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门庆家的“幸福生活”:晚明社会“食货志”《金瓶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56: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西门庆家的“幸福生活”:晚明社会“食货志”《金瓶梅》   

        2016年05月11日 08:24
           作者:侯会

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家里书少,经常翻看的,是一册姐姐的语文课本。那是她读书的那所中学自编的教材,所选篇目跟一般统编教材不同。例如选朱自清的散文,一般教材大多是《背影》、《荷塘月色》,这本教材却额外选了一篇《加尔东尼市场》。
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旅欧期间,曾在英国住了七个月,加尔东尼市场是伦敦的一家旧货市场。朱先生以他那一贯的亲切笔调絮絮而谈,讲述他在市场中闲逛、购物的乐趣。说到旧书及一些有趣的小玩艺儿,还捎带提到价格。像一套《莎士比亚全集》,“只花了九便士,才合五六毛钱”;“一个铜狮子镇纸……要价三先令(二元余),还了一先令,没买成”。最后提到一册“大大的厚厚的”贺年片样本,“问价钱才四便士,合两毛多”;“回国来让太太小姐孩子们瞧瞧,都爱不释手;让她们猜价儿,至少说四元钱。我忍不住要想,逛那么一趟加尔东尼,也算值得了”。
如今想来,朱自清散文亲切如口出的文字风格,正是他的平民思想、平民情感的自然流露。——文学固然以谈理想、抒壮怀为高,然而没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天籁之音,没有细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味,文学也便失去了多样性,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基础和生命力。
这篇《加尔东尼市场》至少让我们知道,朱自清这位大文学家的内心,不仅为父亲的背影感动过,不只被荷塘的美色陶醉过,也不单因社会的不公而感愤激动过。其也有对平凡生活乐趣的寻求,甚至不乏因旧货“捡漏”而引发的小小欣悦与满足。——我们并未因此减少对先生的尊敬,反而觉得朱先生的一颗心与市井小民息息相同,与我们贴得更近。
一位西方学者总结说:“一部西方小说史,就是一部不断淡化英雄的历史。”此话不仅对小说而言,也可以理解为对整个文学发展历程的总括: 那应是一个脱离圣雄豪杰的神话传奇、不断向平民生活靠拢的过程。朱自清先生的文字,已经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一点。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明代“四大奇书”中,《西游记》说佛论道,离世俗生活甚远,可以存而不论。《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略,让下层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至《水浒传》讲说民间英雄豪杰的传奇,已经向市井读者大大跨近了一步,不过打虎的武松,拔杨的鲁智深,到底还是身边难觅的超人。至世情小说《金瓶梅》,则开创长篇小说专写市井人物的先河,读者在书中常常能发现左邻右舍的影子,却很难再见割据的雄主、超凡的英雄。——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这可能就是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里程碑”甚至是“真正的小说”的重要原因吧。
详细讨论《金瓶梅》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等等,不是这本小书所能胜任的。不妨就让我们选择一个小话题,谈谈《金瓶梅》中的柴钱米价,了解一下古代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以我们平日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平常心,来体谅古人、观照人生,也不失为寻求阅读之乐的一种角度和尝试。
四月里的一天,在山东清河县富商西门庆家中,“五娘”潘金莲斗牌赢了三钱银子。她又撺掇有钱的“六娘”李瓶儿添出七钱银子,让仆人兴儿买来一只烧鸭、两只鸡、一钱银子下饭(下饭: 佐餐菜肴)、一坛子金华酒、一瓶白酒,另有一钱银子的果馅凉糕。兴儿的妻子把这桌价值一两银子的酒席整顿好,众妻妾在花园卷棚下开怀畅饮,大快朵颐;又拿了酒菜,到假山亭子内下棋投壶、赏花观景,度过了悠闲快活的一天。——这是明代小说《金瓶梅》第五十二回中的一个场景。
这一篇看似琐碎的饮食账,让每天难离“柴米油盐”的读者嗅到浓浓的生活气息,被真实的生活细节所吸引,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小说人物的生活中去。这正是《金瓶梅》的魅力所在。
的确,《金瓶梅》是一部让人啧啧称奇的小说,它在明万历年间问世后,吸引了众多名人学者的关注,却又遭遇了毁誉不一的尴尬局面。大文豪袁宏道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袁中郎全集》)文学家谢肇淛也盛称:“(书中人物)不徒肖其貌,且并其神传之;信稗官之上乘,炉锤之妙手也。”(《小草窗文集·金瓶梅跋》)清代小说评论家张竹坡干脆把《金瓶梅》誉为天下“第一奇书”,放在“四大奇书”之首(另三部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但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明人沈德符认为此书不宜流传,一旦刻板印行,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刻印者也将“以刀锥博泥犁(因贪图小利而下地狱)”(《万历野获编》)。清人袁照则直接批评:“鄙秽百端,不堪入目。”(《袁石公遗事录》)连初版的序作者“东吴弄珠客”也不得不承认:“《金瓶梅》,秽书也。”
说它是“秽书”,主要因为书中有一些十分露骨的性事描写,这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士大夫们难以接受,也遭到民间世俗舆论的普遍抵制。既然如此,这样一部“秽书”又是如何出炉的呢?学者分析说,一是受16世纪人欲横流的淫糜社会风气的熏染,二是被当时追求个性解放、挣脱礼教束缚的进步文化思潮所激发,三是受商业化娱乐机制的推动。对此,学者们撰有专文专著,作了扬扬洒洒的论述,本书不拟多谈。笔者要说的是,其实书中的色情文字东鳞西爪、篇幅有限,总起来不过一两万字;且与小说情节油水相隔,结合并不紧密。因此悉数删除后,并不影响情节的连贯及阅读的顺畅。——今天一些严肃的出版者,也正是如此处理的。
当人们的眼球紧盯着《金瓶梅》中的“情色”主题时,却往往忽略了书中另一个更重要的主题——“金钱”。小说的男主角西门庆是个商人,小说家所处的时代,又是商品经济迅速崛起的明代后期,因此金钱成为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也便不足为怪。
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所有中国传统小说中,没有哪一部像《金瓶梅》这样,以全副精力关注着市井百姓的经济生活。书中经济信息之多,堪称中国小说之最,在世界小说苑中,恐怕也是首屈一指。作者在书中千百次提到物价、工价,不但西门庆做一笔买卖、置一所宅院、收一笔贿赂、送一份厚礼等“大事”,记述得价值详明;就是书中人物沽酒、裁衣、剃头、磨镜、买汗巾、秤瓜子,乃至赏赐厨役、打发轿夫等细事,也都笔笔叙及、言必称价,银两的计算甚至细致到几钱几分。
我们前面所举潘金莲请客的文字,只是书中一个极平常的例子。而从这个角度看,《金瓶梅》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同时又可视为一部小说体的百姓“食货志”了。
“食货志”原指史书中的一种文章体例,是记述某一朝代财经状况的专题文章。在“二十四史”中,最早列《食货志》的是班固的《汉书》。而自班固首开体例,后世的官修正史也多列有《食货志》专章。
“食货”的“食”指的是粮食,“货”则指布帛、财物等。食、货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生活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要素。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吃穿问题。搞好经济,处理好“食货”问题,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也就成了最大的国家政治。明代阳明心学有个命题:“百姓日用即道。”(《王心斋先生遗集·语录》)什么是“道”?什么是治国执政的方针大略?那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东西,说到底,就是让百姓有吃有穿、和谐安定,这就是最大的治国之“道”了。
鉴古知今,是史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史书《食货志》是从大处着眼,记述一朝一代经济发展及财经政策,重在评述帝王将相在经济活动中的得失。至于百姓的生活细节、经济活动,史书却无暇涉及,也不屑一顾。要了解百姓的柴米油盐、生活细事,就来读读《金瓶梅》这类的小说吧。
小说也是历史,是生动细腻的百姓生活史,记录着老百姓的吃饭穿衣、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等种种活动和情态。尤其像《金瓶梅》这类“世情小说”,镜头对准市井底层,写读者身边的普通人、寻常事,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琐事。因此,作为涉及经济金融信息最多的作品,《金瓶梅》也便成为人们了解封建社会底层百姓生存状态的生动读本。毛泽东同志曾提议出版《金瓶梅》,就是出于让我们的干部深刻了解封建社会的目的。这也是本书的写作初衷。
不过有一件事不能不事先厘清,即《金瓶梅》所反映的时代断限问题。
《金瓶梅》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政和、宣和年间,也就是公元12世纪初的十五六年里。不过小说作者兰陵笑笑生是明代人,大约活动于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19)年间。小说借古讽今之意甚明,书中人物、故事的取材及讽刺指向,自然应是明代嘉、万时期的人物时事。具体而言,《金瓶梅》今存的最早版本是带有“东吴弄珠客”万历四十五年(1617)序的《金瓶梅词话》;则小说所反映的,应即16世纪末、17世纪初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及经济信息。
在以下的章节里,我们将一同关注《金瓶梅》中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例如,作为彼时的市井百姓,他们的经济生活与今天有何不同?他们使用何种货币?当时的物价水平如何?各阶层人士的日常花销、衣食住行又是怎样?尤其像西门庆那样的商人,整天跟金钱打交道,他的金钱观念如何?他的钱是怎么挣的?又是怎么花的?在那样一个人文环境中,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也一定程度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书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形象,我们也将试着从“食货”的角度,来推求他们的性格成因、人性善恶。
就让我们戴上“食货”的眼镜,一同走进《金瓶梅》吧。
——选自侯会《食货〈金瓶梅〉:晚明市井生活》,中华书局
原标题:《金瓶梅》——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4 10:26 , Processed in 0.0074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