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是何由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是何由来?                        

2025-10-03 08:09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要问中秋节吃什么?那肯定少不了月饼,这已经成为中秋节的“官配”!
但你也许从未想到,月饼最初和中秋节毫无关系。那么,它是如何成为当代中秋节的食物标配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月饼最早的雏形,话说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有一种类似月饼的食物——“太师饼”。据说为纪念太师闻仲而制,这种饼食与中秋还没有什么联系。
汉代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胡桃、芝麻等食材,出现了以果仁、芝麻为馅的“胡饼”。这种饼在民间广泛流传,但仍然是日常食品,跟节日还沾不上边。

到了唐代,糕饼制作工艺大幅提升。
传说唐高祖年间,有西域商人进献胡饼,高祖李渊接过胡饼笑指空中明月说:
“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
随后分赐群臣共食。这虽是最早的“饼”与“月”的关联,但也仅是偶然性提及,还未形成固定的习俗。

宋代时,糕饼业更加发达,出现了形如满月的“宫饼”和“小饼”等。
苏东坡曾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小小一枚饼,内里裹着酥油和饴糖,是不是已经有点那味儿了?这说明当时已有圆形带甜馅的饼食,且与月亮有了诗意关联。
从明代开始,有了大量的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候的月饼,造型也固定成了圆形,成为民间中秋祭月仪式中的主角。

明代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中写道:“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曰团圆饼也。”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
“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
人们不仅对着月亮祭拜,还会焚月光纸、分吃供品。

而月饼,其“圆”的造型,又在祭月之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分吃,这个场景,是不是有“团圆”的意思了?
到了清代以来,月饼文化越发繁荣,出现了以地域划分的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流派,馅料、形状、工艺各具特色,形成了我们丰富的月饼文化体系。

所以,月饼最初和中秋节毫无关系,中秋节的形成晚于饼食制作。
当然,也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
中国地大物博,过节方式怎么可能完全统一?南方人中秋吃芋头、田螺,北方人可能压根没听过;有的地方观潮,有的地方赏月。

就连饼本身也形态各异:北方酥皮、南方糖浆皮、云南火腿馅……在这种“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下,月饼想一统中秋餐桌,自然需要更多时间。
另外,功能决定地位。在古代,饼食首先是为了满足饱腹和营养需求,其次才是节令食品。一种食品需要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才能从实用功能升华到文化象征功能。

月饼的发展史,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我们一起聊聊。
图片来自网络及AI绘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6 02:18 , Processed in 0.00854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