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96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南王尚可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06:37: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倚泉 于 2012-2-9 06:53 编辑

                                《平南王尚可喜》

       有幸同被清朝皇帝康熙加封为平南王尚可喜的第12代传人,海城市名望很高的学者型书法家尚士柏老先生的长子、我的同行和朋友尚明大哥一同去南方游玩。旅途中,不免经常同其谈论起尚可喜在清王朝的举足轻重位置,也引起了我对尚可喜在清王朝建立过程中地位作用的研究。现将自己所了解一些情况和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草写出来,供网友一览为快。

                                                                         《家  谱》

       在尚氏家族,至今留存一本从不向外界透漏的家谱。对这本家谱,纪录了尚室家族的全部兴衰史,是一部单传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极高的历史史册,现在仍在尚世柏老先生处保留。曾有多位史学家想得到这本家谱,都被拒绝。20年前,一位日本学者曾出巨资要购买这本家谱,也被尚老先生拒绝。本人出于好奇,也想一览为快,但目前只能是空想。也许将来我的尚明大哥会满足我的期待。

                                                                                《功  绩》

      历史上,对尚可喜评论甚多。功过是非,我认为都不能抹杀平南王尚可喜在清王朝宏伟历史画卷上的浓重一笔。尚可喜1604年生于辽宁海城县(现海城市)。少年随父从军,为明朝戍守边关。父亲战死后,继承父业,19岁领兵作战,驻防在海岸。明朝末年,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陷害,于1643年率部起义,弃明投清。1644年,他随清军进入关内,在决定清朝命运的时刻,尚可喜戎马冲杀,九死一生,是清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之后,又历经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广东等省,纵贯中国南北万余里,在清朝以武力统一全国中,充当了开路先锋。由于他为清王朝完成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加封为平南王,坐镇广州。康熙12年,70岁的尚可喜由于年高体弱,自奏申请撤藩,交权回家养老。他的这一举动,为解决“三藩”问题铺平了道路,康熙帝立即批准尚可喜撤藩。由此,激怒了平西王吴三桂,导致举兵叛乱,拒绝撤藩。靖南王耿精忠也起兵响应,一场持续了8年之久的大规模武装叛乱于康熙12年全面爆发,使国家重新陷入分裂的严重局面。在南方半壁江山中,尚可喜坚守的广州拒绝叛乱,支撑着危局。尚可喜忠贞不二的态度和立场,赢得了康熙帝的极大信任,为了感谢和报答尚可喜的绝对忠诚,特加封尚可喜平南亲王。

                                                    《安  葬》

       康熙15年,尚可喜病逝于广州,时年73岁。康熙帝对尚可喜的去逝表示了沉痛的哀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王世笃忠贞,若人人尽如王,天下安得有事”(意思是说,平南亲王一贯地忠诚,如果天下的人都像他这样忠诚,天下就不会有大乱,就会太平无事)。在高度评价之后,特准许尚可喜迁回海城安葬,满足他生前愿望。康熙20年,尚可喜正式安葬于海城县城南,康熙赐葬银八千两,赐田万顷,还派遣两个佐领,世代为尚可喜守陵,一直侍守了200多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尚可喜坟墓同样没有逃脱被夷为平地的命运。墓地里的珠宝被浩劫一空,只留下了点遗骸。改革开放以后,尚家子孙根据当年康熙帝批准修建的陵园旧观,重新修建了陵墓。应该说,康熙对尚可喜的关爱是真心的,他的晚年结局是圆满的。与吴三桂、耿精忠的命运——满门抄斩、灭族之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评       论》

       纵观尚可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叱咤风云。史学专家评论说,尚可喜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佩服的便是康熙帝,而让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祯,最令尚可喜鄙视的同僚是吴三桂(据尚明讲,他们还是很近的亲戚)。明朝崇祯初年,辽东已经大部分落入后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带还在防守。作为海防将领,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书崇祯,要求其重贤臣、远小人,为救大明朝于水火而勤政,可崇祯不但依然故我,纵情淫乐,还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万念俱灰的尚可喜见大明气数已尽,毅然转戈投诚清朝以事明主,从此开始了他与大清王朝风雨同舟的33载春秋。此后,他深得皇太极、顺治、康熙的重用。与康熙更是“情同父子,谊若手足”。因为“勇而善谋”,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万众之上。 
                                         《圆  说》
    由于我们没有经历那个年代,又不是专家学者,对清王朝的历史只是在书本中和电视节目中感悟。但这些作品大都是经过演绎和艺术加工的。实事求是讲,可信度肯定不高。对尚可喜这位清王朝历史上的极为重要的人物,怎样看待,怎样评价,有许多说法。褒奖的,贬低的,都有评论。我认为,不管如何评论,尚可喜为大清国建立和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就是事实,至于其他,无关紧要。历史就是历史,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不能改变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2-2-9 11:22:11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历史人物有过听说,但印象不算太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2-2-9 22:31: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原汤 于 2012-2-9 22:36 编辑

尚可喜在历史上的定位比较有争议,但是我想,不管怎么说在历史上是个人物,也叱咤风云一生,说他对明朝不忠,史实记载他被人陷害也是不得已反明,投清后对大清是忠心耿耿的,有些历史问题活着的后人也不要太认真,那时的年代情况不同,不能拿现代政治思想评价历史人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2-2-9 22:42:07 |只看该作者
力挽狂澜一小将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原籍山西。尚可喜的父亲是明朝一名职位低微的军佐。明朝末年,朝廷和后金在辽东一带频频交战,尚可喜的父母均在战乱中丧命。在困境中,19岁的尚可喜入伍了。想必,那个时候的他,身上不是没有背负国仇家恨的。他随部队进驻明朝在辽东的水师基地皮岛,投入镇守东江的明朝总兵毛文龙的部队,从此开始了整整十年的征战生涯。

  入伍不久,尚可喜驻守的皮岛就发生兵变,在局面失控的情势下,小军官尚可喜挺身而出,斩杀祸首,力挽狂澜。尚可喜因其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很快晋升为广鹿岛副将,成为东江总兵官黄龙部下亲信将领之一。

  满门忠诚的惨重代价

  天聪六年,孔有德、耿仲明率领叛军攻占登州,旅顺副将陈有时、广鹿岛副将毛承禄等纷纷起兵响应。尚可喜奉命击败占据旅顺的孔有德党羽高成友,即移军驻扎其地,旋又移驻广鹿岛。其后,孔有德、耿仲明等密谋归降后金而兵败旅顺,尚可喜居功甚大。

  孔、耿两人归降后金之后,一直对黄龙与尚可喜等怀恨在心,极力劝说皇太极出兵攻打旅顺。皇太极对是否出兵犹豫不决。恰在此时,宁完我上奏说:后金原有红衣大炮数位,为攻城利器,孔、耿等人前来归降之时,又携来红衣大炮六七位,且带来大小船只百余只,若是以这些船只运载这些红衣大炮前去攻打旅顺,则一定能够将其攻陷。与此同时,后金将领佟整、周一元、鲍承先等亦纷纷上奏说:明军扼守旅顺,横挡后金出兵入关之要道,实为后金之心腹大患,若不趁此时将其攻陷,必然会后患无穷。

  天聪七年六月十九日,皇太极派遣贝勒岳托、德格类率万余精兵,以孔有德、耿仲明两人为向导,攻打旅顺。消息传来,黄龙大惊,旅顺明军不过数千,且其水师恰巧因故调离,仅凭剩余步兵,无论如何,也绝难抵挡住后金军队的大举围攻。果不其然,双方激战数日,明军弹药俱尽,伤亡惨重。总兵官黄龙见突围不成,命部将谭应华持印信间道送往登州。当晚,金兵加紧攻城,黄龙率部拼死抵抗,但最终失败,拔剑自刎。尚可喜率兵援救不及,他的包括妻、妾在内的数百亲眷不甘被俘,全部投海殉国。可以说,尚家满门为大明王朝竭尽忠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灭门惨祸后的连环毒计

  而尚可喜的立场,却因为一件事情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突兀的转折:曾是皮岛兵变幕后主谋的将官沈世魁,避过风头之后,居然升任了皮岛总兵!他自然想要同尚可喜算旧账。这时候,部将王庭瑞、袁安邦等大进谗言:尚可喜拥兵自重,坐视明军败亡而不救。就在尚可喜遭灭门惨祸悲痛欲绝之际,沈世魁设下一条毒计,他急急传令尚可喜即赴皮岛。

  军令如山,尚可喜冒着狂风暴雨出航,一路船行阻滞,但沈世魁派来催促的船只却穿梭不断。尚可喜越发觉得其中有诈,于是派人去侦察,竟然发现——顶头上司急急传唤,实际是要杀他灭口!

  尚可喜惊出一身冷汗,急忙返回。沈世魁一计不成再生毒计,上奏朝廷,说尚可喜割据广鹿岛要背叛朝廷。这下子,尚可喜被逼入了绝境,进退维谷。

  消息传来,尚可喜仰天长叹,对随从亲信说道:“吾家世捐躯殉国,妒忌者反欲挤之死地,大丈夫安能俯首就戮乎!”一番思索之后,尚可喜将目光转向了后金汗国。

  皇太极的投桃报李

  天聪七年十月二十四日,尚可喜的使者卢可用、金玉奎两人悄然抵达沈阳。对于尚可喜的主动遣使来归,皇太极喜出望外,立即复书尚可喜说:“满洲国大汗致书尚将军暨诸将:诸凡情事,前书已悉。将军与诸将,可速为筹度,即来归我。傥荷天佑,大事克成。功名富贵,皆可图也。机会一失,悔之何及。幸无犹豫,速赐回音。 ”

  皇太极对于尚可喜的归降表现得迫不及待。天聪八年正月初八,车尔格、范文程与喀木图等奉命前去打探尚可喜归降的消息是否准确。

  尚可喜没有令皇太极失望。自从遣使沈阳决意降金之后,尚可喜便开始积极地进行准备。至正月十九,尚可喜已经派军招降长山岛部众,并计划随即派人前去招降石城岛军民。

  车尔格等人的奏报令皇太极兴高采烈。为了迎接尚可喜等人的到来,皇太极召集诸贝勒于大殿之前,向满汉蒙古诸臣宣谕说:广鹿岛明副将尚可喜招抚长山、石城二岛,携民人数千户来归,非以我国衣食有余而来也。盖承天眷佑,彼自输诚而求附耳。但归附既多,糗粮宜备。兹八家贝勒已出粮四千石与之,尚属未敷。尔等凡积粟之家勿得隐藏,可悉出以协济。亦非径取之尔等,仍照数给以价值也。

  与此同时,鉴于孔、耿等人前来归降之时曾为明朝军队围追堵截,皇太极又命令贝勒多尔衮、萨哈廉率领部分军队前去接应尚可喜等。后金军队与尚可喜途中相遇,遂护送尚可喜等前往海州驻扎。二月二十六日,尚可喜率广鹿、长山二岛归降部众三千八百余口抵达海州。

  皇太极又命令将前年攻陷旅顺之时所俘获的尚可喜家人、亲戚等二十七人送至海州。尚可喜对此感激不尽。

  大明王朝抗金防线的彻底崩溃

  天聪八年四月十日,尚可喜抵达沈阳。皇太极率领诸贝勒与满汉群臣出城十里相迎,欢迎仪式一如孔、耿等人前来归降之时。十五日,授尚可喜为总兵官,赐敕印。并宣敕说:尔副将尚可喜原系明臣。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今升尔为总兵官,给以敕印。功名富贵,远期奕世之休;带砺山河,永无遗弃之义。凡有一切过犯,尽皆原宥。尔宜益励忠勤,恪共乃职,勿负朕意。

  尚可喜感恩涕零:“誓竭力图报于将来也!”

  至此,在毛文龙被杀之后的数年之中,东江旧部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为首,先后叛明降金。明王朝以东江而牵制后金的计划彻底失败。而对于皇太极来说,其招降汉官的政策则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而日趋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也是一批又一批的汉族官员纷纷投入后金的怀抱,后金日益具备了与明王朝争夺天下的实力。

  皇太极的大胆创新——汉军八旗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归附后,皇太极没有打乱他们的编制,不仅继续让他们统率,而且给他们各种优待,得到广大汉兵的拥护。与此同时,皇太极也意识到汉兵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谙水战,习地利”,满族骑兵望尘莫及。而且随着战争规模的深入和扩大,满族骑兵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三顺王麾下数万兵马编入汉军八旗

  皇太极决定打破民族界限,选拔汉族中的优秀人才为国效力。天聪七年七月一日,皇太极命令分隶满洲各旗所属汉人壮丁,每十名抽一丁披甲入伍,共有一千五百八十人组成一旗汉兵,由汉官马光远统领,旗帜为黑色。这是后金正式组建汉军的开始。

  崇德二年七月,皇太极又将一旗汉军分为左右翼两旗:以汉官石廷柱为左翼固山额真,马光远为右翼固山额真,并按照满八旗的体例编壮丁为牛录。

  崇德四年六月,皇太极再将汉军两旗分为四旗,每旗设牛录十八人,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京两人,甲喇章京四人。四旗共计七千人左右。

  崇德七年六月,皇太极将汉军四旗改为八旗,旗色、名称、官员设置与满洲八旗相同,所不同的是,汉军八旗的旗主可以由皇帝随时撤换任命,而满洲八旗旗主之位则是世袭。同年八月,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上奏“以所部兵随汉军旗下行走”,皇太极欣然同意。其实皇太极早就想将三王麾下数万汉兵编入八旗,无奈在三王归附的条件中,自己亲口允诺过让他三人各将所部之兵,自成系统,怎可出尔反尔?如今大势所趋,三王主动提出编入汉军八旗,可谓正中皇太极下怀。

  皇太极的良苦用心

  皇太极创建汉军八旗,可谓用心良苦:扩大兵源,以汉攻汉,只是表面现象,更深一层的用意在于:削弱满洲八旗诸王贝勒的权势,打破他们对军队的垄断,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从而巩固皇权。

  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皇太极显然意识到了其所统治范围内满、蒙、汉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创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从法律和制度上确立了一种联合平等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标志着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与汉、蒙封建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基础更加广泛了,而且为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沈阳故宫博物院稿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5#
发表于 2012-2-9 23:33:02 |只看该作者
  我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知道尚可喜的,对他的评价现在我都迷糊.
  最近看的电视剧<怪侠欧阳德>中,尚可喜的妃子还同福郡王密谋谋反呢.
  看了你的文章,我才知道康熙对他还是很关照的.
  图片拍摄的不错,有合影有景色,看后也是一种享受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2-2-9 23:44: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倚泉 于 2012-2-9 23:45 编辑
原汤 发表于 2012-2-9 22:42
力挽狂澜一小将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原籍山西。尚可喜的父亲是明朝一名职位低 ...

     原汤老师辛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2-2-9 23:46:47 |只看该作者
ctyls 发表于 2012-2-9 23:33
  我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知道尚可喜的,对他的评价现在我都迷糊.
  最近看的电视剧<怪侠欧阳德 ...

  同朋友外出,意外收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2-2-9 23:50:26 |只看该作者
原汤 发表于 2012-2-9 22:31
尚可喜在历史上的定位比较有争议,但是我想,不管怎么说在历史上是个人物,也叱咤风云一生,说他对明朝不忠 ...

  是呀!我们也不是历史学家,都是书本和电视感知的.
  据说尚可喜家族有个研究会,对否定老祖宗的行为还打了官司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2-2-9 23:54:44 |只看该作者
老琴 发表于 2012-2-9 11:22
呵呵……这历史人物有过听说,但印象不算太深。

  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对那么多帝王将相都没有研究透,对一般的将佐我们不会单独去研究的.
  我如果没有接触过尚明大哥,这一辈子也不能对尚可喜感兴趣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2-3-13 10:24:59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的只看不说话,如果我没猜错,穿黄衣服中间的是依泉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1 03:42 , Processed in 0.01217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