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清照最销魂的一首词,读了使人想入非非,无数名家点评推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04:45: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清照最销魂的一首词,读了使人想入非非,无数名家点评推崇                         

2023-02-20 12:31                                                                              

公元1101年,也即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在大宋词坛上占有光辉一笔的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然而新婚燕尔,赵明诚却“负笈远游”。
和历史上众多思春的妇女一样,丈夫远走他乡,而自己幽处于深闺大院,重重帘幕之中,难免寂寞幽思,想念那远行的丈夫。
重重帘幕重重山,遮不断重重的思念重重的爱恋,于是,在1103年,时逢重阳佳节,更是让人思念无穷,李清照于是在无尽的思念与寂寞之中,写下一首最为销魂的词,远寄给心心念念的丈夫赵明诚,这首词就是《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全文如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如下:
雾薄似纱,轻罩着山间,云层如烟,浓密得看不到天空,因为你的不在,这日子过得愁闷无比,沉香在金兽的香炉灶中袅袅消逝,日子也在香炉灶中慢慢消去,转眼之间,又到了佳节重阳之日,躺卧在玉枕纱厨之中,夜半之时,凉气不知不觉间浸透全身。
在东篱旁,一边饮酒,一边赏菊,黄昏的颜色不知不觉间就落在了酒杯之中,酒意刚刚上来,那淡淡的菊香就散得到处都是,衣袖间也都充盈着挥之不去这菊花的清香。不要说这样的清秋这样的菊香不会让人伤神。西风起,卷珠帘,帘起之时,你就会看见,帘内的人儿,比那清瘦的黄花更加地无限消瘦。
一首词读完,我们感觉意犹未尽,仿佛还沉浸在那醉人的诗词里面,仿佛还沉浸在那充盈衣袖的菊香里面,仿佛还沉浸在出不来的意境之中,奇妙无比,欲说还休,余音缭绕,余韵未尽,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这首词的其中之妙。
全词赏析:在这首词中,第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一个“愁”字奠定了全篇的基调,而其中的“雾”与“云”更是让这种愁的程度再一次加深,我们平时都说“愁云密布”就说明了愁的深,而在李清照这首词中,这种愁仿佛永远都没有尽头,所以词人说“永昼”。而这种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李清照新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使得这时她正独守空房,就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

下一句的“瑞脑消金兽”从室外写到了室内,一个人百无聊赖,做什么都没有心思,连吃饭喝荼都感觉没有力气,只能一个人默默地看着香炉灶里的沉香发出袅袅的青烟,日子也在这样的香炉灶中慢慢地消失,就这样,又是重阳佳节了。人在无聊的时候,在寂寞的时候,往往会度日如年,一分一秒都难以煎熬下去,在这样的夜晚更是了,特别是在睡到半夜的时候,天气骤凉,醒来感觉帐中枕上都凉透了,比起两个人在一起的那种感觉,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上阕寥寥数语,一个丈夫不在家的闺中少妇的愁闷就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真是寂寞愁闷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在词下阕中,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点明了世间是在黄昏,而之所以在黄昏,更进一步透露了词人实在无趣,重阳佳节本是登高望远、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李清照却是做什么都无精打采,做什么都毫无心肠,甚至是“日晚倦梳头”,于是闷坐了一天,看看天色已晚,想想这样的节日应该做点什么,于是就来到东边的篱笆旁,把酒“言欢”。

谁知,本来是把酒言欢,却是一点儿也欢不起来,一点儿也不能宽解心中的愁怀,反而是举杯浇愁愁更愁,就差没有流出相思泪了。重阳节的菊花开得极为茂盛,蔚为壮观,边饮酒边赏菊的她,不知不觉就被菊花弄得香满衣裳。然而,菊花再美,再香,香到暗香盈袖,也仅仅只有她一个人,实在是一种天大的遗憾。
阵阵晚风袭来,帘子被风儿轻轻地掀起,让人也感觉一阵寒意,此时此刻,你“莫道不销魂”,想想那刚才的菊花,花瓣纤细而长,菊枝精瘦,迎风傲霜,而人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刻,只能伤秋怀远,思念远游在外的人,而这种思念,却无法可以消除,顿时感觉赏花之人还不如那迎风欢呼的菊花。此时的一句“人比黄花瘦”意韵深远,引人联想,思欲无穷,令人想入非非。
李清照此词最大的一个艺术特点就是,不管是天气,还是文中的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等物,词人都赋予了它们一种愁苦的感情色彩,予以人格化。尤其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成为全篇的最精彩之笔。不仅使环境与气氛的渲染达到了高潮,更是突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画面感,使得此句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其次,本词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含蓄,所谓含蓄,所有人都默认了这样的一种传统,就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李清照这首《醉花阴》,明面上并没有一个字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愁,但是读了此词,每一个字里浸透的苦苦相思却都显而易见,字里行间也都洋溢着那似乎永远也无法消逝的相思之愁,李清照那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形象也栩栩如生地立在读者眼前。
名家点评:
李清照这首《醉花阴》算得上是婉约词中的经典名作之一,自这首词在世间流传以来,就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更有无数的名家对这首词有过无数的点评,我们现在略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杨慎在批点本《草堂诗馀》中说:“最后两句,凄语,怨而不怒。”
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
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夏承焘在《唐宋词欣赏》这么说:
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以炼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
这些名家的经典点评,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即李清照这首词真的是经典无限,这种经典是不可复制的,的确。自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流传于世之后,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千百年来写《醉花阴》的诗人词人亦是无数,然而能与李清照的《醉花阴》相比的寥寥无几。

而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也在众多婉约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抒发了李清照在重阳佳节之际,思念远游的丈夫的心情,这种思念使得词人思愁无限,如愁云永昼,如暗香盈袖,如何都无法消散。其诉说的相思之沉,爱恋之深,恰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而李清照的这种思念,正如许多人的思念一样,许多人想得到,说不出来,而李清照却想到了就把它说出来,不但说出来了,而且在这寥寥几句词中,却给给人以意韵无穷的感觉,真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不但无穷,还像那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那样,永远都流不尽,却又波澜壮阔。
而且在传说中,李清照写成这首经典的充满着无限相思的词之后,遂将此词寄给了丈夫赵明诚,赵明诚一看,惊讶无比,觉得妻子写得太过经典,惹得赵明诚也想和妻子比试一番,于是三天三夜未曾合上眼睛,作了同样题材的词无数阕,然而却找不到任何一首能够胜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急得赵明诚只有抓耳挠头的份,却无奋力追赶之力。

亲爱的友友们,您觉得这首词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写下您的精彩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5 22:53 , Processed in 0.0081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