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宋八大家3位高手,才完成这两首诗,点进来看看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3:10: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唐宋八大家3位高手,才完成这两首诗,点进来看看吧                                                         2023-12-14 12:17                                            发布于:天津市
   
                                大宋时代,有3位文学大师,因为种种原因,才得以完成两首诗。不是他们一个人完成不了,而是他们写完了一部分,余下的部分没来得及完成。

1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就不用我多说了,他的豪放派词作,将宋词推上了长短句的巅峰,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人能及,他创作词三百余阙,存诗2700首,散文千篇,与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
提起东坡的诗词,只要读过小学的人都能背诵几句。每至中秋,圆月在天,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阙词公推中秋词第一。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公推豪放派词第一。
东坡特别喜欢垄断第一,别人还不得不服,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奇才。
这些都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在下今天说说大家所不知道或者不怎么知道的,就是东坡的两首半截子诗。

2
所谓半截子诗,就是本人因种种原因只写了一半,另一半由其他人写就。整首诗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两个人完成的,东坡有两首这样的诗。
我们先说东坡的第一首半截子诗,说到这首诗,就必须提到北宋的另一个奇人,比苏轼还牛的王安石。
说到王安石,大家脑海里立马想到的是他的变法,这说明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比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影响更大。而实际上,王安石也是大文豪,他的诗词不多,但多为佳品,文章一千六百多篇,刚劲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对于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惺惺相惜,又互不服气的故事,民间流传甚广,尤以冯梦龙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最为精彩。我们今天说的这首半截子诗,就出自冯梦龙的这篇作品里。
说的是东坡湖州任满回京复命,先往宰相府拜会王丞相,而王安石不在,下人将东坡引到书房等候。东坡见书桌上一墨宣纸,上面墨迹未干,原来是未完成的诗作,题目是《咏菊》,只写了两句,道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东坡看了,不由嗤笑一声,心想,都说王丞相才华盖世,如今看起来,只是浪得虚名,连基本常识都不懂。
苏轼为何这样想?因为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这菊花跟其他的花可不同,是不落花瓣的。宋人郑思肖有一首写菊花的诗相当有名,里面就有两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苏轼一股傲气油然而生,提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他要教训一下王安石,有一点基本常识好不好?苏轼写完,告辞而去。
这就是苏轼的第一首半截子诗,前两句是王安石所写,后两句是东坡所作。冯梦龙的故事里,说王安石因为要教训一下苏轼,就把他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因为黄州这个地区的菊花很特别,这里的菊花是落花瓣的。
苏轼到了黄州,在那个凄美的黄昏里,一阵秋风劲吹,菊花随风飘散,遍地金黄,不由得心头大惊,忽然就想起了王安石书房的那两句诗来,心下只道“惭愧”,这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对王安石佩服至极。
其实,冯梦龙的故事,我们也只能当故事来看待,从历史的真实方面来说,还是有待考证的。因为王安石和苏轼的作品中,都未收录这首诗,这是其一。
其二,历史上,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险些丧命,最后是王安石出来说话“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救了苏轼。而此时的王安石,已经没有了安排别人职务的权力,因为他已经赋闲金陵,只挂了跟观文殿大学士头衔。

3
东坡的第二首半截子诗,是为一个叫姜唐佐的人所写。姜唐佐何许人也?是苏轼在海南时候的弟子。北宋时,海南还是荒蛮之地,大臣犯罪发配流放之地。苏轼当时,因为被宰相章惇所害,先后贬英州、惠州、儋州,可以说是疲于奔命。
在儋州,东坡对于仕途不再有什么想法,他开始讲学,教导黎族子弟读书学习。那时候,海南这样的荒蛮之地根本就没出过什么文人学士,科举制度从唐朝到宋朝,已经数百年,但是海南还未出过进士。
以苏轼的文坛泰斗身份讲学,自然会引来诸多求学之人,当时海南大家族有黎、符两家,这两大族中,就有很多子弟都向东坡学习,成为他的学生。琼州人姜唐佐就是在这个时候,漂洋过海来向苏轼学习的。
在众多学生中,苏轼对姜唐佐特别看好,此人人品端正,才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原先学问就很有些根基,经过苏轼点拨,考个举人进士之类的,实在是不在话下。要知道,苏轼在北宋,那是真正的考霸。

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欧阳修主考,苏轼就是第一,但被欧阳修拿下了。因为欧阳修怀疑试卷是自己弟子曾巩的,为了避嫌,结果避错了,苏轼错失了第一,成了第二。
后来,苏轼参加宋仁宗亲自主持的制科试,直接考了第一,制科三等,而实际上,三等就是最高等级,因为一二等从来就没有授予过,就是虚设。宋朝一百多年,只授予过一个制科三等。
由上可见苏轼是名副其实的考霸,经过这样的文豪和考霸指点,姜唐佐学问突飞猛进,苏轼非常器重,欣然写了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意思是说,沧海也不曾阻断过地脉,就是说海南也是有人才的,海南很快就要破天荒,出进士了。进士是谁?当然说的是姜唐佐。
东坡写了这两句后骤然停笔。他告诉弟子,后两句留待他高中之时再续。
这就是东坡的第二首半截子诗,这首诗,他是要写完整的,只是弟子此时还没高中,所以留着以后续上。苏轼自己也没有想到,当自己的预言成真,姜唐佐破了天荒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时,东坡已归九泉,说来实在令人唏嘘。
后来,姜唐佐见到师叔苏辙,拿出这首半截子诗来时,叔侄抱头痛哭。苏辙摊开哥哥的遗作,挥笔续写了两句:锦衣白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就这样,苏氏兄弟二人,唐宋八大家中的两人,完成了这首诗:
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锦衣白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而第一首半截子诗,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完成的: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4
按照惯例,讲完了故事,就得来几句感慨。从第一首半截子诗,真该吸取点教训,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贸然出手,否则,就有被打脸的风险,当啪啪啪响起的时候,就悔之晚矣。
第二首半截子诗令人唏嘘,没能看到希望变成现实,实在是很遗憾的事情。同时,也告诉我们,该写的诗还是抓紧写完,该干的事,还是抓紧干完,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只争朝夕,活在今天,才是最好的人生策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9 08:29 , Processed in 0.0098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