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河水变清了!到底预示着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02:56: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河水变清了!到底预示着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01-10 10:21                                            

发布于:吉林省
   
         近期,黄河水变清了的消息引发了广大民众的热议。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经常提到“海晏河清”这个词,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朴素的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在2024年年初,黄河水会突然变清呢?

黄河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浑的? 黄河水开始变浑浊的时间,历史上第一次记载黄河变浑是在《左传》成书于春秋末期,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水已经开始变浑浊,但还没有到“黄”的程度。有史可考,在春秋时期黄河的水就开始变浑浊了,但是黄河这个称呼却是始于东汉,因为在东汉年间,河中的泥沙量明显增加,河水完全变成了黄色。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黄河的索取太多,导致黄河从“绿油油”变成了“黄滚滚”,特别是在唐宋之后,黄河(尤其是中下游)开始浑浊不堪,成了真正的“黄”河。这里面既有人类活动的结果,当然也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漫长历史进程中自然方面的因素。
黄河水变浑的影响 从唐宋之后,黄河水逐渐变浑,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和影响,比如:
农业生产受损:黄河下游地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黄河的浑浊导致下游的水质变差,土壤盐碱化加剧,农田灌溉受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受损。

生态失衡:黄河的浑浊导致河床淤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生态平衡被打破。
水资源短缺:黄河的浑浊导致大量的泥沙淤积在河床上,使得河床抬高,河道的蓄水能力下降,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洪水灾害频发:黄河的浑浊导致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特别是随着水中泥沙的转移和沉降,下游地区河床也越来越高,造成洪水灾害频发,给下游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交通运输受阻:黄河的浑浊导致河道淤积严重,航运受阻,影响沿岸地区的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遗址受损:黄河沿岸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遗址,黄河的浑浊对其保护和传承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近年来对黄河的治理 近年来,我国围绕黄河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主要体现在:
一是顶层设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治理,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黄河流域的规划和政策,明确了治理目标、任务和措施。其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黄河流域治理的纲领性文件,为黄河流域的治理提供了顶层设计。

二是制度安排: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的治理,我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制度。同时,加强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
三是工程措施:我国政府在黄河流域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建设、堤防加固、河道整治等,以提高黄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同时,还加强了对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满足了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四是水资源统一管理:为了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政府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实行了统一管理,加强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同时,还建立了水资源监测体系,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五是水量调控:为了平衡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我国政府采取了水量调控措施。通过对水库的调度和堤防的调节,实现了对水量的合理分配和调度。同时,还加强了对水市场的监管,鼓励水权的合理流转和交易。

六是生态治理: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加强了对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加大了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同时,还加强了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了黄河流域的生态承载能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黄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洪水灾害,还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为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黄河水变清的根本原因 黄河水变清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一方面,国家一直致力于黄河的治理,这是重点治理区域,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终于显现出了成效。
另一方面,气候、降雨等方面的影响也有所贡献。例如,在冬末春初,降水量减少,黄河上游来水量大幅下降,经过上游的龙羊峡水库、刘家峡水库调蓄作用,河水变得清澈。

在近代历史上,黄河变清的次数的确很少,最长一次持续只持续20多天。此次在新年的年初,就再次上演这种景象,的确是一件非常令人鼓舞、振奋和畅想的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6 13:05 , Processed in 0.0122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