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楼主: 凌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品欣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21#
发表于 2017-6-11 14:38:26 |只看该作者

各时期粉彩瓷的特点

粉彩瓷绘艺术始于清代,是在陶瓷古彩绘画的基础上,汲取珐琅彩制作工艺而形成的釉上彩瓷装饰艺术,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

康熙粉彩碗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

清雍正粉彩团蝶纹碗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
总体来说雍正粉彩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色彩秀丽。

乾隆粉彩人物碗
至乾隆时期,一改雍正粉彩轻盈精巧、细腻典雅的风格而朝着繁缛富丽的方向发展。乾隆时期粉彩纹饰内容丰富多彩,装饰效果可与珐琅彩媲美,并因造价低廉且便于批量生产取珐琅彩而代之。同时,清五彩也几乎被其同化和淹没。至清中晚期,粉彩艺术由鼎盛发展逐步转向因袭陈规,总体技艺因循守旧,大不如前。
晚清时期,传统粉彩艺术渐趋没落,却开始盛行一种先以浓淡相间的黑料在白瓷胎上勾绘花纹,再以淡赭和少量水绿、草绿及淡蓝、淡紫等色料填色的装饰方法,称之为浅绛彩。

民国粉彩碗
民国的开始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御窑厂的一些绘瓷名家和一些外来艺人开始思考并寻求个人艺术风格的发展。受中国画创作思潮的影响,他们用文人画的表现形式、辅以丰富绚丽的粉彩色料,结合传统的瓷绘技法,展现出粉彩瓷艺全新的风貌。较之从前重图案表现、重装饰效果的粉彩瓷,这种借鉴中国画构图形式,多以历代名画为蓝本,且附加题款和印章的新型装饰形式被称之为新粉彩艺术。它少了旧粉彩的匠气,多了文人的雅气,成为粉彩瓷绘艺术的主流,影响至今。

“7051”毛泽东专用瓷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出类拔萃的老艺人结束了各自为阵的“红店”(彩瓷加工作坊的俗称)生涯,全都集中进厂。这时的作品在装饰技法和题材上保留传统,但也加入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会生产内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1975年初,中央要求为毛主席特制一批以梅花为题材的生活用瓷,被称为“7501专用瓷”。其釉上彩绘全部采用粉彩创新技法装饰,即以“玻璃白”打底,再以含洋红的水笔点出梅花,使之具有阴阳向背和国画墨色韵味的变化。这套专用瓷以餐具、茶具为主,配制了文具,一套共92头,被誉为“天下第一瓷”。它不仅推动了粉彩瓷绘技艺的革新,也有力促进了当时日用瓷的发展。

卡戳网评聘艺术家施国卿作品--粉彩瓷瓶《乐在其中》
时至今日,粉彩瓷艺的魅力依然迷人,其装饰技法继承传统并推陈出新,拥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有重工粉彩,亦有逸笔写意,有工写兼备,亦有没骨渲染,讲究诗情画意,字韵印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20:33 , Processed in 0.007283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