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国藩手握50万大军不敢造反,袁世凯只有7万,为何敢称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04:11: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曾国藩手握50万大军不敢造反,袁世凯只有7万,为何敢称帝?                                                       

2023-12-11 20:40                                            

发布于:河南省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史拉开序幕,在这个封建与新思想相互碰撞,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的时代,曾国藩与袁世凯就是这两大势力的风云人物,曾国藩手握50万大军却不敢造反,袁世凯只有7万,为何敢称帝?
近代中国,风起云涌,历史的大幕在鸦片战争后缓缓拉开,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大晚清名臣,以及袁世凯、张作霖等一代军阀,在这个时代纷纷崭露头角,共同谱写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篇章。

曾国藩就是清朝势力中最代表的人物,也是清朝最为出名的一位将领,曾国藩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初期是他镇压压太平天国成功为清王朝续命近半个世纪,后期是他在湖广总督任上的治政和改革。
1850年,太平天国由洪秀全领导在南方崛起,建立了平西王国,曾国藩意识到了太平天国很可能威胁到大清,于是在1856年,曾国藩调遣湘军开始对抗太平天国,并在婺源大破太平天国军队。
1859年,曾国藩在江西九江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开始进行军事整备,一年之后在萍乡击败太平军,稳定了江西防线,太平天国因此北伐失败,开始在南方巩固地盘,同时,曾国藩在安徽击溃太平天国军队,巩固了对江西的控制。
1864年,曾国藩在武昌战役中大破太平天国主力,基本上确立了对太平天国的镇压,同年年末,太平天国首都南京陷落,洪秀全死亡代表着太平天国也随之灭亡。
后来,曾国藩调任湖广总督,他致力于进行政治改革和军事整顿,他提倡"夙夜在公,勤政务本"的治政理念,加强地方政权的建设,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招募文官,加强教育,整顿军队,改革税收制度等。
尽管如今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两极分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在军事以及政治上展现的才能十分瞩目,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后续发展产生了影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手握重权的大将,在面临清朝走向衰亡时,却没有选择造反,而后来同为将领的袁世凯,却选择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袁世凯,是中国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世凯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府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他在幼年时展现出卓越的才华,被送到洛阳读书,长大之后,袁世凯参了军,成为了清军中的一员,袁世凯在清朝军队中崭露头角,参与许多战役。
1895年,他在甲午战争后成为清军的主要将领,但清朝战败,他被迫辞去职务,在1898年,戊戌变法爆发,光绪皇帝试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兴国家,袁世凯在此期间两面三刀,最终选择背叛光绪帝,效忠于慈禧太后,受命领导保守派军队,镇压变法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当时在湖北省省城武昌担任都督,他在革命爆发后表现得相当犹豫和观望,毕竟对他来说,清王朝是可以随时抛弃的。
1911年10月11日,武昌的革命军占领了湖北都督府,袁世凯被俘,然而,由于革命军内部的矛盾和混乱,以及外部的压力,袁世凯于10月13日被释放,并开始与革命军合作。
在这之后,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但在不久之后就割裂成了两股势力,一方是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阀,与之对应的是南洋军阀,袁世凯这这期间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然而,他在任期内越来越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威权主义的措施。
1915年,袁世凯带领着北洋军队进入紫禁城,宣布复辟帝制,担任中华帝国皇帝,1916年3月22日,由于多方势力讨伐,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6月6日病逝。

袁世凯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期的战乱、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初建,留下了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印记,而同样都是清朝名将的曾国藩,为何没有做出如袁世凯一样墙头草的造反行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首先,从曾国藩个人角度来看,他并未心怀谋反之念,作为一位传统儒生,曾国藩深信儒家思想,奉行“学而优则仕”的信条,在湘军初建之时,曾国藩凭借儒家思想和对君臣忠诚的信仰,巧妙地维系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战斗中,他挥师打出“捍卫传统文化与纲常伦理”的旗号。
而袁世凯则截然不同,他并非坚定的儒家信徒,其行事主宰于私利至上,跟随清王朝虽有益于他的权谋,而如果自己篡位更有利可图,他亦毫不犹豫,因为他深知西方列强并不在乎代理人是清政府还是别的势力,只要维护了他们的利益,就能接受袁世凯的统治,因此他才与革命军合作,与西方列强交易。
其次就是影响两人的第三方势力,曾国藩要是也走上谋反之路,太平军和捻军必定会展开报复,列强势必会插手干涉,曾国藩将面临巨大的外在压力,湘军虽拥有五十万大军,但实际可调遣的只有十三万。
相比之下,袁世凯的底气更为充足,北洋六镇的兵马都属于他的亲信,并且他在大清政坛上的影响力显著,加之他与革命军合作,与西方列强进行交易,这一切都是推动他前进的动力,而并非像曾国藩一样处处都是阻力。
兵马虽多,精兵在北,曾国藩虽统领五十万之众,却无法与袁世凯麾下北洋军相提并论,曾国藩受封建礼教和纲常伦理的桎梏,即便调动五十万雄师,也不会选择谋反之路,相较之下,袁世凯为了北洋军投入了大量资源,使其成为最为强大的军队。
这些事实不仅是袁世凯在谈判桌上的王牌,更是他在庙堂之上逼得隆裕太后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的底气,也是他敢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所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2 06:22 , Processed in 0.0082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