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艺术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07:51: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张志庆书法艺术作品赏析(组图)                      
   
              

          


          张志庆,1971年生,山东即墨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创研班助教,北京交通大学书画创作研究中心教育部副主任。作品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一等奖、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奖赛二等奖。

       

          张志庆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书之思
          □张志庆
          自东晋以来,对王羲之、王献之书风的继承和研习历代未曾中断。五代杨凝式得其神、得其笔、得其韵,《韭花帖》可见一斑。唐人得其质,法稍简,孙过庭《书谱》最为典型。宋人会其意,米颠独得其法,放笔书来,腕下皆有“二王”风之理。元明诸家韵神皆弱,笔简、趣少,唯余其形,“二王”真迹见之少矣,故不得其要领,渐入俗路!独董其昌得“二王”心法,以淡墨出之,尚有晋人韵致。清人倡碑抑帖,气味全变矣。近人白蕉会“二王”法,气息纯正,然佳作亦不可多得。以上可知,对“二王”进行研习于一个书家的重要性!当然,也有很多人反感“二王”,欲独辟蹊径,亦未尝不可,艺术没有绝对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要学习“二王”?我十年学唐楷,十年学魏碑,十五年学行草,听了许多至理名言,但我固执地认为,书法要取得高境界,“二王”是绕不开的,因为他们使用的书写汉字的方法是最符合用右手执笔的生理特点的,合于自然!明朝书论家冯班《钝吟书要》说:“不习‘二王’,下笔便错。”陆维钊晚年临《兰亭》百遍说:“如果我早临《兰亭》,我的字还会好一点。”但当代学习者多得其形,而会其理者少矣!故多见其病,少见其妙者!以理性的思维分解“二王”笔法成因及其规律,加深了对“二王”笔法的理解,提高了运用“二王”笔法的技巧,还需要眼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但对技巧的追求不是书法的终极目标,而且精于技者在创作上也会遇到麻烦。因此,师其心法,需并行!
          我近十年的学习是以“二王”为主线的对帖学的梳理过程,自晋朝直至当代,凡是从“二王”出来的书家我都做仔细的观摩和临习,力争找出其取舍之处,分析其原因与成因,分析其弊端,以为我所用。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书家的优点就是其缺点,想去掉缺点,需要几轮的进出!帖学是我从心底里喜欢的书法样式,对王羲之、苏轼、米芾、八大山人尤其关注。他们是一脉相承的,有共性,亦有个性,而以共性为主。对这几家风格的融合,是我的书写实验之一。我认为对“二王”体系的学习须经以下过程:第一,由简单到复杂,以“到位”为标准;第二,由复杂到简单,侧重对理的把握、对神的关注。简化“二王”用笔技巧,增加作品的内蕴,丰富作品的人文内涵。
          在我自己的创作中,满意的作品很少。对于我来说,每一件都是试验品,调整和取舍是我的常态。可喜的是,这些年我手中的习作正在逐渐靠近我心中的作品!
          【作品赏析】

       

          张志庆书《东坡题跋》


       

          张志庆书洪应明《菜根谭》句



       

          张志庆书欧阳修《丰乐亭记》

       

          张志庆书倪云林题画一首

       

          张志庆书苏东坡《四时诗》之一

       

          张志庆书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来源:《中国书画报》书法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8 15:15 , Processed in 0.0081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