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清时期黄釉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05:00: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明清时期黄釉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2024-03-22 11:03                                                    

发布于:江西省
                                    

明清时期黄釉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大约在汉代时期,低温黄釉瓷便开始出现,彼时因为的工艺以及原料等诸多翻盖你的缺陷,使得那时的黄釉瓷釉面大多呈暗黄或是褐黄色,常有剥釉现象。到了隋唐时期,寿州窑、巩义窑等民间窑口便开始烧造高温黄釉瓷且烧制技术有了很大提高。进入明、清时期,在前人的基础上黄釉瓷的烧制技术愈发成熟,又因为华夏民族特殊的文化内涵,黄釉瓷开始被皇家垄断,摇身一变,开始成为至高无上的宫廷用瓷。

按照工艺来划分,黄釉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1200℃—1300℃窑温下烧成的高温黄釉瓷,隋唐时期众多民间窑口烧制的全黄釉瓷多属这一类;另一类是在600℃—900℃窑温下烧制的低温黄釉瓷,明清时期的黄釉瓷则多属这一类。虽然汉代便已出现低温黄釉瓷,但低温黄釉技术真正的发展和成熟是在大明永乐年间,也真正是从此时开始,黄釉瓷才开始了它“开挂般的逆袭人生”。

明清时期的黄釉瓷不仅釉色变化多,器型种类繁多,更有不少创新和发展,如何来辨识和断代也一直是个十分让人头疼的问题。下面,Sue就以已故恩师张浦生先生的几件瓷器标本和故宫藏瓷为例,为瓷友们略做解疑。

根据2008年《明清以来景德镇低温黄釉的初步研究》一文对16件黄釉瓷的电子探针和能谱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两个较为肯定的结论:一是弘治时期的样品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为4.5%,普遍高于其他年份的3%,呈现出如鸡油般娇艳的黄色;二是除了烧成温度和气氛,氧化二铁含量的多少是影响黄釉色调的主要因素。

成化黄釉盘

正德黄釉盘

左:弘治黄釉盘瓷片 右:嘉靖黄釉瓷盘 (已故张浦生先生藏)

嘉靖黄地绿釉象棋(已故张浦生先生藏)

那么,我们便不难看出,明清黄釉瓷呈色肌理的区别的主要在于釉料成分和烧制工艺。经历了明代早期的发展,明代中期的黄釉瓷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杆。从成化一朝开始,黄釉瓷的釉色便匀净娇嫩,只是釉质略为稀薄;到了弘治,在配方和工艺上的改进,如鸡油般饱满嫩黄的娇黄釉开始出现;正德则对弘治的娇黄釉进行不遗余力的模仿和传承,整体观感变化并不大;自嘉靖开始的明代晚期,则成为黄釉瓷发展的“滑铁卢”,这之后的黄釉瓷大多色调较深(如上图的黄底绿釉象棋以、嘉靖黄釉大盘),釉质肥厚而釉面不平。明清时期黄釉瓷器鉴定交易咨询下图片。

雍正淡黄釉瓶

康熙黄釉暗花纹提梁壶

清乾隆黄釉云龙纹天球瓶

明末清初连年的战乱致使黄釉瓷的生产一度停摆,直至顺治后期才开始恢复。总是妄图超越前人的满清皇族也是从未让我们有所失望,康熙年间结合珐琅彩技术创新,开始在黄釉瓷加入新的着色剂—锑,烧制出极为清新淡雅的柠檬黄、蛋黄。这一创新,使得黄釉瓷的色调种类愈加丰富,也让明清黄釉瓷的呈色明显区别开来。

清乾隆黄釉轧道花鸟纹碗

清同治黄地粉彩荷莲纹方花盆

除了釉料配方上的创新之外,清代黄釉瓷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工艺上的革新。把暗刻、雕、塑、划、印、贴、镂空等工艺别出心裁的用到黄釉瓷的烧制之上,较为突出的工艺是轧道和“锦上添花”工艺;在纹饰绘画上还将各类彩绘装饰与黄釉结合,发明了诸如珐琅彩黄地瓷、粉彩黄地瓷等新的彩绘瓷品种;更有甚者将西方的洋画技术,风靡宫廷的洛可可风格引入瓷绘,出现了繁复华丽的彩绘黄釉瓷。

弘治描金彩兽耳罐

总体来说,清楚了一下几个知识点,一般情况下的明清黄釉瓷的辨识难度并不大。

明代黄釉瓷整体风格较为素雅,以素面器物居多,间有部分刻划纹饰和加彩器物;康熙、雍正时期黄釉瓷的大体风格与明代一致,从乾隆一朝之后开始变得较为跳脱浓艳,各类繁复彩绘、刻划雕等创新的黄釉瓷开始大量出现。

明代黄釉瓷成化、弘治、正德几朝的呈色为个中翘楚,嘉靖之后开始变差,区别较为明显;清代的黄釉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仿弘治、正德的摹古之作,这类是断代时较难分辨,需要结合款识,胎釉、纹饰进行综合判断,另一类是别出机杼的创新之作,如加入锑的柠檬黄釉、淡黄釉,因为审美风格突出,不难断代。

在鉴别时,我们还可以识记一些讨巧的知识点,如黄釉金彩罐基本是只在弘治一朝有,而其他朝代不见;弘治黄釉盘一般底有凹陷而仿品没有;弘治底足稍矮而康熙一朝底足更高;清代黄釉瓷常有蛤蜊光而明代黄釉瓷基本不见此类现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7 12:28 , Processed in 0.0080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