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秘藏欧洲近百年,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首现京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19:24: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秘藏欧洲近百年,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首现京城                                                         2022-06-22 16:05                                       

     这是一只极为难得的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深蓝的海水背景里,有一只气韵生动的白龙,仿佛嬉戏于万顷波涛之间。苍翠欲滴、层层叠叠的青花海浪,与龙的洁白形成鲜明的对照,龙须、龙鳞和龙的趾爪以暗刻的方式表现,更是细致传神。
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艺术总监李移舟将它视为“青花的巅峰之作”。
它原是丹麦著名建筑家所罗门·塞伦森(Salomon Sörensen,1856-1937)的旧藏,因此也被称作“塞伦森龙盘”。秘藏欧洲百年之后,今夏首次回流国内,在“青花的故事”特展中与世人见面。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超高难度留白工艺
作为展览的明星展品, “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和其他三件明宣德的青花佳器:“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十棱葵瓣式洗”,“明宣德 青花梵文海水异兽纹高足杯”,“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呈现在展厅同一独立空间里,烘云托月,令观众得以一览永宣青花的独特美学。
这只“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形制规整,为明初大体量盘式的经典造型。

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 局部图 直径:40cm 备注:丹麦著名建筑家所罗门·塞伦森(Salomon Sörensen,1856-1937)旧藏
盘心青花双圈内绘奔涌的海水为地,再以留白技法表现一侧面立龙,仅双目龙睛以青花点绘,龙身下肢朝向画面右侧,身躯中段则向后扭动,使得上肢及龙首面向画面左侧,上肢两只前爪一前一后,龙嘴张开,龙角后的鬃发上扬,气势威猛,身旁围绕的火焰亦以留白技法表现,在青花海水地子的衬托下,使得龙形似乎站立在波涛之上,极具艺术表现力。
此外,盘口沿内外绘回纹一周,内壁绘牵连缠绕的缠枝花卉十二朵,计有山茶、莲花、月季、扁菊等数种;外壁绘向前奔走的行龙四条,龙口半张,脑后毛发向前竖起,龙须向两侧飞扬,其间以壬字云纹间隔。
“白龙起源于元代。元青花尚白尚蓝,用蓝釉象征‘长生天’,用洁白的龙作为庇佑皇帝的象征。永乐皇帝继承了元代蓝白对比的做法,主题鲜明、动感十足。”李移舟说。
三爪白龙的形象曾呈现在元青花的梅瓶上。李移舟指出,展出的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通过三爪龙继承宋元龙纹特点,龙形比起元青花显得更加规整化,有明代宫廷的内廷宫造的意韵,背面纹饰也非常精彩。”
据介绍,此种留白工艺难度极高,十分考验工匠谋篇布局的功力,制作时须在素胎之上将底稿打好,将需留白的部分之轮廓线以青花勾勒,再将需要以青花表现的部分以钴蓝青料描绘出来,且绘制时也需加倍小心,切不可在留白的区域落笔。

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 局部图 直径:40cm 备注:丹麦著名建筑家所罗门·塞伦森(Salomon Sörensen,1856-1937)旧藏
最令人叹服的是立龙的鳞片、爪牙、须发均以暗刻工艺表现,施釉后纹饰也十分清晰,纤毫毕露,具有立体效果。永宣青花使用的是由中、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通体青花发色深沉妍丽,尤其色泽浓重处可见明显的铁斑沉积效果。

明成祖朱棣像轴 故宫博物院藏
最有意思的是,有学者对这条白龙进行图像学考证,将其与台北故宫所藏明成祖朱棣画像对比,认为二者有神似之处。成祖御容中的胡须样式颇为独特,分作五绺,髭须与下颔两侧的两绺长须应是特意加以定型,向着四方伸展,与白龙的五绺龙须如出一辙。“当时的帝王和御用瓷器之间的确有一些微妙的关系。”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顾问王澜告诉南都记者。不过他也表示,这只是了解瓷器的一种角度。
珍罕的“蓝地白龙纹”
为了考证“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的历史与美学价值,将其放回青花发展史的脉络中加以解读,展览中特地选取了景德镇博物馆藏的瓷器标本进行对比展出。

展厅现场
1993年在御窑珠山出土的“明永乐 青花海水锥白龙纹盘”,底径20厘米,如今只剩下一些碎瓷片,但通过拼接复原,可见是一只与“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纹样相同、形制稍小的龙盘。李移舟说:“当时永宣官窑拣选制度非常严格。像这只标本盘子,它的青花颜色相对灰暗一些,就被淘汰了,打碎在御窑厂的遗址里,最后掩埋掉了。”
据他介绍,与“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品相相近且完整的瓷器,有一例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外口沿书“大明宣德年制”单行楷书款识,另两例原藏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此次展出的“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是目前在市场上唯一可流通的孤品。

元 蓝地白龙纹砚盒 底径:29.5cm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
1988年在御窑珠山北侧风景路出土的“元 蓝地白龙纹砚盒”则证明了“蓝地白龙”这样一种特殊的纹样早在元代就已出现,被视为青花海水白龙纹图案的母本。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顾问王澜告诉南都记者:“有学者研究,蓝地白龙纹是根据当时元代上层贵族比较喜欢的一种染织物技法借鉴过来的。用比较抽象的、背景性的图案,通过不同的织造方法,把主体纹饰凸显出来。”
大部分元代的青花瓷是白地蓝花,纹饰的主体以钴料绘就,蓝地白花比较少见。展出的这件“元 蓝地白龙纹砚盒”则是蓝釉白花,王澜说:“它是在釉料里添加一定比例的钴,然后在纹饰之外的部分罩钴蓝釉,纹饰的主体部分实际上偏向于卵白釉。元代专门有一种白釉的名称叫卵白。它以钴蓝釉代表大海,龙纹在大海里游动,又似在腾云驾雾,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元 蓝地白龙纹砚盒”所绘制的龙纹几乎全是五爪龙纹,且其孔雀绿釉上个别还有描金。由于《元典章》中明文禁止民间使用描金、贴金,《元史》也有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纹的记载,王澜说,这只砚盒及同期发掘出来的一批有相同特点的文物应是元代官窑“浮梁磁局”生产的,为皇室定烧的瓷器。
蓝地白龙纹传世器物亦十分珍罕。据王澜介绍,扬州博物馆藏的存世最大的“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代表了元代景德镇烧制的最高水平,被扬州博物馆定为镇馆之宝。此外,颐和园和法国集美博物馆各藏有一只体积稍小一些的蓝地白龙纹梅瓶。在土耳其托普卡帕宫、故宫博物院和其他的一些公私收藏里,也藏有蓝地白龙纹的盘子,但数量极其稀少。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元代的青花瓷,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可以用‘突变’来形容。此前虽然有唐代的残片,但元代的青花瓷好像突然之间就出现,而且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所以后来有学者说,它是汉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蒙元文化共同交融、互相借鉴的成果。”王澜说。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伊斯兰文化以蓝色为尊贵的颜色,而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在唐三彩里头,或者是唐代的青花里头,才有蓝色出现。但它绝对不是当时期的主流。”
到了蒙元时期,元朝除了中原地区直辖的领土外,在西亚和新疆一带还分布有四大汗国。其中伊尔汗国的创建者旭烈兀是忽必烈的弟弟,后来皈依了伊斯兰教。王澜认为,这个庞大的国家让境域内的各个民族、各个文化之间的沟通、交融变得特别便利,元青花作为瓷史上的“突变”,正是在与西亚、中亚各文化间的密切互动的背景下产生的。
青花瓷使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元青花使用西域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自明以后渐渐开始使用石子青、平等青、浙料、云南珠明料等国产青料。
青花瓷的纹饰也受到了伊斯兰审美的影响。以“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为例,盘内壁的缠枝花卉便有着伊斯兰文化的特色。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伊斯兰的建筑和绘画中大量使用植物纹饰和几何纹饰。“这类纹饰我们在之前的北朝石刻里也有个别的发现,但没有在元和明这么流行和发达。”王澜告诉南都记者。
由于伊斯兰教认为“空白是魔鬼存在的地方”,他们的画面和纹饰都是密不透风的,这跟中国宋代及以前讲究留白的审美大异其趣。王澜说,由于元以后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和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所藏的那些元代巨大的瓷器,几乎都是满密的纹饰。”

展厅现场 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
李移舟则认为,虽然“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内壁的12支缠枝花卉有伊斯兰的特点,但同样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山茶花、莲花、菊花、牡丹都是中国人喜欢的花卉,画面又特意留了白,构图舒朗,有文人画笔墨意趣。李移舟说:“永乐的时候正好是中华的大航海时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这条生动的白龙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全景再现千余年中国青花瓷史
“青花的故事”特展将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出,诸多实物再现中国青花瓷千余年演变过程。
最早可追溯的青花瓷器,可见1975年扬州唐代地层出土的蓝彩瓷片及黑石号出水之河南巩县窑白釉蓝彩器,为波斯进口钴蓝料绘制。“黑石号”青花盘与在扬州出土的唐青花碎片上的纹饰,以散叶夹菱形纹为代表,类似于波斯伊斯兰纹饰,充满异域风格。本次展览中的唐青花花叶纹执壶标本亦为同类风格作品。
14世纪中期元代,中原地区与西域乃至西亚的交通再次打开,使青花瓷器又一次与波斯文化、伊斯兰文明进行深刻交流,自此使青花瓷走上辉煌之路。

元 青花凤凰牡丹纹凤首扁壶

元 青花水波云龙缠枝莲花纹大罐
元青花造型多样,有梅瓶、玉壶春瓶、大罐、圆口或花口折沿盘、高足杯、藏草瓶、扁壶、军持、仿蒙古包等,不胜枚举。纹饰题材丰富,龙凤、人物、飞禽、走兽、草虫、花卉、几何图案等,包罗万象。其中既有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也有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模仿和创新之作。

元-明洪武 青花孔雀牡丹纹大梅瓶
明初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正式设立“陶厂”,建文四年(1402年)更名为“御器厂”。御窑厂的正式创立为明代乃至清代整个中国陶瓷艺术奠定基石。这一时期青花瓷明显呈现出一种由元代青花向典型明代青花瓷过渡的特征。所用青料经分析化验,主要还是进口青料为主,不过因烧成技术所限,故多发色灰暗,亦有釉面肥润,青花深沉之作。
永乐、宣德青花则彻底摆脱元代和洪武时期青花瓷的风格,开启明清两朝青花瓷发展的新篇章。永乐、宣德青花器既有中式传统造型,亦有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源自或模仿西亚、北非地区的陶、铜、金、银、玻璃等材质的器物造型。

明宣德 青花梵文海水异兽怪纹高足杯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十棱葵瓣式洗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
宣德朝所用青料有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和国产青料两种,有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等多种情况,呈色或浓艳厚重或深浅相间。此外,宣德时期官窑瓷器年号款的书写规范得以确立,之后明清两代御窑瓷器皆沿习之。

清乾隆 仿宣窑青花花卉纹罍式尊
清三代皇帝尤爱古器物,所以仿古器物的烧造一直流行于清廷,青花仿古瓷也不例外。由于用的是云南产的珠明料,故绘画时采用点染技法追慕苏麻离青之铁锈斑效果。另有一部分仿烧器,纹样灵感虽源自明朝,但绘画则有明显区别,带有清官窑的韵味,体现了两朝审美之区别。
展览接近尾声的部分,特地辟出板块呈现“元、明瓷器外销与交流”。元青花在西亚、中东地区广受欢迎。明代以后,由于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大航海时代,中国瓷器不仅持续畅销亚洲各国,还大量销售到欧洲,备受上层贵族之追捧,成为其炫耀财富的主要手段。
这个板块展出的一对青花的大罐体量硕大、气势雄浑,十分令人瞩目。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瓷器造像工艺品部总经理李嘉伟介绍道:“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二世非常迷恋中国瓷器,用600名士兵换了151件康熙的瓷器。这对青花大罐的造型跟他换来的‘龙骑兵瓶’尺寸、体量非常接近,特别是下边的纹饰跟德累斯敦博物馆的藏品完全一致,可能也是康熙时期特别出口到欧洲王室的作品。”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王澜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和保利艺术博物馆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举办这个展览,实属不易。他说:“希望让大家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忘却当下的烦恼,了解中国青花瓷发展的源流、脉络、对全世界发生的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15世纪大航海时代青花瓷对欧洲、美洲、对东南亚、朝鲜、日本的影响。通过青花瓷透见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在15至17、18世纪之间发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

展期至7月9日。
南都记者 黄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7-31 01:42:58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5 09:39 , Processed in 0.00994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