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直奔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05:46: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直奔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                                                         2023-11-22 23:45                                       

     发布于:山东省
   
        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大迁徙,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闯关东”。这是指大量的山东农民背井离乡,前往东北地区谋求生路的历史现象。
据统计,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闯关东的山东人达到了一千多万人,占当时山东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山东人在东北地区开垦土地,建设城镇,创造财富,也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当年的山东人为什么要选择去寒冷的东北,而不是去富饶的南方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呢?

一、为何山东人要“闯关东”?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关东”这个概念的含义和演变。在古代,关东是一个地理概念,泛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这里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大地。到了明朝,随着山海关的建立,关东的范围缩小了,专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这里是满族的发源地,也是清朝的摇篮。
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关东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概念,涵盖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这里是中国的边疆,也是中国的前沿。因此,闯关东就是指山东人跨越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的历史行为。
那么,山东人为什么要闯关东呢?这里涉及到山东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
山东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和经济区。山东人以勤劳、智慧、勇敢、坚韧著称,创造了灿烂的齐鲁文化,也培育了孔子、孟子、鲁班等众多的历史名人。
然而,山东人也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和挑战。下面我们来看看山东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

二、黄河中下游:既是摇篮,也是泥潭 山东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命运。山东地处黄河中下游,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的河水和泥沙滋养了山东的土地,使之成为中国的粮仓和鱼米之乡。
山东的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技术先进,农业生产丰富。山东的工商业也十分发达,山东的丝绸、陶瓷、盐业、煤炭、铁路等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山东的文化教育也十分繁荣,山东的书院、学堂、报刊、戏剧、民间艺术等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魅力。
山东的人口也十分众多,山东的人才也十分辈出,山东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杰出的代表人物。可以说,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的一个精华。

然而,黄河也给山东带来了灾难和苦难。黄河的泥沙含量高,河道不稳定,经常发生泛滥和改道,给山东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尤其是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黄河的泛滥和改道达到了历史的极点,导致了山东的大面积水患和旱灾,使得山东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陷入了困境。
同时,由于山东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也经常成为外敌入侵和内乱动荡的战场,使得山东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特别是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山东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山东的主权和利益被严重侵犯,山东的人民和资源被严重剥削,山东的文化和教育被严重摧残。可以说,山东是中国的一个创伤,也是中国的一个悲哀。

因此,山东人在黄河中下游,既享受着黄河的恩赐,也承受着黄河的惩罚。山东人在这里,既有着辉煌的成就,也有着惨痛的经历。
三、清政府的政策变动 山东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对于关东地区的政策变动,也是促使山东人闯关东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清朝初期,清政府为了保护满族的利益和统治,实行了严格的“禁关令”,禁止汉族人进入关外的东北地区。
这样,关外的土地就成了满族的专属领地,关内的汉族人就被困在了关内的土地上。这种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统治,但也阻碍了关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也造成了关内的人口压力和土地紧张。

同时,这种政策也使得关外的东北地区处于一种孤立和闭塞的状态,使得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使得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后于关内的其他地区。
到了清朝末期,随着列强的入侵和清朝的衰落,清政府不得不改变了对关外的政策,开始放松了对汉族人进入东北地区的限制,甚至鼓励和支持汉族人移民东北地区。
这样,关外的土地就成了汉族人的新天地,关内的汉族人就有了新的出路。这种政策虽然打破了清朝的族群隔离,但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也引发了满族和汉族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这种政策也使得关外的东北地区处于一种开放和活跃的状态,使得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和发展。

在民国时期,由于国内的混乱和国外的侵略,民国政府对于关外的政策更加混乱和无力,无法有效地保护和管理东北地区。
关外的土地就成了列强和军阀的争夺和割据的对象,关内的汉族人就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和困境。
这种政策虽然加剧了关外的动荡和混乱,但也激发了关外的抵抗和觉醒,也培育了关外的英雄和先驱。
同时,这种政策也使得关外的东北地区处于一种危机和机遇并存的状态,使得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和破坏,但也孕育了新的力量和希望。

因此,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对于关外的政策变动,也是影响山东人闯关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政策变动,既为山东人提供了闯关东的动机和条件,也为山东人带来了闯关东的风险和挑战。
四、艰难求生的百姓,危机中的国家 山东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除了受到自然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一种动荡和危机的状态,山东人也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得不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定。
在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中国社会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据,民族危机和民生危机并存。山东人也深受其害,不仅要忍受列强的欺凌和压迫,还要忍受清政府的剥削和苛捐杂税。

山东人的土地和财产被列强和清政府无情地掠夺和征收,山东人的生命和尊严被列强和清政府无情地践踏和侮辱。山东人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山东人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山东人有的选择了起义和反抗,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有的选择了迁移和逃亡,如闯关东、出海南洋等。这些选择,既体现了山东人的艰难求生,也体现了山东人的爱国奋斗。
在民国时期,由于民国政府的软弱和分裂,中国社会遭受了军阀的混战和割据,国内危机和国际危机并存。山东人也深受其害,不仅要忍受军阀的勒索和掠夺,还要忍受日本的侵占和屠杀。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山东人有的选择了抗争和牺牲,如抗日战争、八路军等,有的选择了迁徙和流亡,如闯关东、逃往内地等。这些选择,既体现了山东人的艰难求生,也体现了山东人的民族觉醒。

因此,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危机,也是影响山东人闯关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动荡和危机,既给山东人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痛苦,也给山东人带来了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这些动荡和危机,既考验了山东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考验了山东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这些动荡和危机,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反映了山东人的选择和决定。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直奔寒冷的东北,而不去富饶的南方,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地理或经济的问题,而是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的问题。
我们不能用一种单一的逻辑或者理由来解释和理解这一问题,而要从多个方面和层面来分析和探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山东人闯关东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加强山东人和东北人的感情和团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12-9 01:06:49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24 13:21 , Processed in 0.0087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