聪七年七月一日,皇太极命令分隶满洲各旗所属汉人壮丁,每十名抽一丁披甲入伍,共有一千五百八十人组成一旗汉兵,由汉官马光远统领,旗帜为黑色。这是后金正式组建汉军的开始。 崇德二年七月,皇太极又将一旗汉军分为左右翼两旗:以汉官石廷柱为左翼固山额真,马光远为右翼固山额真,并按照满八旗的体例编壮丁为牛录。 崇德四年六月,皇太极再将汉军两旗分为四旗,每旗设牛录十八人,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京两人,甲喇章京四人。四旗共计七千人左右。 崇德七年六月,皇太极将汉军四旗改为八旗,旗色、名称、官员设置与满洲八旗相同,所不同的是,汉军八旗的旗主可以由皇帝随时撤换任命,而满洲八旗旗主之位则是世袭。同年八月,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上奏“以所部兵随汉军旗下行走”,皇太极欣然同意。其实皇太极早就想将三王麾下数万汉兵编入八旗,无奈在三王归附的条件中,自己亲口允诺过让他三人各将所部之兵,自成系统,怎可出尔反尔?如今大势所趋,三王主动提出编入汉军八旗,可谓正中皇太极下怀。 皇太极的良苦用心 皇太极创建汉军八旗,可谓用心良苦:扩大兵源,以汉攻汉,只是表面现象,更深一层的用意在于:削弱满洲八旗诸王贝勒的权势,打破他们对军队的垄断,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从而巩固皇权。 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皇太极显然意识到了其所统治范围内满、蒙、汉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创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从法律和制度上确立了一种联合平等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标志着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与汉、蒙封建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基础更加广泛了,而且为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沈阳故宫博物院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