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进中举后怎么样了?他的结局是什么?1754年1月8日吴敬梓逝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5:25: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范进中举后怎么样了?他的结局是什么?1754年1月8日吴敬梓逝世                                                         2024-01-07 23:50                                       

    发布于:江苏省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754年1月8日:清代《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逝世

范进中举之后怎么样了?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一个饱学的秀才。他在32岁搬到南京居住,住了21年在1754年53岁时去世。

吴敬梓的名气很大,又特别喜欢交朋友,认识南京这座大城市的各路名士。

他的小说《儒林外史》的人物,都是有真实原型的,所以才这么生动。

就范进来说,萨沙上中学的时候,老师都说范进是个书呆子,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而且非常浅薄。

范进才会因为中举而发疯,是吴敬梓借机讽刺科举制度的丑陋和滑稽。

那时候,萨沙没接触过社会,老师说什么就信什么,认为范进就是个小丑、傻瓜。

所以洗脑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等到孩子进入社会看到一些真相,想要洗脑就难了。

到了中年,萨沙再读《儒林外史》就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我才知道范进并没有什么问题,吴敬梓也不是讽刺范进,甚至对他颇有赞赏,只是讥笑世态炎凉罢了。

甚至可以这么说,范进就是今天无数职场鸡汤中的典型人物,也是坚忍不拔的职场胜利者,人生胜利者。

我们从头来看。

范进本来就是社会底层人士,父母都是本地乡民,连一亩土地都没有,家里只有几间草屋。可以说,范家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是社会底层中的底层,连杀猪的岳父胡屠户和小市民的邻居们都看不起他。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范进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想要出头是千难万难的。

更要命的是,范进也没有什么技能。当时底层老百姓想要出头,除了科举考试以外,要么就是经商,要么就是学门牛逼的手艺。

范进肯定是不能经商的,他一没头脑,二没手段,三没本钱。

连家里断粮后,母亲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对于老人来说很危险),范进紧急去卖下蛋母鸡来救命。这种生死关头,范进竟然卖了几个小时都卖不掉一只鸡。

至于学手艺,也需要有些天赋,不然始终是底层工匠,混个温饱都困难。

范进缺少手艺方面的天赋,甚至日常的表现都有些笨拙。

书中这么写: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范进),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范进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范进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

范进只是考个试,连衣服都扯破了,搞得衣不蔽体。

显然,范进的日常生活比较笨拙,甚至照顾不好自己。

这样一个人,想要学什么手艺到很高的水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做其他行业呢?

当年底层老百姓不管做什么行业,想要出头就一定要胆子大、脸皮厚。

范进却不行,他的性格有些懦弱。

他去向岳父胡屠户借钱考举人,对方不借就罢了,还用市侩的话大大羞辱了他一番“不要得意忘形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屁!’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过意不去,舍给你的,如今疑心就想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赚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娘和你老婆才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都给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

胡屠户的话基本就是人身攻击了,稍微有点血性的人都会脸上挂不住。

范进不敢反驳或者争吵,甚至不敢摔门而去,只能灰溜溜地认错离开。

说来说去,范进只有八股文方面的才能,其他能力都不行。

换句话说,范进并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放弃人生,实在是写八股文就是他唯一出头的可能。

范进根本不是痴迷于科举,不顾家人死活,宁可做一个废人。

需要说明的是,范进同孔乙己是完全不同的。

孔乙己是好吃懒做,不愿意工作,一步步沦为盗贼。

以孔乙己这种好逸恶劳的性格,即便他只是一个种地的乡民,也不可能过得好。

范进则完全不同,他还是比较勤劳的,也能尽力养家。

虽然范进活到54岁,家里都过得很差,用胡屠户的话来说就是“我女儿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至少全家人没有饿死。

范进跑去城里考举人,几天不能回家,家里就断了炊。这说明,范进母亲和妻子,平时都依靠他的打工收入来维持生活。

范进毕竟是知识分子,当时乡下识字率不高,找份抄抄写写的工作,借此养家糊口还是可行的。

这不是范进不努力工作,实在是他只能找到这种工作。

他之前连个秀才也不是,甚至没有做私塾先生的资格,充其量只能替人记账、抄书、写字之类,赚不了几个钱。

然而最低程度,范进也能养活自己全家,尽到了男人的义务,并不是孔乙己那种宁可盗窃也不打工的废物。

关键在于,范进是没有科举方面的才华吗,只是执迷不悟、一味痴迷吗?

当然不是。

周进是才高八斗的学者,身为广东省教育厅厅长。

以周进的才学,第一遍看范进的卷子,竟然根本没看懂,还恼怒的认为他写得不伦不类,不知所云“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什么话!怪不得不进学。”

正常来说,这种级别的考试中,考官或者他雇佣的清客相公把考生的卷子粗粗看一遍,甚至只看个开头,就会决定考生的命运。

周进看了第一遍觉得写得很烂,那么范进这一次就仍然没有考中。

只是因为机缘巧合,周进破例将范进的卷子看到第三遍,这才明白范进是惊人的八股文天才,才华甚至在自己之上“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大家注意,范进可不是当天发挥得好,偶然写出了经典文章。

整个考场中,范进是最后一个到,却是第一个交卷子。他交卷后很久,都没有第二个学生交卷。

可见,范进根本就是顶级学霸,可以在最短时间完成最好的八股文。

更重要的是,范进成为秀才以后,第一次就考中了举人,随后又是第一次考试就中了进士。在封建社会,这种三连考中是极为少见的,堪称非常牛逼。

这说明什么?

范进确实是擅长考试的学霸,也极为擅长八股文的顶级人才。

甚至他的水平太高了,高到普通学者都无法看懂他的卷子。

尤其考秀才的院试,主考的各省学政考官不可能亲自看这么多卷子,都是雇佣清客相公来阅卷。

而这些清客最高学历不过是秀才,有的干脆只是童生,水平是有限的,根本就看不懂范进的卷子。

所以,范进从20岁考到54岁,考了整整30多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要知道,明清时代的读书人常年去考秀才,持续考上多年,录取率基本是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个人中可以考中一个。

貌似录取率不高,但考秀才的童生水平相差巨大,颇有一些才华不高、能力不够的龙套人物。所以秀才考试的难度并非特别大,竞争也不是非常激烈。

况且范进这么大的年龄还来考,考官确实也会另眼看待,多少给一些优待,唯恐挫伤了年轻考生的积极性。50多岁的范进只要文章说得过去,理论上考秀才的难度就比年轻人要低。

相比起来,秀才之后的举人、进士的考试难度才是相当高。

范进考了大半辈子,连科举考试敲门砖秀才都没考上,也属于很夸张。

换成一般人这么怀才不遇,不是早就放弃了,就是像孔乙己那样自暴自弃,甚至像洪秀全那样愤世嫉俗,报复社会。

范进却做到了不骄不躁,坚定这是自己唯一能够出头的道路,顶住各方面压力考了30多年,终于在晚年获得成功。

30多年非同小可,试问人生有几个30多年?

要知道,范进最后一次考秀才的时候,已经54岁。

而清代考中秀才的平均年龄是24岁,同范进一起考试的大部分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年龄还不到范进一半。

可以想象,周围的人会用什么目光看范进,光是舆论压力和社会偏见,就能活活压死人,但范进能够顶住压力。

有些人笑范进傻,为什么30多年只做低级工作,完全可以去做其他事情出人头地啊?

上面已经分析过,如果范进能够有经商或者做其他事情的能力,他也不会走这条路了。

个人的天赋和才华不同。

就像爱因斯坦天生是科学家,爱迪生天生是发明家,贝利天生是足球精英,有些人只是天生擅长考试。

以周进为例,后来做到省教育厅厅长,然而之前60年都混的很惨。就连做个乡下低薪的私塾老师都被解雇,周进还被周边乡民百般嘲笑鄙视,挤兑的站不住脚。

连一个乡政府的办事职员夏总甲,都嫌弃他不会经常来奉承,不再支持他在本地乡下教书。

可见,周进也没有其他的才能,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有人嘲笑范进、周进,其实有考试才华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两人都是全国顶级学霸,放在今天至少也是本省的高考状元,普通读书人又有几个可以相比。

至于说他们痴迷科举考试,且不谈他们没有其他才华,科举考试本身也是底层老百姓出头的唯一道路。

试问,就算是今天,包括萨沙在内的绝大部分底层平民,除了高考以外咱们还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

大家有什么资格嘲笑范进呢?

有人说范进并不好,为人有些圆滑。

发迹以后,范进就不再称呼胡屠户“岳父大人”而改称“老爹”。对于张乡绅的拉拢,范进也能够攀谈应付,借此获得了实际利益。

范进成为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以后,也不忘记利用权力,帮助周进提拔以前的学生荀玫。

大家要知道,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任何一个人,哪怕再有性格,也要一定程度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范进生存的环境,本来就是这么一个趋炎附势、拉帮结派的社会,他圆滑一些也无可厚非,毕竟没有害人。

作为范进来说,岳父胡屠户之前对他说了不少难听话,他都忍气吞声。

除了性格懦弱以外,也不能说胡屠户说的就没道理,况且范进也有要让岳父帮助的地方。

很多人认为胡屠户是个势利小人,是个尖酸刻薄、一毛不拔的坏蛋。

其实,胡屠户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坏,至少不比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要坏。

胡屠户虽然粗鲁市侩,面子上还是凑合的。

范进考中秀才,在乡间也算大事,古人又最重视礼节。然而范进的亲戚、邻居没有一个人来道贺,胡屠户却带着酒和大肠来祝贺。要知道,胡屠户可是范进的岳父,是长辈,本来应该是范进来拜见他的。胡屠户知道范进太穷,没有拜见自己的经济实力,就倒过来带着礼物来道贺,面子上做得还可以,礼数到了。

有人嫌弃胡屠户只带了一副大肠来,礼物太轻薄。

要知道,大肠虽然没有猪肉贵,也是值一些钱的。而范进家这十多年,连猪油都没碰过几次的,大肠这种礼物也算不错了。

况且,大家以为胡屠户就很富裕,整天大鱼大肉的乱吃吗?

他只是一个乡下屠户,收入微薄,而古代的肉类价格很贵,胡屠户家自己也只能吃吃大肠这种猪内脏,哪里能够去吃猪肉。

也不用说收入微博的胡屠户,就连《儒林外史》中的名士马纯上,马二先生,是个江浙一代有名的读书人。他依靠编选今天的高考经典试卷为生,收入是不低的,平时吃饭也只能吃些素食。

书中这么写:说着,坊里捧出先生的饭来,一碗煽青菜,两个小菜碟。马二先生道“这没菜的饭,不好留先生用,奈何?”蘧公孙道“这个何妨?但我晓得长兄先生也是吃不惯素饭的,我这里带的有银子。”忙取出一块来,川店主人家的二汉买了一碗熟肉来。两人同吃了,公孙别去。

换句话说,胡屠夫家自己都吃不上肉,拿大肠来送给女婿范进,也算是相当可以了。

送礼都是双方面的,而范进能送给胡屠户什么礼物?胡屠户是单向送礼,送了就没了,等于是单方面无偿赞助。放在今天,有几个人愿意这么送礼?

有人认为,胡屠夫吃酒时候的那些话,是故意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是一种市侩行为: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几十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话也不是这么说。

古代广东的规矩多,请客的时候,女人不能上男人的那一桌。也就是说,胡屠夫和范进吃完了以后,范老太太和范进老婆才能吃些剩下的。而肉菜就这一副大肠,两个男人吃了,剩下的还能有多少?

胡屠夫招呼范老太太和自己女儿吃饭,倒是一片好意,大家都能吃些菜。

至于胡屠户随后说的那些话,也很难说是踩别人,抬高自己,而是实话实说。胡屠夫说女儿嫁过来几十年,没吃过二三次猪肉,他不可能平白无故贬低自己的女儿,这不就是在贬低自己吗?胡屠户还是抱怨范家太穷,女儿在这里吃了苦,做爸爸多少是心疼的。很多人选择不当面说这种话。但胡屠户是个杀猪的粗人,又是直系亲属,当面说了也是人之常情,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后来范进来借钱,胡屠户不借钱也是有一定道理。

范进到了54岁,考了30多年才考中一个秀才,谁能相信他还能考中举人,更别说进士?

人家很多20岁就考中秀才的人,考了一辈子也就是个秀才。

远的不说,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就是18岁考中秀才,然而随后考了十多年也没有考中举人,只能放弃。

范进去乡试考举人,是要去省会的贡院考试。

而古代长途旅行,是需要相当一笔花费的。《儒林外史》中,书生匡超人独自从浙江杭州回老家浙江乐清县,相隔也就300公里,还有水路相通,马二先生也资助了他10两银子的旅费。

范进去乡试,再怎么节省至少也要花费几两银子。

而胡屠户可不是什么有钱人,只是辛苦的劳动人民。

他的女儿年近50岁,胡屠户最少60多岁。当年医疗条件差,60多岁相当于今天70多岁。

这么大的岁数,胡屠户还要天没亮就去买猪(凌晨5点之前),买回来以后还要亲自去杀。他每天辛辛苦苦杀一头猪,才赚一钱银子,每月收入不过3两银子,年收入30多两。

且不说这些银子都是血汗钱,胡屠户可是有儿孙的,都要吃饭。

他拿几两银子送给范进,自己家里老小怎么办?

一个人连自己家生活都很艰难,也就谈不上去资助别人。

况且这20年,胡屠户就算再小气,肯定接济了女儿不少钱,都是有来无回,也算够本了。

胡屠户痛骂范进“不要得意忘形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屁!’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过意不去,舍给你的,如今疑心就想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赚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娘和你老婆才是正经!”,也属于话糙理不糙。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范进能够在50多岁考中一个秀才,肯定就到头了。范进没有什么其他才能,以往家里生活很惨,甚至连几天的隔夜粮都凑不出。现在好歹范进中了秀才,也就有开私塾授课的资格,收入会比之前高得多,可以大大改善家里生活环境。

站在胡屠户的角度,范进应该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工作多赚些钱,先把家人养好再说。要知道,范进后来跑到省城考试,家里断了粮食,范进母亲年龄大了,差点因为饥饿搞出人命。

到了这种地步,胡屠户说的也是当时社会普遍观念,先过好日子再说出人头地吧。

然而,范进却不顾家里生活的艰难,还要来借钱去考举人,在胡屠户看来就是不务正业,不顾全家人的死活。

胡屠户不借钱甚至骂人没有大问题,只是出言侮辱女婿什么“尖嘴猴腮”,还说亲家母是“老不死的娘”就人身攻击,太过分了。

在身份改变以后,胡屠户开始对范进尊敬,他顺水推舟在岳父面前提高地位,也没有什么问题,同样是人之常情。

大家注意,范进发达以后,对胡屠户也是不错的。

说起来,胡屠户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看看身为乡民的邻居对胡屠户开的玩笑:“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就是添上这一百棍,也打甚么要紧?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或者你救好了女婿的病,阎王叙功,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也不可知。”还有“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这些笑话其实都是很过分的。显然这些普通乡下百姓,也没有将胡屠户放在眼里。

到了张乡绅来拜访范进,胡屠户直接吓得躲起来。为啥?以胡屠户的身份,是没有资格见张乡绅的,甚至张家的仆人都比他的社会地位高。

范进后来发达了,对于地位低下的岳父也没有踩一脚。

之前被岳父骂得很惨,又不借钱,范进清醒以后立即给了他六两多银子,作为救醒他的感谢(当时张乡绅只给了50两银子的礼金)。不要小看这六两多银子,相当于胡屠户三个月的纯收入。

之后范进有些事情,也是委托胡屠户去办,如请和尚做法事之类,胡屠户应该也借此得到不少好处。

而胡屠户后来确实也没有再去杀猪,还可以在乡间闲逛、交友、吹牛,终于可以安享晚年,肯定是范进的功劳了。

整体来说,范进对岳父这些长辈还是不错的,客气、礼貌又给钱,没有因为地位提高以后就翻脸不认人。

另外,人家说“升官发财死老婆”,范进本来是个穷书生,才娶了胡屠户30岁都嫁不出去的丑女。

在古代,女孩20岁出嫁都算迟了,更别说30岁。

之所以嫁不掉,是因为她丑陋且肮脏,不修边幅。

那么,这个丑女档次低到什么程度?连当地农妇都看不起她:何美之媳妇说道“范家老奶奶,我们自小看见他的,是个和气不过的老人家;只有她媳妇儿,是庄南头胡屠户的女儿,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那时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踩着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而今弄两件尸皮子穿起来,听见说做了夫人,好不体面;你说那里看人去!”

书中没有说范进有孩子,可能是丑女嫁人时候年龄大了,不能生育。

范进发达以后成为四品高官,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岁数又不是太老。

正常来说,这个丑女档次如此之低,又不能生育,范进不说抛弃她,找几个美艳的小妾也是人之常情。

但范进一没有抛弃糟糠之妻,二也没有纳妾,可见对老婆还是颇为不错的。就这一点来说,能够做到的男人不多。

再说对老师的态度。范进感激周进,并不完全是趋炎附势的巴结,更多的是出自内心的真感情。

书中写到:范进又磕头谢了,起来立着。周学道轿子一拥而去。范进立着,直望见轿子抹过前山,看不见了,方才回到下处,谢了房主人。

范进如果只是装模作样拍马屁,没有必要一直等到轿子看不见了,才离开。周进根本就不会伸头看他还在不在,可见范进是出自于内心的感激。

后来周进和范进关系很亲密,两人基本不涉及什么利益。

范进不是周进的门生,照常理来说周进应该将其收罗到门下,然后才去照顾他。

在范进同周进只是普通朋友的时候,后者就已经百般提拔:周司业不胜叹息,说道“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况学生已把你的大名,常在当道大老面前荐扬,人人都欲致之门下。你只在寓静坐,揣摩精熟。若有些须缺少费用,学生这里还可相帮。”

将范进名字推荐给当朝大佬,就周进来说可不是小事。如果范进将来作奸犯科,周进恐怕是会连带倒霉的。

周进并没有同范进结成利益共同体,就如此照顾,可见此人也是比较善良正直的。

放在今天的官场,周进绝对属于清流中的清流。

有意思的是,后来范进成为山东学道,也就是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周进才有事委托。

主要是周进多年前有个7岁的学生叫做荀玫,才华不错,对老师也比较尊重。

周进后来十多年没有同荀家联络,希望范进照顾照顾荀玫,能够将他提拔为秀才。

这才勉强算是有些利益纠葛,但荀玫才华很高,没有依靠范进提拔就已经成为秀才,后来干脆成为从三品高官,比周进和范进还要厉害。

总体来说,范进是个平民学霸,人品不错,能够适应社会,能够忍耐奋斗,能够顶住压力,有着顽强的毅力,也有着明确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范进才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坚持,最终获得成功。

范进54岁考中秀才,后来又折腾了好几年才当上了山东学道,也就是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后来,范进又升职为通政司通政使。这是清代正三品的官员,主要是负责全国上报的重大疑难案件,重大民事诉讼,重大民间提案等等。

这种职务类似于今天的国家信访局局长,属于中央部长级高官了。

当时范进应该已经六十多岁,清朝官员到70岁就要退休。由于古代医疗差,大部分人只能活到六十多岁,而且五六十岁开始就有各种疾病,等不到70岁就会主动退休。

范进应该在信访局局长位子上退休,也算是混得很不错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6 06:59 , Processed in 0.00915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