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0 04:18: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2024-03-02 12:49                                            

发布于:山东省
   
前言
苏轼是我国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性格也与他的词一般,当然这也就注定了苏轼在仕途上不会一帆风顺。
在苏轼的一生中经历过三次被贬,可以说苏轼的起点很高,身上又有着文人的傲骨,就注定他在官场的路不会平坦。

晚年的苏轼在经历了种种事情之后,总结出了两个字作为人生的真谛。
一、不过两个字
“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其中的“量”与“识”就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感悟。这句话是苏轼对于贾谊人生的感悟,当然也是对他自己人生的感悟。

对于贾谊此人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最值得一说的就是他与苏轼的人生前半段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两人都是年少成名,可以说太早成名幸也是不幸。
少年得志注定他体验不到一步一步走上的艰难,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他,在之后注定会因为这付出代价。对每一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可以说纵观古今,年少得志一路顺风的人寥寥无几。

既然年少时没有体验过艰辛,那么成年之后就一定会体验到。到这个时候贾谊与苏轼两人的经历都是一样的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两人的心态。
汉文帝对于贾谊十分的看重,刚过二十的贾谊就已经在朝中担任重职了,可以说是当朝最年轻的一位博士,仅仅才过了一年的时间,汉文帝再次提拔,这一次贾谊直接坐到了太中大夫的位置。

可以说史无前例,由此可见汉文帝对于他是十分宠爱的,但在这之后贾谊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后人许多都表示贾谊之所以会抑郁而终就是因为起点太高,其实不然就像苏轼的这一句话一样,贾谊之所以会抑郁而终就是因为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贾谊的才华与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器量不够,见识不够。其实按照当时贾谊的能力,但凡他能开阔心胸,再一次得到重用指日可待。

他只是时运不济,但并不是他的能力不足。既然能够得到汉文帝的重用,他的学识是不用说的,就是当朝的一些老臣都比不上他。
贾谊有着崇高的志向,但是却没有承受的能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承受不了失败,可以看看苏轼,他的一生可以是经历了三次贬谪。

最远的一次直接被贬到了崖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在当时这个地方是荒无人烟的,是蛮荒之地。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回想贾谊确实是很可惜,逝世的时候刚刚过而立之年。其实这也是苏轼在告诫自己要以贾谊为戒,不要步贾谊的后尘。

在古代被贬的时候不仅要经历身体上的折磨,最难过的是心理上的折磨。尤其是对于身居过高位的人来说。其实在古代的被贬官员中,有许多都是忍受不了落差抑郁而终的。
即使是没有抑郁而终,但是在他们的心理上也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最直观的就是苏轼第一次被贬,在刚刚收到被贬的消息之后,苏轼可以说是一时间难以接受。
并且当时的苏轼距离死亡就只剩下最后一步了,要不是宋朝重文轻武。对读书人网开一面,苏轼早在这一次的时候就早已被皇帝处置了。

但是即使是生活再难,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其实现在看来,苏轼不仅为人豪爽,他还有着坚韧的毅力。
二、跌宕起伏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五位皇帝,三次被贬,对于像苏轼这种心怀壮志的年轻人来说,对于他的打击是十分大的,究其原因还是要说到当时宋朝的时局。

当时的宋朝正在新政与守旧之间徘徊,可以说整个朝堂也分为了两派。正是因为政见不同,所以导致了苏轼在朝堂中受到了排挤。
说到跌宕起伏不仅苏轼的一生是这样,他的弟弟苏辙也是如此,别的不说就单单说当年的“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苏辙为了给哥哥求情惹恼了皇帝,同样被贬。

但最适合的这个词的,还是苏轼,可以说苏轼刚刚进入朝堂的时候就给自己招惹了当朝最不应该招惹之人——丞相王安石。
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正在组织变法,众所周知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个时候的王安石的位置当然也是不容置疑的,朝中即使有人心怀不满也是偷偷的说。

但是向来行得正站的直的苏轼直言不讳,当众反驳王安石的新政,也就是因为这件事两人关系降到冰点。
不久之后王安石略施小计,苏轼就直接离开了政治中心的京城,京城的官与地方官可是截然不同的。

三、性格原因
可以说之所以苏轼的仕途如此的坎坷与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原因。苏轼的真性情相信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他的这种性格对于弯弯绕绕的朝堂却是不适合的。
在朝堂上看不惯苏轼的人有很多,往往也都是因为苏轼的直言。苏轼的人生转折点就是当年“乌台诗案”即使是现在看来。也都能感觉到当时的苏轼在此次事件中的无措与心灰意冷。

就像前文所言的,他距离死亡就差一步,但是活着的生活也不是这么的容易。自古以来但凡是被弹劾对皇帝不忠之人又有几个人能有好下场呢?
虽然之后朝中与苏轼交好的官员包括之前与苏轼政见不和的王安石都下场给苏轼求情,但是被贬还是难免的。被贬黄州的苏轼可算是体会到了艰辛。

在那三个多月的时光中,苏轼受到了许多的折磨,但是他依旧是笑着面对生活,可以说是苦中作乐,一直都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庆幸的是在三个月之后,苏轼再一次被调回京城,并且受到了重用。这一次苏轼直接连升几级,坐上了翰林的位置。这是苏轼人生的最高峰,也是他实现抱负途径。

就像大家所言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苏轼也是如此,在这个位置上,他并没能再一次得到晋升,也没有带到返乡。
之后迎接他的是再一次的贬谪,这一次直接被贬谪到了海南,在当时这是一项十分严重的惩罚,仅仅是比斩首轻一级。并且这个时候的苏轼年纪也已经大了……

这个时候的苏轼心中也已经有了预感,自己的后半生再无翻身之时了。流放海南与之前流放黄州的原因一样都是因为他的直言不讳。
结语
到了海南之后,即使是知道自己的仕途无望了,但是苏轼依旧在努力的生活,他将海南当成自己的家,对当地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回想当时苏轼评价贾谊的那两个字,苏轼一生都在践行,也正是因为这,苏轼从来都没有放弃人生的希望,从而留下了许多著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4 01:56 , Processed in 0.0080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