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7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家的那天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23:2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紫竹箫韵 于 2011-11-13 23:40 编辑

        离家前的最后一顿早餐:大米煮的新粥,有我喜欢吃的芹菜炒土豆。

       妈说:“那个荷包蛋吃了吧。”

       夹起那只淋上酱油的荷包蛋,这是我亲手养了两年的白母鸡下的。以后我不再亲手照顾它了。

       今天我要离开家,离开城市,去一个对我来说毫无所知的农村。最主要的我并不知道今后要生活在那里多久,甚至不知道是否还能不能回到这座我出生的城市。

        可是我必须走。走出从来没有离开过的家,离开疼爱我的父母,而且,在户籍上,我已经不属于这个家庭的成员了。
        虽然无奈着命运的安排,却也没有什么思考的理念,或者因为正当青年时代,并没有多虑的阅历,一切都在好奇之中?总之,离家的忧虑被掩盖在心底里面了,也就没有了过多的离别伤感。

       看见我吃好了饭,爸说:走吧,别晚了。

       我“嗯”了一声,哥哥还有弟弟帮着拎起行李包,

       大件的行李前一天就送到出发地了,也不过就是一只装满衣服的简易桦木箱和一捆被褥。

       母亲送我出了家门,看着她,我说:我走了!

       妈说:生活上自己照顾好自己!

       听我的一声“嗯”,她无声地站在家门口目送我的离开。


       哥哥还有弟弟拎着行李,父亲和我跟在后面,径直走到我们的集合地点:一辆卡车前面。

       车厢里面已经有几位知青了,我也爬上车厢,站在车上人都在与自己的亲人告别,我也是一样,透过吵杂,对站在车下的父亲和哥弟挥挥手,平静地看着他们转身离开。

       和我一样,大家告别的情绪都很平静,没有往届那种的掩泪痛离景象,反而是一些兴奋,车子就在这种告别气氛里中缓缓启动了。一点也没有惊动心底的离情。

       我们的知青带队干部是父亲单位的孙老师,中等身材,细长的眼睛里流露着笑意,挺慈祥的感觉。此时和我们同坐在卡车车厢里,和对待别人一样,探着身递给我一朵纸做的红花,并对我笑笑。

       把红花别在胸前,我转头看看周遭:大家的胸前都带上了一朵红花,象征的显示知青光荣。我们一行的光荣人数一共十五人, 面面相视,有同窗同学,也有在一个院子里长大的伙伴,甚至还有幼儿园一起呆过的“小朋友”,熟悉减轻了离家的伤感。

        我们一如往例,车子开到到市政府广场,所有今天离开城市的知青,都先在这里集中汇合,召开动员大会。高音喇叭里传来了省市领导的号召动员的讲话,鼓励立志广阔农村干革命等等,那些声音是那样的激情高昂,仿佛我们这些刚刚离开课桌又要离开父母,此时坐在卡车上的知青们,本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自豪的人。

       并没有认真听,其实也听不很清楚的,依然如同一剂兴奋剂,全场的情绪登时高昂起来。气氛营造的非常好。

       在这掀起的高潮气氛中,车辆在一片高亢歌声中离开了广场,街道两旁,各个中小学校的学生在道路的两旁高喊着口号,用这种方式欢送我们。这种场面我已经经历了多少次了,不同的是,以往我是站在欢送的队伍里观看着车上那些知青离别形态,今天,终于轮到我被观看了。

       对视了一双眼睛,应该是下一届的一个高中生女孩儿,那双眼睛很美,大大的,黑黑的,对视中,我们都笑了,不过一瞬间的事情,转眼就消失了。接着欢送队伍消失了,喧嚣也消失了,车队也开始散开不同方向。。。


        车轮载着一车的兴奋驶离了城市。一开始,带队干部孙老师还领着我们唱着歌,后来累了,就随车观看路旁的景色,因为进入了现在棋盘山的境地,两边从未见过的景致让我们比较兴奋。

       看我们叽叽喳喳的兴奋,孙老师对我们说:“我们下乡的地方就是山区,景致也很好的。”

       听这话,我们的脸上居然有了向往的表情,那时候我们正年轻,一点好奇感足可以掩盖离家的忧伤,只是当看累了景致的时候,它又会浮升起来。

       记得那时刻象传染一样,心情开始涌出冷落,各自的脸上,都显露了一脸的忧伤,因为这个时候,真正的感觉到,我们离开了家!

       我只记得自己心里一片茫然,什么想法也没有,或者说,也无法想象出什么结果了的,心底里涌现的声音是:离开家很远了.......
      

      

       那年,我18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1-11-14 09:19:34 |只看该作者
妹妹写的真实、流畅,人物内心扑捉的细腻感人,构成了当时上山下乡的历史画卷、、、、、好!
你们下乡时,人人都给打个装衣服的木箱吧?比68知青受待见啊
愿意与妹妹多交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板凳
发表于 2011-11-14 10:01: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紫竹箫韵 于 2011-11-14 10:23 编辑
zhangfan 发表于 2011-11-14 09:19
妹妹写的真实、流畅,人物内心扑捉的细腻感人,构成了当时上山下乡的历史画卷、、、、、好!
你们下乡时, ...


嗯嗯,您是老68,理当的称您为姐姐啦
傻妹我是75届,下乡在铁岭横道河子红带子沟,怎么样,很有旅游地儿的味道吧?
看过姐姐的知青故事,感慨姐姐那么多的故事经历,更觉得自己的四年知青那么的平淡,即使这样,最喜欢回忆的还是知青生活,苦是有的,比起姐姐那届还是优胜了很多,或许是因为豆蔻年华的缘故吧,青春是人生最难忘的,无论是怎样的状况了。。。。
很钦佩姐姐的情操和理念,紫箫也非常愿意和姐姐多交流,抱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1-11-14 14:36:26 |只看该作者
欧!我下乡7年那时,还有下乡的吗?好象下乡那时都不太提倡了吧,还有下乡的呢?
真是小妹妹呀!抱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5#
发表于 2011-11-15 07:47:57 |只看该作者
zhangfan 发表于 2011-11-14 14:36
欧!我下乡7年那时,还有下乡的吗?好象下乡那时都不太提倡了吧,还有下乡的呢?
真是小妹妹呀!抱抱

呵呵,姐姐有所不知,紫箫我也不是末代知青哦,最后一届应该是78届,79年操作了全体返城,从此知青历史结束,论年纪紫箫算是小妹,可感觉着姐姐可是心理上比紫箫还小呢,羡慕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1-11-15 20:37:24 |只看该作者
紫萧小妹收秋回城的哈?下乡时是单位集体去的,还有带队干部呢?我们那时就惨了,扔到那里就没人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7#
发表于 2011-11-17 00:10:43 |只看该作者
原汤 发表于 2011-11-15 20:37
紫萧小妹收秋回城的哈?下乡时是单位集体去的,还有带队干部呢?我们那时就惨了,扔到那里就没人管了。

回汤版:啊就差不多鸟,四年的“悠久历史”那,偶知青那晚儿的日子和68届同志们相比,好多了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8#
发表于 2011-11-17 10:43:21 |只看该作者
紫竹箫韵 ,文章写的不错,你是75届的,那时的青年点比68届强多了,下乡到“大城市”很幸运啊,我的亲戚当年就下乡到“大城市”。你当年18岁,我可是17岁就下乡了,比你们那地方可艰苦多了。但也挺过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9#
发表于 2011-11-18 12:56: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紫竹箫韵 于 2011-11-18 13:10 编辑

谢谢云里峰的鼓励,云里峰说得对,我们那时候有单位挂钩,就好像有了后盾,尤其是我们知青点,因为父母的单位是学校,居住很集中,知青之间很多都是同学,彼此的父母也都比较熟悉,所以下乡时少了很多孤独感,生活上也不是很艰苦了。
呵呵,“大城市”的乡村真挺不错的,还记得那时候的榛子最贵的0.45元/斤,山楂0.05元/斤。山泉,松涛。。。。
68届知青我知道,因为我的娘家哥哥和我的老伴都是68届的知青,呵呵,云里峰下乡17岁不是最小的哦,我的娘家哥哥下乡时只有14岁不到呢,你们那时候真的很苦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2-1-10 19:32:54 |只看该作者
紫竹箫韵 妹妹今天见到你真高兴!终于见到原版才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1:46 , Processed in 0.0100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