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鸠杖赐耆老 孝道永流传2016-11-13 04:37:10广州日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4:32: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钟葵  
       古代老人执鸠杖 人人见而敬之

  人生七十古来稀,吉祥五福寿为先。我国一直是尊老、敬老的国度,老人们不仅在家族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还能享受到政府给予的各种福利待遇。今天,老人们凭着一张老人证,就可以享受各种优待,而在古代,老人们凭着一根造型特殊的拐杖,就可以走遍天下,人人见而敬之。这种拐杖,就是已经流传了两三千年的鸠杖。
  所谓鸠杖,顾名思义,就是杖首造型为一只鸠鸟的拐杖。据文献记载,我国自周代开始便将鸠杖视为尊老之物,并以“王”的名义将鸠杖赐给老年人。《礼记》中说:“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又说:“大祭祀,共其杖咸,军族,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郑玄注:“王之所以赐老者之杖。”另外,还有“罗氏献鸠养老”之说。但西周时期的鸠杖,至今仍未发现。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鸠杖,是春秋晚期的青铜鸠杖。近年来,考古人员分别在江苏镇江、浙江湖州、德清和绍兴发掘出4件青铜鸠杖。这些鸠杖由杖首、杖身、杖镦组成,杖首为一青铜鸠鸟,作展翅欲飞状;杖杆为木质,均已腐烂;青铜杖镦下部是一跪坐状的铜人,双目平视,双手置于膝部,头上蓄发至额前和耳部,脑后为一椎髻,横插一簪,造型十分奇特。有学者认为,这些青铜鸠杖均出自吴越地区,其造型不仅反映了以鸠杖赐长者的风气源远流长,也印证了古代吴越地区“断发文身”的生活习俗。
  李白写诗赞叹白鸠的美德
  鸠杖为何以鸠鸟造型为杖首?鸠杖首有何特殊寓意?对于鸠杖的来源,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源于古代的权杖,鸟图腾是古代先民崇拜的图腾之一,近代以来在各地均出土了以鸟为杖首的权杖,鸠杖应由鸟首权杖演变而来。而鸠杖之所以成为尊老的标志,是古人认为鸠鸟是“不噎之鸟”,以鸠杖赐老人,其寓意是“欲老人不噎”,既含养生之道,又有祝福之意。同时,“鸠”在古文中还有“聚”的意思,《左传·隐公八年》中有“以鸠其民”的句子,意思就是挥舞鸠杖,把民众聚集起来。国由家组成,每个家庭中长者最有权威,古代“王”者赐鸠杖给老人,其意图是保障老年人权益,在社会上形成尊老、爱老之风,最终达到“聚民”的目的。
  此外,鸠鸟对幼鸟的哺育无微不至,每逢春天都鸣叫报时,提醒农人勿忘农事,这些美德,使人们对它更加喜爱。李白写过一首乐府诗,是赞美白鸠的,名叫《白鸠辞》,全名是《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诗中写道:“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这首诗,把白鸠的美德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道出了“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的深刻内涵。由此可见,鸠杖不仅包含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味,还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含义,人们看到鸠杖首,会联想到鸠哺育幼鸟的场景,进而联想到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从而提示每个人都要尊敬老人和赡养老人。一根普普通通的拐杖,竟蕴含着如此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承载着中国的孝道文化。
  刘邦制定王杖制度保护老人
  源于先秦的鸠杖文化传承到汉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汉代不仅继承了前朝以鸠杖赐老人的传统,还通过立法把这一传统文化加以完善。在汉朝建立之初,刘邦就颁发了养老令,随后制定了“王杖制度”。所谓“王杖制度”,就是国家每年进行一次“案比”(户口登记和人口普查),对老年人加以保护,其中一条规定是赐鸠杖给老年人,并附有相关的保护性诏令。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据学者考证,早在西汉初年就确定了“七十赐杖”的制度,文景时期曾改为“八十赐杖”,后来又恢复为“七十赐杖”,并一直延续到汉末。
  考古发掘证实了汉代的“王杖制度”。近年来,在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等地出土了十余件汉代“王杖”,还发现了《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等简册,既有实物又有文字,有足够的证据印证史书上记载的汉代养老制度。这些汉代“王杖”多由木质材料制成,长度都在2米左右,证实了史书记载的“王杖长九尺”之说,杖首的鸠鸟多为蹲伏张口含食状,与先秦时期的鸠杖造型有所不同。其中最完整的一件是甘肃省博物馆所藏的彩绘木鸠杖。该鸠杖长196.5厘米,鸠首高9.7厘米,长21.2厘米,横卧于杖端,口含食粒,双目注视前方,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彩绘逼真。
  鸠鸟造型多有贺寿的寓意
  除木鸠杖外,汉代还有青铜鸠仗和玉鸠杖。相对于木鸠杖而言,青铜鸠杖和玉鸠杖更加坚固耐用,尤其是玉鸠杖,更显珍贵。汉代以后,“王杖制度”虽然时断时续,但天子赐鸠杖给老人的传统一直不变。如《新唐书·玄宗纪》就有记载:“丁酉,宴京师耆老于含元殿庭,赐九十以上几杖,八十以上鸠杖。”因李白《白鸠辞》有“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之辞,故玄宗所赐鸠杖,杖首之鸠鸟很有可能是用玉制成的。自宋代至明代,天子赐杖之事记载甚少,但即使天子不赐,鸠杖在民间已流行开来,成为尊老的象征。宋徽宗曾画过一幅画,名为《桃鸠图》,以“折枝”法画一枝桃花,上立一鸠鸟,以工笔绘出,极为生动。桃花与鸠鸟,皆有长寿的寓意,此画作于宋徽宗二十多岁时,或有祝福长辈福寿康宁之意。
  至清代,康熙和乾隆两帝均为长寿翁,他们分别搞了两次“千叟宴”,规模之大,前无古人。在宴会上赐给耄耋老人鸠杖,自然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据《啸亭续录·千叟宴》记载:“康熙癸巳,仁皇帝六旬,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一千九百余人;乾隆乙巳,纯皇帝以五十年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另外,清代兴起复古之风,自雍正时起,流行将古代青铜器造型移植到陶瓷上,其中有一款名为鸠耳尊,乾隆时也烧制过不少,多为贺寿之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7 10:29 , Processed in 0.0076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