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如何避暑?雍正制作象牙凉席,为何仅生产三件后就下令停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1:54: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人如何避暑?雍正制作象牙凉席,为何仅生产三件后就下令停产?                                                         2022-07-19 12:37                                       
                                        古代一没冰箱二没空调,炎炎夏季如何消暑?
答曰:心静自然凉!(开个小玩笑)
古代没有电,生活诸多不便。可即便如此,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也想尽办法让自己在酷暑时节找到最舒服的“躺平”姿势。
物理降温法宝:白天蒲扇摇,晚上竹夫人。
古代的寻常百姓家,有两样消暑神器:白天蒲扇在手,晚上竹夫人在侧。

蒲扇应该都很熟悉了,当今社会依然盛行。
蒲扇的消暑方法全靠手摇,利用空气流动,达到降温的效果,方式简单,但是比较累手。
汉朝曾发明出一种“七轮扇”,是用七个一丈长的大轮子,连在一起,做成了一种大型纳凉设备,这应该就是早期的半自动风扇了。

这种风扇的风力十足,据《西京杂记》记载,该设备在运转时,“满堂寒颤,极为凉爽”。
七轮扇吹风确实爽,但造价高,普通人家是享用不起了。
老百姓们只能借着一把大蒲扇,既驱虫又生风,性价比实高。
到了晚上,“竹夫人”便登场了。
何为“竹夫人”?
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由竹篾编织成的圆柱形中空凉器,长度约为1米。周身网眼密布,利用“弄堂穿风”的原理,能收风窜散,供人取凉,十分巧妙,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竹夫人”还有个别称,叫做“青奴”。而之所以称它为“竹夫人”,是因为这种消暑神器是床上用品,这样的称谓显得比较优雅。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就曾作诗云:“问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说的正是竹夫人这一妙物。
竹夫人制作成本低,使用起来也方便,可谓老少皆宜,深受古人喜爱。
一把大蒲扇,一个竹夫人,便是古代人民夏天的基础装备。
生理降温法宝:冬冰夏凉,古人也能实现冰饮自由。
在现代人眼中,夏天没有冰镇的食物,总觉得少了点感觉。
古人亦如是。
古人虽没有冰箱,但并不代表他们吃不上冰镇西瓜和夏天专供冷饮。

想实现冷饮自由,首先就是要有冰块。
冰块从何而来呢?
抛开皇室和土豪不说,只要有点能力的家庭,都会在头一年的冬天储存一些冰块,留到夏天使用。
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专门负责采冰的机构,这个部门被称为“冰政”,而那些采冰的工人,则被称为“冰人”。
每逢冬季,“冰人”就会采凿天然冰块,然后运送至“凌阴井”中储藏起来。储备完成后,还会在上面覆盖稻草、芦苇等,最后再将洞口密封,防止冷气外泄。

等到了炎炎夏季,周天子还会举行隆重的“颁冰礼”,将藏冰奖赏给那些有功的大臣,用这些冰块,古人可以在特定的屋子里进行降温,达到消暑的效果。
有了冰块,夏日酷饮就花样百出了。
春秋时期的人们研发出在糯米酒中加冰块,一杯冰镇糯米酒入口,冰爽甘甜,回味无穷。
唐朝时期,经济贸易发达,吃冰方式更多样化。甚至还衍生了“冰商”这一职业。
“冰商”就是在冬天的时候,专门提供藏冰服务,到了夏天,人们也可以找他们购买冰块。
到了宋代,夏天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售卖各种冰饮的小商贩,有雪泡豆沫儿、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绿豆水等,种类繁多,价格也十分亲民。

在南宋诗人的诗中,我们可以一窥盛景:
“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开怀”。
到了元代,蒙古人将他们最喜爱的乳制品中加入冰块,制作成了“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的冰酪。这估计就是早期的冰淇淋了。
身心合一的避暑方式:是避暑,更是度假。
这个避暑方式,就显得有点“小众”了。
当穷苦的老百姓还在顶着烈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时候,有一拨人就已经泛舟湖上,前往凉屋消遣了。

他们中不乏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到了炎热的夏季,他们会选择去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密林凉屋中避暑乘凉。
“凉屋”是个统称,不同的朝代叫法也不一样。在先秦时期,这种房屋叫做“窟室”,汉朝时期又名“凉房”“清凉殿”等。
凉屋的选址要求比较高,通俗来说:有深山、有密林,有飞瀑才是极好。
一般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屋外浓荫蔽日,林木森森,周围水流环绕,凉风习习。宋代的凉屋“翠寒堂”堪称代表,周围“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寒瀑飞空而下”。

这种消暑方式,讲究的是身心自然统一,是一种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享受。
清朝皇家的避暑山庄,以圆明园、颐和园最为出众。每到夏天,皇帝就会携太后、皇后及妃嫔前往圆明园避暑,等天气凉爽了,再回到紫禁城。
怕热的雍正皇帝:价值不菲的象牙席。
说到清朝的避暑方式,咱就不得不说一下雍正皇帝了。
在列为清朝帝王中,雍正皇帝胤禛是出了名的怕热。除了清凉殿、竹席、冰饮之外,雍正皇帝还有一个大物件——象牙席。

雍正的这张象牙席,长2.16米,宽1.4米。它是用象牙丝编织的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
象牙席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首先要要用特制药物给象牙做软化处理,接着就是将象牙削片。由于象牙薄片十分脆弱,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断裂,因此对制作地点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选择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完成。
象牙席不仅冰凉奢华,更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不过,雍正皇帝的这件象牙席并不是限量版的孤品。据记载,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在使用这种凉席了,汉武帝曾将一张象牙席送给他宠爱的妃子李夫人,象牙凉席”也因此风靡,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自汉代起,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开始和大汉友好来往,而大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特产”,便被当做贡品进献到了中国。

象牙本就十分稀有名贵,不论是用材和工艺,都决定了象牙席这样的大物件的罕有。
汉代以后,象牙凉席成为了贵族追捧的东西,岭南地区的富商或者官员,会将特制的象牙席作为礼物,送给前去考察的官员。
而清朝雍正手中的那张象牙席,正是由一个广东的高级官员献上的。

雍正试用后,顿觉背上丝丝凉意,暑气全消。他十分满意,还因此嘉奖了该官员。
雍正对这件象牙席爱不释手,但是惊喜过后,雍正帝便沉默了。
雍正帝深知创业赚钱不易,一直以来都十分崇尚节俭。面对这张价值不菲的象牙席,他下令不再制作。
在我国故宫博物馆的珍宝馆内,就收藏有一件象牙席,它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去一睹真容。
综上所述,古人的消暑方式还是比较丰富的,虽然不及现代社会的方便和发达,但是他们也用属于自己时代的消暑方式,度过了一个个炎热的夏天,送走了串联千年的寒来暑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8 11:17 , Processed in 0.00970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