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代诗人从未去过边塞,靠想象写下这首边塞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2:55: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唐代诗人从未去过边塞,靠想象写下这首边塞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2024-03-04 10:34                                         

   发布于:天津市
   
         提起“初唐四杰”的杨炯,不少人会想到的一个词:嚣张。当年评四杰时,排名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就是所谓的“王杨卢骆”,王卢骆三人对此都没什么意见,偏偏杨炯说了句“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要知道王勃当年凭《滕王阁序》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经典作品,在初唐那是声名鹊起。因为这句“耻居王后”之语,杨炯后来是备受诟病。那么杨炯其人到底何德何能,能有这么大的口气?

本期就和大家分享杨炯的一首《从军行》。这是一首经典边塞诗,事实上杨炯一生从未去过边塞,完全是靠想象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最后10个字更是千古名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写于唐永隆年间,当时边塞受侵,朝廷重武轻文,杨炯也得不到重用,于是写下这首诗。诗的大意是:千里外的烽火之信传一传到长安,能人志士们心中再也无法平静。将帅一出宫门,铁骑就直捣敌营。大雪纷飞下,连帅旗都褪了色;耳边狂风骤起,夹杂着鼓声,震耳欲聋。我宁愿做个小小的百夫长,也不要愿做一介书生。
诗的一、二句,从边塞的烽火下笔,不直说边塞告急,而是用“照西京”来侧面描写,再加上将士们“心中自不平”的反应,不但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也一笔道出了诗人的豪情。

三、四两句则是写将帅出城及围敌的情形。“牙璋辞凤阙”中的牙璋指的是古代的兵符,而凤阙指的是皇城,兵符出皇城象征着将士们已经出发了。“铁骑绕龙城”中的龙城指的是汉时匈奴的要地,将士们神速地来到了敌方要地,一个“绕”字道出了他们将龙城围得水泄不通的情形,可谓点睛之笔。
五、六两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诗人用大雪下旗帜的暗淡褪色和疾风中战鼓的嘹亮,来烘托战事的激烈,可谓十分巧妙。

有了前6句的铺垫,最后诗人一语道出了心中的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在没有读到最后两句前,是很难想象前6句的种种豪情之语全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着自己弃笔从戎,跟着一名大帅潜入敌营,并在沙场驰骋,可谓豪气冲天。但是有了这两句的结语,则将前几句一下子收住了,令人回味无穷。

纵观全诗,我们能看出杨炯确实是笔力不俗的。从结构上来看,前6句就像一幕幕电影镜头般,从烽火照京,到将士的反应,再到兵士出城、铁骑围敌,一句一个画面,每个画面都是干净而有力。 而从意境上来看,无论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还是环境的渲染都是到位的。最难的是全诗在遣词上,也是对仗工整,一字不可改。读完这首诗,大家觉得杨排在初唐四杰的第二合适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9 10:22 , Processed in 0.0085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