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辙伤心,苏轼写诗安慰,不料成千古名作,还衍生出一经典成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05:49: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辙伤心,苏轼写诗安慰,不料成千古名作,还衍生出一经典成语                                                         2023-12-04 14:05                                       

     发布于:湖北省
   

                                

摘要:先介绍该诗的写作背景,再解析该诗的内容,最后举例说明该诗对于当代人的启发和意义。

今天要说的,是苏轼回复弟弟苏辙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1061年,苏轼24岁左右。全诗如下。

《和子由渑(miǎn)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jiǎn)驴嘶。

首先,看一下本诗的题目“和子由渑(miǎn)池怀旧”,“和”说明此诗乃是唱和之作,“子由”就是苏辙。因此,是苏辙先给苏轼写了一首怀念渑池时光的诗,苏轼阅读后,再写下这首诗回复苏辙的。

尽管苏辙的原诗,对于本诗的影响不大,但是先读一读辙诗,定然能够更好地欣赏轼诗。以下,就是苏辙原诗。

  《怀黾池寄子瞻兄》
  北宋 ·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这首诗的注为:“辙尝为此县簿,未赴而中第。辙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内容大概写的是,苏辙送别苏轼后,独自骑行回去的路上,十分思念哥哥,不禁想到了以前在僧舍共度的美好时光,于是觉得更加孤独寂寞了,因此,写了这首诗寄给哥哥,诉说衷情。

而苏轼回复苏辙的诗,则是无比旷达,安慰弟弟不要因此而失落。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四句诗成为了千古名句,并衍生出一个经典成语——“雪泥鸿爪”。

那偶然的痕迹,是飞鸿在雪地上留下的印记,也是人生过往经历的象征。人生如梦,岁月无痕,执着于过往的时光并不是一种明智的举动,苏轼认为,苏辙不应该继续沉溺于以往的回忆中了。他应该像“鸿飞那复计东西”一样,多往前看,毕竟人生的路还很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明显是对苏辙怀念“旧宿僧房壁共题”的否定。总之,还是在劝告苏辙,别再惦记那个僧房啦,那个老僧说不定早就去世了,我们共同题字的墙壁,说不定也造就坏了,根本就看不清上面的字。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jiǎn)驴嘶”,“蹇(jiǎn)”是跛脚的意思,“蹇(jiǎn)驴”指腿脚不灵活的驴子。

苏辙觉得回忆很美好,苏轼却跟他相反。苏轼在结尾两句诗中抱怨,以前的时候好辛苦啊,路途崎岖,人马困顿,那驴子腿脚又不好,老是叫唤。

苏轼这样写,并不一定是真的不喜欢和苏辙在一起的日子,而是希望苏辙理智一点,不要回忆滤镜太重了,老是因此伤心,要开心一点,过好眼前的日子。

不得不说,苏轼的才智哪怕在如今这个时代,也可谓遥遥领先。当下,很多社会人都会抱怨,日子太苦了,人心太险恶了,好怀念校园里的时光啊。

如果让苏轼来安慰他们,苏轼大概会说,读书的时候也很苦啊,早上六点就得起来上早自习,晚上十点才下晚自习,还总是被笑校霸欺负,宿舍里总有那么几个处不来的人,又没法搬出去……

可见,仔细品读下来,苏轼此诗不仅安慰了弟弟苏辙,也可以安慰到我们这些千年之后的人。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4 21:29 , Processed in 0.00788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