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自成最后一战:一片石之战到底有多惨烈!十万精锐几乎被团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03:14: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自成最后一战:一片石之战到底有多惨烈!十万精锐几乎被团灭                                                                                 2024-03-07 14:19                                                    发布于:山东省
   
                                公元1644年,多尔衮率领14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山海关直扑而来,一路上冲散了防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的2万大顺军精骑,事后便在离山海关10里之遥的地方安营扎寨。
可是,李自成自始至终竟不知这支大军的存在,而2万大顺军被冲散了,却不知这是一股怎样的军队,最起码,他们应该报告山海关外出现了一支神秘的军队。

作为此部大顺军主将的李双喜,一向有勇有谋,他应该认识到,既然能轻而易举地将其万人马冲散,那么这支军队就绝不是一般的团练甚或游击。
他应该明白,山海关的吴三桂大军差不多进驻关城内,那么这支军队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他的视野开阔一些,他便能想到那满清军队的到来。
就退一万步说,他的确不知道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但起码他应将这支军队的出现报告李自成及其决策层。他报告了吗?人们不得而知,反正,李自成及其高级军师幕僚都不知这支神秘军队的出现。
按理,就宋献策及李岩甚至李自成本人而言,如果他们知道有这样一支军队出现,那么他应该能判断出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的。
可问题在于,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宋献策乃至李岩,他们似乎都缺乏居高临下乃至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自入定京师后,只把目光盯在了新朝的建立之上,而缺乏对整个中华大地的形势分析,他们的目光似乎根本就没有关注于那东北角上的大清国,与多尔衮及其属下的范文程、洪承畴等的战略眼光形成了显明的区别。
正因为他们似乎从来就不知道大清国的存在与威胁,是以,他们即使知道有这样一支军队出现,或许,他们亦就不会想到这是来自关外的大清国。
假如李双喜及其所部军队弄清了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那么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
假如李双喜报告了李自成这支神秘军队的存在,历史又会是什么?

或者说李自成及其决策层知道了多尔衮的到来,乃至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合,历史又将是怎样的呢?
我们不敢去设想历史。
历史是没有假定的。
反正,整个四月二十一日夜间,当李自成坐在他的中军大帐里为第二天的继续攻城而冥思苦想的时候,他的一切所做所为似乎都只是在盲人摸象。
夜,黑沉沉的夜啊!
黑夜终于过去了。
山海关内外,晴朗的清晨透出了一阵阵清新的愉悦之气,太阳在海平面上不断地往上拉升,大海亦不断送来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气息。若不是前日里那城上城下激烈的厮杀,那仿佛还在空气中弥漫飘逸的火药味儿,这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啊!
但无论怎样,四月二十二日这一天,都将是极有意义的,而且是被历史所永远记住的。
辰时时分,李自成率领着一帮亲兵内侍和军师文臣早早地便出得中军营帐,今日里,他决定亲自指挥攻城,自任前敌总指挥。
只见他身着青布衣衫和毡笠,那腰悬的紫金神龙剑和精神抖擞的乌驳马则衬出了他的威风与武耀。
他们一行人等来到了离中军营帐不远的一座土堆上,从这里可以遥遥地望见山海关西罗护城的座座城垛。
可是,李自成方才观望片刻,突然,只见整个山海关内城及护城里尘烟骤起,滚滚烟尘大有遮天蔽日之势。
李自成看得明白,他断定:吴三桂要弃城而走了,而逃跑的方向则正是东面的一片石方向。

于是,他当即便大声地喊道:“传令下去,西罗及北翼护城之攻城大军,速往一片石方向后撤,然后堵截包围关宁军、予以全部歼灭。”
几名亲兵领命而去。
不多时辰,包围西罗及北翼护城的大顺军便一起向吴三桂逃跑的一片石迅速集中。
只见大顺军战马嘶鸣、兵器颤抖,旌旗招展,吴三桂及其关宁大军还未出城,李自成及其大顺军却已经严阵以待了。
一直站在北部内城城头的吴三桂看得十分明白,待大顺军已经撤向一片石之开阔地带时,他会心地笑了,他不禁在心里道:李自成,我终于把你清进这个绝好的战场了。
于是,他把手中的斩将刀猛地一挥,即大声道:“传令下去,大开城门,杀向一片石!”
立时,只听外城内城金鼓齐鸣,万炮竟发,随着城门打开,一队一队的关宁铁骑便似潮水一般蜂涌而出,向着一片石方向冲杀而来。
8万关宁军倾巢而出。
吴三桂亲自督阵。
李自成亦看得十分明白,他和宋献策及李岩迅速驰往离一片石不远的一块高地上,李自成挥动令旗,指挥大顺军合围正奔杀而来的关宁军。
瞬时间,只见方圆20里的一片石,浩浩几十万大军绞杀在一起,人喊马嘶,刀兵相接,炮声如雷,大顺军和关宁军互相你来我往,我往你来,不分彼此,激战搅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在惨淡的阳光下简直使人喘不过气来。
关宁军一投入战场,立时便感觉到了大顺军的威力,其勇猛与顽强似乎亦前所未见。

而大顺军一展开攻势,同样亦感到自己的对手绝非是等闲之辈,关宁军真是名不虚传。
吴三桂则更是身先士卒,他带领由当初血战救父时的50敢死队扩展而成的两千精骑,在整个战场上左冲右突,哪里出现险情,他的敢死队就会奔向哪里,他曾经说过,他的敢死队也就是他的急救队或是灭火队。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搏杀战中,关宁军的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整个关宁军共分成五个冲杀集团,每一集团分别由1万骑兵和5000步兵构成,这样马步结合,互为依托,而且各集团之间亦互为犄角,互相配合,如此,整个关宁军的冲杀便成了集团式的滚动。
但是,大顺军同样是你死我活地奋力搏杀,他们似乎已经明白,这一仗差不多亦就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大决战了,尤其是那些领兵大将们,曾几何时,他们因入定京师后的吃喝玩乐而消磨了斗志,可今日,当他们明白,此战已成为决定他们命运的大决战的时候,他们又一次展示了他们曾经拥有的搏杀雄风。

如此,一个是层层围困,一个便是奋勇搏杀;一个是誓死堵截,一个则是纠缠冲突,战争早已成了白热化,自晨至午,喊杀之声、刀兵马鸣之声,加上那隆隆的炮声,简直完全震撼了山海关内外的青山与大海,那山海相接的雄浑仿佛亦在地动山摇般地为其哀泣祷告。
当吴三桂和李自成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多尔衮又在哪里呢?
此时此刻,多尔衮则正安静的坐在中军大帐的军架上闭目举神,亲兵和属将则不时地来向其报告战场的形势。
本来,他曾经亦计划早一些投入战场,可是,他仔细一想,还是待双方都杀得精疲力竭时最好。在他想来,这样投入战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首先,虽然吴三桂已经保证和他联合灭李,但是谁又能根本保证这吴三桂没耍什么把戏,是以,他必须观望些时间才是。
其次,虽然这次战争的根本目标是李自成,但是吴三桂却仍没有投降大清,若能使吴三桂在此战后大伤元气,那么,日后劝其投降乃至控制他亦就容易多了;
最后,推迟出战,亦是为了更好地养精蓄锐,待那大顺军精疲力竭时给他致命的一击,由此便能最终打败李自成。
午后刚过,多尔衮站在军帐门口仔细倾听,他发现,整个战场的人喊马嘶声和炮击声似乎已在慢慢减弱,他明白,双方似乎都已精疲力竭了,他断定,李自成必定已是强弩之末。
于是,他当即对一帮亲兵大声道:“快,传令下去,全军杀向一片石!”

其时,浩浩的14万清兵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他们一接到命令,立时便如脱缰的野马,倾巢而出。
清兵按照早已制定好的计划,全线出击。
一时之间,只见尘烟四起,喊杀连天,勇敢剽悍的清兵,凡见到不是白布裹身系肩者,挥刀便砍,搭箭便射。
大顺军早已精疲力竭,却突然出现如此凶猛的一支奇兵,再加上他们怪异的装束,大顺军从未见识过,这样,一个个大顺军的将士竟是茫然不知所措,那些兵士尚不知这是怎么回事,便立时被砍杀。
其时,先锋大将刘宗敏正在全神贯注地和关宁军拼杀,经过半天的激战,他虽然亦显出疲惫之势,可他毕竟勇猛过人,毕竟还能支持。
可是,当一支奇异的军队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立时便惊得目瞪口呆,还没待他回过神来,一支箭便已射中他的后背,若不是几名护驾亲兵救得及时,他便要命丧清兵的刀下了。
当时,李自成和宋献策及李岩等一干人,都正站在高处一面指挥围攻,一面静观战事发展,却不曾想,突然之间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故,他们没有心理准备,全都惊得不知所往,而李自成则似乎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指挥的了。

恰在这时,整个一片石战场竟又突然狂刮起了一阵狂风,狂风卷起了阵阵尘埃,战场上黑云压沉,尘雾弥漫,大顺军的将士根本就睁不开眼睛。他们只觉得,这支奇兵的窄衣短袖和长辫子正不断地在他们的眼前飞舞。
当然,待他们稍稍回过神来,大顺军还是试图拼死抵抗,毕竟,这已经成了迫不得已的死战。
经一片石一战,李自成十万精锐几乎被团灭,可以说,这也是李自成的最后一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2 23:14 , Processed in 0.0080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