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玄奘和《心经》的缘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21:11:30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玄奘和《心经》的缘分                      2016年03月22日08:46       原标题:玄奘和《心经》的缘分

       

          ■赵孟頫 心经 局部

       

          ■欧阳询 心经

          ■费勇 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
          公元649年,也就是唐朝贞观二十三年。那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高宗李治即位。那一年,诗人王勃出生。
          那一年的5月24日,玄奘大师,在终南山的翠微宫,翻译了一部很短的佛经,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般若心经》,简称《心经》。从此,这部只有短短260个汉字的经典,在中国成为流传最广的佛经。
          事实上,玄奘之前,早在三国时代,吴国的支谦,就翻译过这部佛经,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这个译本已经失传了。南北朝时代的鸠摩罗什也翻译过这部经,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又名《摩诃大明咒经》。但玄奘第一次用了“心经”来命名这部经典,并广泛流传。
          玄奘之后,还有很多译本。方广锠的《般若心经译注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里,列出了从支谦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到佚名的《梵语心经》,一共21种,并说:“一部佛经,古今被译21次,这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是仅见的,充分说明《般若心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所有译本里,玄奘的译本最为流行。我们一般说的《心经》,指的都是玄奘的译本。玄奘和《心经》的因缘,也不只是翻译的关系。大约公元620年左右,还不到20岁的玄奘,和他的二哥长捷法师,从长安到了成都。为什么要去成都呢?因为当时正好是隋朝和唐朝交替之际,战乱不已,很多佛教高僧都离开长安,隐居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成都。
          就是在成都,玄奘第一次遇到了《心经》,过程很像中国古典小说里的典型情节。一个病得很重的人,穿着非常破烂,倒在路边,没有人搭理他。年轻的佛教徒玄奘见到了,心有不忍,就背着他到了寺庙,细心照顾他,直到病愈。那个人临走的时候,从怀里掏出一卷发黄的纸,送给玄奘。那发黄的纸上,写的就是《心经》。只是,我们现在无法考证这卷《心经》是梵文,还是支谦或鸠摩罗什翻译的本子。
          公元629年,玄奘独自一个人踏上了西行求法的路。这位公元602年生于河南陈留的陈姓男子,路上历经的艰险超出常人想象。玄奘依靠两种方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一是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二是念诵《般若心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5 07:14 , Processed in 0.00802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