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雍正为何在九子夺嫡之中胜出,只因他做出了四个关键选择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04:11: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雍正为何在九子夺嫡之中胜出,只因他做出了四个关键选择                                                                    2024-03-16 10:13                                                    

发布于:天津市
   
         九子夺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九子包括大阿哥允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
这是康熙时期最为重大的政治事件,每一个皇子的人生荣辱,都系在这场豪赌之上,牵连整个官场,多少官员的命运也因此受到了改变。

厚黑学、权谋、出身、父子反目、兄弟相杀、暗杀、魇镇……这些都贯穿于整个夺嫡过程之中,真实而残酷,成为诸多影视剧的主要题材。
而最终赢得皇位的赢家雍正,在康熙驾崩、隆科多宣布之前都不能百分之百笃定自己。
他到底是如何从九子之中胜出呢?因为他每一次都选择了其他皇子根本想不到的那条路!
第一次选择,太子。如果不是康熙的嫡长子把自己作死,这皇位毫无疑问就是他的。
老二太子是康熙捧在手心长大的,吃穿用度最好,请的老师也是最好的。

皇家父子,有血缘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君臣关系,但在很长时间之内,康熙对这个太子的感情就像是普通父亲对儿子那样纯粹。
太子的亲娘赫舍里氏走的早,她是康熙最心爱的皇后,出身高贵,康熙看着太子小时候懂事可爱的模样就越加心疼。
然而,没想到这个太子越长大越不争气。官员得罪他,他就直接弄死;对兄弟完全没有任何手足之情,甚至对这个老父亲也是十分淡漠。
太子的老师都是千挑万选的,也曾经提醒过康熙,太子已经不是从前纯良的太子了,但康熙根本不相信。
所有的矛盾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带着大阿哥、太子和他们的小弟弟去围猎,没想到弟弟突然重病,死在半路。
大阿哥不知道是不是真伤心,他哭得稀里哗啦,而太子一滴眼泪不掉,康熙骂他生性凉薄,他竟然说弟弟身体不好就不该来
康熙狠狠瞪着他:“你的意思是朕带他是朕的错?”
被康熙狠狠训斥一顿的太子当天晚上也发了昏,偷偷跑到康熙营帐外面偷窥。

皇帝和太子,本身就是一对微妙的关系,此下太子就在帐外,但没有侍卫敢来汇报
康熙一夜难眠,没过多久就废了太子。
废太子其实是康熙的一时冲动,也许他又想到年纪轻轻离开自己的孝诚仁皇后,或许是看到其他几名阿哥蠢蠢欲动,他烦不胜烦。
大阿哥是康熙真正的长子,他自认为自己的机会最大,只要太子完了,肯定就是我的。
三阿哥就是个文人,喜欢修书,看起来只和文人打交道,内心其实也装着自己的小九九。
老九会理财,老十四善于用兵,和十阿哥同为“八爷党”,他们和老八走得很近。
八阿哥胤襈,被朝中大臣称为“贤王”,最是出风头。
老八的生母乃辛者库出身,从小就是在老大的生母惠妃宫里长大的,所以老八和老大的感情会比较特别。也正是因为少年的这段寄人篱下的经历,老八非常刻苦,发奋图强,情商也很高,无论是文还是武,都是兄弟之中的佼佼者。
在老八17岁这年(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大封皇子,老八就被封了贝勒,他是受封的皇子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就在这些皇子们纷纷和太子划清界限的时候,只有老四和老十三,对废太子依旧保持着“恭敬”。
这是雍正第一个狠厉的选择。
原本老四并不是这种隐忍的性格,老四母亲乌雅氏,满洲正黄旗的一个低级官宦家庭,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宫女,因为身份低微,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孩子,老四就交给了贵妃佟佳氏抚养。
因为这层关系,老四和亲娘感情并不亲密。后来乌雅氏生了几个儿女,在后宫也渐渐有了地位,老十四在乌雅氏身边长大,她很偏心老十四,对老四本身就很淡漠,老四其实是看得清楚的。

成年之后,老四也想着培养自己的关系,他有意疏远自己的亲生母亲,但和佟佳氏的家人走得很近。
老四不像老八那么八面玲珑,他敢爱敢恨,雷厉风行,得罪他的人自然是会立刻报复过去。
康熙可是仁君,老四的出身也不好,康熙刚开始并不是特别喜欢老四,直接评价四个字“喜怒不定”。
一个情绪都不稳定的人怎么去做皇帝呢?而老四做到了。
老四写了四个字“戒急用忍”,从此以后就天天挂在卧室里面,只要躺下来,就这么看着,沉思,自省。
他开始潜心研究佛法,找了人代替自己出家。
在其他皇子蠢蠢欲动,特别是八皇子身边聚着众多臣子的时候,他却在和高僧学习,吃斋念佛。
这时候的老四对太子被废仿佛充耳不闻,而老十三心眼子比较直,他和老四一直都是拥护太子的,可现在兄弟几个已经在拉帮结派,老十三实在看不出四哥是什么想法,他也会冒出一个念头:四哥有没有机会?
此时的老八正在办理一桩大案,太子乳母丈夫凌普贪污大案。
老八是内务府总管,自然就接了这个案子。
这案子牵扯到太子乳母,就是个表立场的绝佳机会,老八当然不会错过。
老十三很着急,他催着老四赶紧表现一下,再不济也要赶紧和太子划分界线。
老四只是慢悠悠回答:“我从没有夺嫡之心,你信不信。”
老十三马上点头:“我信,但这个时候了你都不争一争?”
老四却笑了,这么多年隐忍,骗过了感情最好的兄弟,骗过了身边所有的人。那么,他那高高在上的父亲,有再多的耳目,也很难看得出来。
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康熙给老八安排差事的时候,也交给了老四一个案子:宫里面有个太监叫曹之璜,算是太子的人,他向工部索取贿赂,还经常鞭打宫女,导致后妃下葬的时候棺材被摔坏了。
在诸多政务内务之中,这其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案子,康熙交给了老四来审理。
所有人都觉得老四不起眼,觉得康熙不器重。但老四却能猜出康熙的意思。
康熙真的会放得下心爱的太子吗?他一辈子都在立仁君和明君的人设,这么好面子,会允许大阿哥、八阿哥在太子被废之后明目张胆踩着太子往上爬。
现在看管太子的是大阿哥,康熙不放心,用一个案子考验考验老四,他想让老四和大阿哥一起看着太子,最起码老四是个没有站队的人。
之所以不选老三,也是因为老三之前和太子走得太近了,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老八在处理凌普的案子时,发现这个案子牵连实在太广了,贪腐甚至蔓延到了宗室和顶端的大臣。他不想得罪,所以觉得非常棘手。
而老四可没有管这个太监是太子什么人,太监受贿案有一个算一个,查明了该是什么罪就是什么罪。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即康熙皇帝

这次,康熙突然对老四改观了,觉得老四有真正的忠君之心,他不是太子的人,也不为谁做事,他是亲儿子,也是一个“纯臣”。
老四于是就被安排和大阿哥一起看着太子。
在大阿哥对废太子表现出各种嘲讽和侮辱的时候,老四端着羹汤,去探望废太子。
当然,他免不了被大阿哥冷嘲热讽一番,不过废太子在喝汤的时候,却十分感动,流下泪来。
康熙是年纪大了,但他耳目遍布这些皇子的身边。
一碗羹汤,马上就传到了康熙的耳中。这让对亲情已经相当寒心的康熙,有了那么点温暖的感觉。
因为老四的羹汤,也因为康熙命人送来了祭告天地的⽂书给太子看,太子觉得自己受的罪马上就要结束了,吵吵嚷嚷要写信给康熙认错。
大阿哥绝不答应帮他送信,甚至威胁他:“你出不去了,等着在这里了却余生。”
大阿哥将这件事当笑话告诉了八爷党,八爷党对他的情商也是“刮目相看”,但他们还需要大阿哥的帮助,最终什么都没有多说。
只有老四和老大争论了起来,无论如何都要给太子这个机会,老大也吵不过老四,他也极有信心废太子不可能东山再起,最后勉强同意了。
从头到尾,老四没有对废太子表现出一次不恭敬和一点夺嫡之心,这仅仅只是开始。
第二次选择,不争。老四的性格和智商,受到两位老师的影响,一位是张英,一位是顾八代。
张英是一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学识渊博,人品过硬。
顾八代博学,还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办事一丝不苟,在官场上从不玩虚头巴脑的那一套,别人贪污别人的,他从不受贿,也不会给任何人面子,他在官场上就是个受排挤的人。
所以年轻时期的老四,就和顾八代的性格很像,眼睛里面藏不住污垢。但当他发现这种性格并不能改变官场,甚至只能让自己和老师一样被排挤之后,他终究还是学会了“忍”。
康熙一直没有拿定注意立新太子,废太子那边也每天哭求。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1725年)

在老四的坚持之下,太子的悔过之心还是传达给了康熙,给了康熙一个台阶,就把废太子带着的锁链给去掉了。
康熙还下旨,但凡哪个皇子在这个时候钻研着怎么夺嫡,就是国贼,就是国法不容!
康熙这么做,大臣们也很恐慌,有人胆子大,就直接问康熙,有没有考虑过立大阿哥为太子。
这不问还好,问了之后就是板上钉钉了,康熙说:大阿哥秉性燥急顽愚,朕没有考虑过大阿哥
大阿哥坐不住了,他在几位皇子之中势力最大,军功也高,他怎么就第一个被排除了?
他就算自己坐不上皇位,也要找个自己人当啊!
他找到康熙,说了一句用脚趾头想出来的混账话:“父皇您要是碍于情面,或是顾忌史书记载,这种杀太子的事情,我可以代您干!八弟之前找人看相,说他以后一定会大贵,父皇您让我做这个炮灰,您没了俩儿子,也不必担心后继无人。”
康熙听后以看傻子一样的眼光看着大阿哥,而大阿哥还想着自己是为八弟说了句好话,可这真的是拉着八阿哥往火坑跳。
康熙把大阿哥骂得几乎是爬着出了大殿。
而老八这边呢?办理凌普的案子继续焦头烂额,还在算计着,康熙到底是什么意思。

凌普是太子的人,管着内务府,当初凌普怎么乱搞,康熙都当作不知道。现在凌普被关了,内务府交到老八的手上,老八觉得这已经是康熙的态度了。
老八猜想,康熙是想要让人们知道他废太子是有决心的,并不是真的想要治这些人的罪,毕竟牵扯太广了。如果他将这起案子处理得好一点,那么康熙会更加赏识他,但如果没有处理好,康熙也不会怎么罚他。
老八查没了凌普的家产,但上报的只有一笔不痛不痒的小数字,也就是说他吞下了剩下的所有钱财,并且还觉得心安理得。
他是真不知道,自己的好大哥已经把他的路堵死了。
骂走大阿哥第二天,康熙找个机会将皇子全部都喊过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斥责八阿哥。
康熙怎么会不知道凌普到底贪了多少,老八交上来的结果,加上昨天大阿哥说的那番话,让康熙怒火中烧。
此时此刻的他并不像一个父亲,而是阴狠地用极其冷漠的语气训斥老八“博取虚名,归功于己”。
康熙撂下了狠话:你大阿哥和八阿哥结党营私,钻营太子之位,就是国贼。
皇子一下子全跪下来求情,老四也跪在里面,不过相比于亲弟弟老十四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求情,他冷静许多。
康熙将八爷党都打了一遍,赶出宫去,又革去了⼋阿哥的⻉勒爵位。
他的罪名之中,除了凌普案办案不立,还有信了张明德的相面。
大阿哥没戏了,老八被降了爵位,这就让朝中的大臣十分看不懂了。
第三次选择,“拒绝”年羹尧。老十三来找四哥,想要问问康熙到底想要干什么,他为什么什么都看不懂。
老四却告诉他:“虽然当时老三、你和我看起来都逃过一劫,但事情绝对不可能就这么简单过去的,我们也逃不过。”
但老四还是一副怡然自得的表情,老十三问:“四哥为什么不去结交一些大臣呢?现在这个节骨眼儿,如果把自己搭进去,好歹还有人能救你我。”
可老四一点都不着急,他清楚知道,康熙正是敏感的时候,时时刻刻盯着他,他现在去结交大臣,看起来是在给自己找条后路,实际上才是把自己推向死路。
果然老三、老四和老十三马上被带走调查了,理由是他们和太子走得太近,要调查清楚他们是否和太子结党。
在审问老四的时候,老四根本不怕查的样子,他的理由只有一个:“我在家修佛这么多年,二哥什么时候看得上我,他从不把我当回事,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主审于是又提到了他送的那碗汤,老四就笑了:“你问我为什么送那羹汤?他是我二哥,他被关着,我送汤不是天经地义。”
的确,康熙对废太子的态度已经放在这里了,谁还在赌太子可以东山再起?除了从小看着太子长大的老师,是真的盼着太子能学好,盼着康熙再给个机会,哪个皇子还会在这个时候巴结太子?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1732年)

主审官也问不出话来了,看起来一心向佛的老四很快就洗清了嫌疑。
但老十三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他一直没有洗脱和太子结党。
老三这时候也着急了,他结交的文人多,从前和太子的关系是最好的,也不知道他从什么渠道打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大阿哥从前找人用厌胜之术诅咒太子。
老三被一审问,马上就把这件事给招了。康熙听到汇报之后半信半疑,派人去查了大阿哥府邸,这里果然藏了不少诅咒的物件。
大阿哥这是怎么都说不清了,此次以后拘禁在家中。
康熙帝被这一茬又一茬的混账事弄得头疼,群臣还在劝他赶紧立太子,康熙随口一说:你们推选,推选谁就立谁。
果然,这诸多大臣,写的都是八阿哥的名字。
令人汗颜啊!
有人会奇怪,老八这么聪明,从小就在夹缝之中求生存,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显得智商不够用,为什么不懂得韬光养晦呢?
他的确有些急躁了,因为母亲的身世,他背后几乎没有任何势力的帮扶,他一路走过来,清楚地明白,自己一定要站在那个被人看见的地方,像他这种身世,如果他不一直高调出现,就会被人遗忘。
但康熙真正的意图,是希望这些跟着自己这么多年的老臣给他这个老父亲一个台阶下,写太子的名字啊!
康熙顿时哑然,他不愿真的立老八做太子,但话都说出来了,只得先恢复了八阿哥的贝勒爵位,随后因为焦虑过度大病一场。
在这几个皇子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老四还在念佛,等康熙病了,才和老三出来跪着求康熙保重身体。
关于其他皇子的废话,老四是一个字没说。
康熙病后第一件事就是复立太子,第二件事就是将三阿哥和四阿哥封了亲王。
老四胤禛的封号为,雍亲王。
经过废太子这一回合,大阿哥已经彻底没指望了,但八阿哥和他的八爷党还很强势。
太子复立之后更加残暴,又更加愚蠢。他明目张胆用钱联络大臣,没钱了就四处捞钱,遇到不从的正臣就对他们下绊子。
康熙对他也失去了信任,去哪里都带着他,人为监控他。
太子已经临近崩溃了,他深知自己从能力和人脉上根本干不过八爷,他在父亲的手上还像一只弱鸡一样。
他说出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成为一条流传到今天的名句:“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如他所愿,太子第二次被废。
这时候,一直死忠于老四的老十三坐不住了,他看着成天在家中的雍亲王,在看看一直在忙活的八阿哥党派,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
八阿哥在朝中有这么多文臣支持,老九生意做得大,给八阿哥做好了后勤;老十四随军出征多有建树,这是妥妥的硬件条件。
三阿哥一直在修书,他修书颇有成果,也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吸引康熙的注意。但他也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就想要找个武将好好培养。
这心思就打到了年羹尧的身上。
年羹尧是雍亲王的属臣,妹妹也嫁给了雍亲王,平时他和四阿哥没少书信往来,但从未提过一个和争储有关的字。
三阿哥似乎打听到了这些,派人联络年羹尧,同时,老十四也在接触年羹尧。
年羹尧很有意思,他对这些接触他的官员从不抵触,甚至和雍亲王半年时间没有联系。
雍亲王给他又写了一封信,问他是不是想要为这些皇子效力,他作为上级也是可以引荐引荐的。
年羹尧马上看懂了意思,回信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年羹尧今日不负陛下,正如异日之不负四爷。

年羹尧

好一个“异日”,年羹尧这信若是被康熙拦住,凭着康熙进入晚年后的冷酷和敏感,又会是一场风波。
雍亲王看到信后也马上回了过去:你算个什么身份,敢说出“异日之不负我”这种话,这话说出来,就是灭九族的大罪!
年羹尧收到信后猛然懂了,这些年来,雍亲王一直盯着他,但从没有在信中表露出结党营私的意图。
雍亲王在提醒年羹尧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子是谁,也在警告他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年羹尧此时对雍亲王是钦佩而惶恐的,他也是雍正称帝后的一把利剑。
如果他一直保持着这种心境,也许结局会有所不同,这都是后话了。
第四次选择,看清康熙。八阿哥终究还是彻底输了,因为两只海东青。
康熙去巡视外地,而老八要去祭奠自己的母亲,就没有办法像其他儿子一样跟在身边。
康熙老了,对皇子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猜忌,老八很担心,就让心腹挑了两只上好的海东青送给康熙。
可没有想到两只海东青全死了。
这一幕被后人冠以诸多阴谋论,不得不说,老八这些年苦于钻营,这心腹怎么会蠢到送死鹰给皇帝?

爱新觉罗·胤禩(1681年-1726年),即允禩

然而这种错已经无法挽回,康熙觉得老八这是在诅咒自己,对老八几乎没有了父子之情。
他开始清理八阿哥的同党,可树大根深,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这种能力在不影响朝政的情况下做到完全清除老八的影响。
此时老八忧心忡忡之下生了一场大病,康熙没有回宫,却让人把老八移出宫外,理由就是怕亲儿子把自己传染。
老九哭着求情,康熙想了想,觉得自己这么做确实不太好,又叮嘱了一句:让老八走的时候,千万别说是朕下旨让他走的
老八重病期间,康熙没有一句话,病好之后,康熙马后炮说了一句:你病好了,想吃什么就说,朕这里的东西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就没敢送过去。
原来……原来他们引以为傲的父亲,所有的父爱只给了老二一个人。对于他们这些亲生骨肉,他竟然是这样冷血。
老八失望至极,他病刚好,就跪在大殿前阴阳怪气,说儿臣受不起父皇的厚爱。
康熙自然又是对他一顿臭骂,老八却释然一般,彻底退出夺储。
现在八爷党的中心人物就换成了老十四,老天似乎也在帮他,在康熙的寿命即将走向终点之时,他被康熙点名去前线打仗。
从此以后,捷报频传,臣子们都在揣测,看来这是康熙给老十四最后的考验。
此时的老四在干什么呢?他竟然在给康熙养老!
老八的心死,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老四的心死。
老八的事情让老四也彻底看清了康熙,他知道康熙的内心现在无比冰冷,充满着猜忌,充满着愤恨,他和这么多儿子已经没法交心了,已经没有信任了。
他们没有父慈子孝,甚至比一般的君臣更加关系僵硬。此时雍亲王就算是每天去给康熙端茶倒尿,都是越做越错。
于是,雍亲王在自己的花园里面组了个局,把康熙喊来自己新建的院子里散散心,并且喊来了自己的儿子弘历。
弘历的母亲不是雍亲王最喜欢的女人,但这个儿子绝对是雍亲王仔细考虑专门安排粉墨登场的。
他那么可爱聪明,和雍亲王相拥的时候笑得如此天真,他们这样的父子,在皇家是多么难得。
曾几何时,曾几何时!康熙也这么抱过老二,带他玩耍,问他课业。
年迈的康熙,也许当时还在犹豫不决,在老四和其他皇子之间摇摆不定,但他对弘历没有任何犹豫。
他想象着聪明伶俐的弘历在雍亲王的悉心培养之下,顺利登基的样子!
雍亲王的这一选择,让历史真正成为了定局。
没有人能说清楚,雍正到底是在什么时候终于下定决定夺储。他身为皇子,从头到尾都是战战兢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在康熙享受着最后的天伦之乐之时,他表面上笑容满面,却已经深深看清了这位老人的弱点和残忍,也在计划着更长久的未来。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找来隆科多来当顾命大臣,立四阿哥为太子。

雍正帝

雍正即位后,对不服自己的几位兄弟,严厉惩处。兄弟不和,睚眦必报,成为他即位的第一个污点。
而后他短暂的人生之中,他对官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创了秘密立储制度。
他要将这多年来隐蔽在角落中看到的贪腐、灰暗、勾结……全部在这一代结束。
正如康熙所料,雍正背负着一切沉重,给弘历开辟了一个和康熙朝完全不一样的新天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3 08:34 , Processed in 0.0087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