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冠第二波冲上热搜 “二阳”和“初阳”感染者讲述症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28 04:15: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新冠第二波冲上热搜 “二阳”和“初阳”感染者讲述症状                                           2023-04-27 14:03                                                    来源:                                                    狐瞰                                                

              

原标题:新冠第二波冲上热搜 “二阳”和“初阳”感染者讲述症状

近日,“新冠第二波”话题冲上热搜,随着不断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抗原检测,有关“二阳”的讨论热度也持续攀升。

网友“二阳”情况反映

就在昨日(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官方明确通报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同时强调,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重点机构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
“二阳”和首次感染的症状如何?已有部分医护人员再感染
据此前媒体报道,多位网友称参加完上海车展后,新冠检测呈阳性,有些甚至传染给了家人。
深圳网友小轩(化名)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4月17日至21日在上海车展参加相关活动后,开始出现身体不适,有畏寒、咳嗽等症状,4月23日新冠检测结果为阳性。“参加活动期间,我全程没戴口罩,回来之后就阳了。”小轩说,每天上午9点过去上海车展现场,下午6点离开。他去年曾经感染过,但没什么症状,这次感觉比上次要明显很多,目前服用泰诺和维生素C。
另外一位广州的网友小禹(化名)从上海车展回来后第三天开始出现低烧,次日反复发烧,4月22日凌晨去医院就诊,核酸检测呈阳性。小禹向红星新闻表示,自己是在上海车展之后出现不适症状的,但是病症较轻,没有服用药物,这两天慢慢好转了。
另外,也有山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网友表示,近期同样出现了咳嗽发烧等症状,有些人原以为是甲流,但在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后,发现是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
4月23日,多位近期首次感染新冠的网友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染经历。
陶女士向记者讲述,4月7日,她和同事从上海出发前往湖南,先后去了长沙和张家界,当天晚上两个人就觉得嗓子很痛。“我们以为是吃太辣了,所以就买了西瓜霜和金银花露,但一直到我们10号回来,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回家就开始发烧到38.5℃。”王女士说,“我以为只是出去没休息好,累到了,但到了14号还不退烧,我就觉得需要去医院了。”到了医院,医生让王女士进行了甲流、乙流、新冠的相关检测,还照了胸部CT。当晚,王女士接到医院电话: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家住北京的查女士感染时间则稍晚一些。“4月15日那个周末带孩子一起去了公园,在外面堂食之后坐地铁回家,不知道是在哪里感染了,但周二就开始嗓子疼。”查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地铁上有佩戴普通的医用防护口罩,不过当天公园太热了,虽然人很多,但也没有选择佩戴口罩。“我是3月份才从海南回来的,之前也没有‘阳’过,回来之后看到大家都不怎么戴口罩了。我后来戴口罩同事都笑我,说没必要,我干脆也就不戴了。当时出现症状我还以为是自己咽炎的老毛病又犯了,完全没往新冠那里想。”查女士说。
而辽宁沈阳的隋女士至今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感染的。“一直就是家和单位两点一线,出行也有戴口罩。但4月7号下班就开始发烧。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甲流,奥司他韦都吃上了。” 隋女士说,去年底照料感染家人的过程中自己都没“阳”,但竟然在这个时候感染了。“‘阳’的时候咳嗽很剧烈,那也是我第一次测抗原,原来都不用等15分钟,我是液体一渗到T区秒出红杠。”

来自观察者网风闻社区网友情况

“二阳”和“初阳”症状解读

据丁香园报道,在互联网之外,医院也是率先感知到变化的地方。北京某医院的医生陈旭回忆道,大概在一周前,医院发热门诊的接诊量便有所提升。
除了发热门诊增加的阳性患者,也有不少医护人员自检发现抗原阳性。南方地区某三甲医院的医生赵琪发现,科室里“二阳”的同事越来越多。但是因为现在不做大规模核酸检测了,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测抗原得出的结论。赵琪注意到,和去年年底的大范围感染不同,这次大家的症状都相对较轻。基本上就还是发热、咳嗽这些,也没有网上说的眼部症状和胃肠道症状。有些人看症状比较轻,也就没测抗原,继续正常上班了。
这次感染新冠该如何去做好防护?“自救手册”在网络流传
随着疫情小上升的趋势显现,网友反映情况越来越多,“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在网络流传。该“自救手册”对新冠症状进行了用药指导。例如,小孩体温超过38.5℃时,交替服用布洛芬、乙酰氨基酚两种退烧药;出现眼睛痒、发炎症状时,可能是感染了新毒株引起的结膜炎,可以滴一些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缓解不适;腹泻不止时,可以服用蒙脱石散,短期内能够缓解症状;胸闷喘不过气,可以吃一点维C……

网传新冠自救手册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一手册“非常不靠谱”。那该如何正确的防护第二波疫情感染呢?
李侗曾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指出,不建议交替使用退热药;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都无作用;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喘憋症状都需要及时就医。目前也没有真正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保健品,“重症高风险人群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是否尽早抗病毒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医师李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一手册并不科学。“不建议交替服用退烧药,发热时多饮水,避免脱水。此外,这个季节,出现眼睛痒的症状需要鉴别是不是过敏所致。病毒性腹泻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可以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类的药物,口服补液盐。”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谈面对二次感染,称仍然需要关注重点人群。丹麦的一项纳入了7000人的研究对二次感染进行了分析,发现奥密克戎(Omicron)非常容易导致二次感染,其它毒株则不太容易导致二次感染。女性、年轻人、医务工作者更加容易二次感染。张文宏提醒,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来临时感染的风险较高。而对于二次感染,大约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张文宏表示,仍需进行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的储备。同时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建立起可以在48小时内及早治疗的模式,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测抗体或抗原,给予相应的药物。“我相信,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而且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我们一定可以跑到下一波疫情的前面。”张文宏说。
卫健委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做好五一期间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特别是在医疗机构的急诊等重点部门,要确保急诊24小时的开放。指导各地加强新冠感染相关药品、试剂、医疗设备等医疗物资的储备以及调配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对于重点的设备进行日调度,保障医疗救治的需求。同时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药品的过程当中,特别加强对一些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配备,另外也对基层急救车的配备做了进一步加强。
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 第二波会形成感染高峰吗?
4月2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最新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截至2023年4月20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抗原阳性检测率为0.5%,较一周前均有所上升(1.3%,0.3%)。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6日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同时强调“五一”假期人员大规模的流动可能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但是造成规模性疫情传播的可能性小,各地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期正常出行需求保障,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目前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的波动状态,特别是4月上旬,疫情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4月中旬以后,单日阳性数和阳性占比均呈小幅上升态势。专家研判认为,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和疫情波浪式流行的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部分人群免疫保护水平的降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的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部分人群:一是未被感染人群,二是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三是存在免疫缺陷人群,总体上,专家认为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根据我们国家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本土病例仍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从动态看,XBB及亚分支增长较快。近期,输入性病例中XBB变异株已占绝对优势,本土病例中XBB变异株占比增长明显,从3月初的1.5%增加到4月10日—19日这一周的18%。截至4月22日,我国已经在本土病例中监测到57例XBB.1.16及其亚分支病例。世卫组织认为,目前证据显示,XBB.1.16的全球流行风险低于XBB.1.5和其他正在流行的变异株。
虽然在不同国家,包括XBB.1.5为主要流行株的国家人群中已经观察到XBB.1.16具备了一定的传播优势和与XBB.1.5相当的免疫逃逸能力,但是没有因感染XBB.1.16而导致重症入院和死亡增加的报道。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也没有看到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报道。
4月2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介绍,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27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五一期间的人口流动不会造成大规模新冠感染,但要密切监测科学分析新毒株的传播情况,有序做好应对,不用恐慌恐惧。
(资料来源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红星新闻、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丁香园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5-4 04:19:40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8 20:08 , Processed in 0.0088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