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的《静夜思》,看似简单,却被误读了千余年,鲜有人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03:5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白的《静夜思》,看似简单,却被误读了千余年,鲜有人知                                                         

2022-08-13 07:05                                       
                                       

诗词歌赋是古人用来表达情绪的重要媒介之一,也因此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伟大文化。作为“诗仙”的李白自然是这璀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版图之一,也是经常出现在我们学生课本的常客之一。而你是否又知道,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了千余年,尤其是前两句的真正含义,很少有人知道。
语文书的“常客” 李白这个人相信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都不陌生,就连有的三岁小孩都能念上两句他的佳作,在现代这样老少通吃,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诗仙”李白,相信也很少人知道其真正的生活经历。

现代对于画家、作词家、作曲家、音乐家有一个统称,那就是艺术家,而在古代,像我们的语文书常客李白先生也是一位艺术家。艺术家们常说:“灵感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历都会从你的作品中体现出来。”。而我们的李白先生,自然是生活经历丰富,才能写下如此多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诗词,甚至被人推崇称为“诗仙”。
我们常常能从李白的诗句中读出怀才不遇的苦闷忧愁,但是你又是否知道我们的“诗仙”是一位富二代?李白的父亲是一位西域的富商,曾经李白下扬州身上就带了三十万两白银的“生活费”,从这我们就能看出李白是个超级富二代。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只懂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他是个不仅懂吃喝玩乐还懂文学,有着真才实干的花花公子。

李白六岁时“铁杵磨成针”悟道,十岁便熟读诸子百家,十五岁就已经创作了多首诗词歌赋,小有名气;同时他也兼修道术和剑术,也就有了“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迈诗句。像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一样,李白也有着报国为民的大志向,但其却从未参加科举考试,他二十四岁出川,从此开始了他四处漂泊、广结好友的生活。
李白的前四十年处于唐玄宗治下的盛唐时分,可谓人才济济,万国来邦,然而对于李白来说却不是个好消息。他空有一身才学却无用武之地,在其妻子因病去世后,他便彻底开始了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每天都是在饮酒作画,吟诗颂词中度过。就这样漂泊饮酒了数年,在其四十二岁时终于得到机会,在好友元丹丘的引荐下,他开始了仕途生涯。

后来,在贺知章的推荐下,玄宗又阅读了李白创作的诗词歌赋,对于他非常欣赏,召其入宫,成为了盛唐以来最被宠信的诗人,一时间风光无限。李白这时自觉时局已到,准备开始在政治上发光发热,然而玄宗只是将其当作一个诗人,让其每日吟诗作赋。李白厌倦了这笼中雀的生活,带着玄宗给的银两再一次开启了他的老年漂泊生涯,直至死亡。
漂泊诗人的思乡独白 《静夜思》这首诗也是李白漂泊生涯中的经典诗作,相信大家小时候可能背诵的第一首诗便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这样的经典名作恰恰是在李白初次漂泊的第二年最为落魄的时候所作,表达了其最为真挚的感情。

前面我们说道李白这个富二代带了三十万两白银下扬州,在当时扬州是唐朝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人们常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毕竟腰缠万贯,出手阔绰,广结好友,大摆筵席,接济那些穷苦书生,一时也是风头无两。然而银两总有用完的一天,而那时他身边也是人走茶凉,生病了也没有一个人帮忙照顾,可谓落魄至极。也正是在他最脆弱的时候,抬头看见空中的皎洁明月,一时间涕泗横流,大笔一挥,写下了这思乡独白。
被人误读的传世之作 然而,这样经典的传世之作,竟被人误读了近千余年,在我们现代人的思维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们自然是认为月光照入房间,印在了床前,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白霜。

其实从第一个字开始我们便错了,古代的“床”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中的床,它的“床”指代的是我们家中的茶几,然而又不可能是在茶几前看着月光。经过人们反复的研究,才证实这里的“床”其实代表的是井栏,而这样就完全能够说得通,李白在井边,抬头看着月亮思念着故乡,而低头,依旧是看到了井中月,同样看到了月亮,思乡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从第二句中看出第一句的“床”有所不对,若是床边的话,那肯定是室内了,室内的地上又怎么会起霜呢?而这边的“疑”自此看来也并不是我们所谓的怀疑的意思,既然李白都知其是月光,那又何来怀疑之意。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李白写了一句经典的比喻句,那这个“疑”便成了好像的意思,恰恰在这样的语境下,它代表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结语 诗词歌赋是我国最为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我们也从课本中学习了许多诗词歌赋,也理解了其内在含义。尤其是对于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更需要抱着谨慎的态度和大胆的思维,才能够去精准地捕捉到那些伟大诗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使得这些佳作能够更好地流传。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0 02:51 , Processed in 0.00765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