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石圈儿里都有哪些人揭秘中国古代“奇石达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4:47: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03-01 16:18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奇石是自然散落人间旳美,是无声的诗,不朽的画。中国赏石文化内涵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社会历史,地质矿产,绘画雕塑,诗词歌赋以及园林景观等综合性知识。
  古今名人雅士多爱石。把玩、鉴赏、收藏间,丰富和传承着中国的赏石文化。
  古代奇石圈里都是那些人?他们与奇石之间又有那些传奇的故事?跟随河南奇石网一起看看吧。
  陶渊明——赏石之祖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

  陶渊明醉卧“醒石”
  传说陶渊明府邸后花园一角的菊花丛中有一块平坦的巨石。他每逢贪杯喝醉了,便蹒跚走到大石旁边,然后坐卧其上。在赏菊之余,他常常诗兴大发,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诗篇,后来,他感到这块大石能让他诗思泉涌,于是对这块大石充满了情意,便给其起名“醒石”。
  白居易——唐代赏石鉴赏方法唯一创始人。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爱石却不藏石

  白居易曾经写下多篇咏赞奇石的诗文,如《盘石铭》、《太湖石记》等,为我国奇石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白居易还首先提出了“丑石观”。暮年時在太湖口得到一块双石写下《咏双石》: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在这里把“怪、丑、美”融为一体,成“正美”。但奇怪的是,白居易爱石却不收藏奇石。只因在唐代晚期,官居宰相的牛僧儒、李德裕,互相敌对,多次轮番执政,却都爱石成癖,藏石成瘾白居易为了避免党争给自己带来祸害,就索性连一块奇石也不收藏。
  米芾——第一石痴
  北宋书画家。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米芾一生爱石成痴,创立了奇石原则,即“瘦、透、漏、皱”四字诀,被沿用至今。

  米芾拜石
  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刚到官衙上任时,看见立在州府的奇石独特,一时心喜若狂,便让随从给他拿来袍笏,穿好官服,执着笏板,向奇石行叩拜之礼,还称奇石为“石丈“。他的这一举动一时成为朝廷的谈资笑柄。但从另一方面,足以可见米芾对奇石的如痴如醉。
  苏轼——得意失意 奇石总成知己
  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东坡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但因钟情于石,所经之处广泛收集奇石,得意失意,奇石总成知己,还写了许多咏石诗文。

  为奇石,叫板驸马爷
  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两块奇石,一块为绿色,一块为玉白,石上山峦迤逦,有云穿于山脊,他十分珍爱,就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诗句命名为“仇池石”。他将这双石置于案头,每日都要玩赏一番。苏东坡的这块仇池石,后来被好友、当朝驸马王诜看中,借走不还,苏东坡不让步,便提出王诜以大画家韩干所画二马交换,为了这件事,当朝几位名人都卷了进去。
  郑板桥——完善丑石观
  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 “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郑板桥完善了宋人的赏石观,进而阐明:石丑,当“丑崦雄、丑崦秀”方臻佳品,“丑字则石之拮态万状皆从此出”。
  米万钟——米芾的后裔

  米万钟以好石著称,并将这种爱好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米芾“。在米万钟收藏的奇石中,最著名的有5块传世数百年的旧物:“一灵壁石,高四寸有余,延袤坡陀,势大如山,四面如画家皴法,岩腹近山脚特起一小方台,凝厚而削”;一灵壁石,非方非圆,浑朴天成,周遭望之皆如屏障,”“石高可八寸许,围径尺,其声铿亮,色纯黑,凝润如膏”;“一英德石,高四寸,长七寸,如双虬盘卧,玲珑透漏,千溪万径,穿孔钩连”;“一兖州石,大如拳,灰褐色,岩浑雅,坚致有声”;“一仇池石。大亦如拳,声如响磬,峰峦洞壑奇巧殊绝”。
  名代北京传说中的“败家石”,就是出自米万钟。
  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三次因喜欢灵璧石而绕道灵璧石产地,题诗、题字,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另外。闻名全国的“败家石”也因乾隆而得名。
  相传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一块巨石,想把它运到自己的后花园。因石太重,他采用秦始皇修长城时的方法,修水道来搬运:先修一条大路,在路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到冬天,提水泼路,冻成一条冰道,石头在冰道上摩擦力减小,始能拉动。当石头运到房山城郊良乡,米万钟耗尽财力,最终将石头丢在了半路上。清朝,乾隆祭祖归来,路过良乡时喜欢上此石,刘墉猜出了乾隆的想法,就:“这是一块灵石,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就蹲在良乡不走了。”乾隆听后很高兴,下旨将其运回清漪园。
  由于此石太大,必须将门拆开才能运进院。后人因此称此石为“败家石”。
  宋微宗——嗜“石”成殇
  宋朝第八位皇帝。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置于开封大相国寺的宋徽宗艮岳遗石

  他能书善画,尤其喜爱翰墨、花、石;另对灵璧石情有独钟,在河南开封修筑万寿山—艮岳。除了征用民间的庭苑花石来筑艮岳,他还广征天下奇珍异石,选得六十五块,亲自一一予以封爵题写铭文并刻于石背,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然而这些奇石耗费巨大,最终加剧了国库空虚程度,民众怨声载道,外敌虎视眈眈,最终宋徽宗被金人掳去囚禁了九年,客死他乡,成为历史上的嗜“石”之殇。
  曹雪芹——寄情思于奇石
  清代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就是出自曹雪芹之手。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以一颗顽石的下凡经历为线索展开整个小说,书中不时有细腻的“玲珑山石”描写,足以见得曹雪芹对奇石的热爱程度。曹公亦擅画石。他的好友敦敏作诗《题芹圃囤石》:“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刚更见此支离;醉余扫如椽笔,写出胸中时”。
  蒲松龄——聊斋先生
  世称聊斋先生,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编有一部《石谱》,其中记载了南北九十多种奇石的产地、形状、色泽、用途等,其资料蝇多为前人已经著述过,但此谱将石头作了分类,表明了作者的见解,仍有一定价值。
  郭沫若——现代诗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

  郭沫若先生一生收藏多种珍奇异石,他的一尊孔雀石造型奇特,色彩鲜艳,令观者赞誉不绝。
  老舍——对石情有所钟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先生爱花是出了名的,而他对于石亦情有所钟。现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的书房里,陈设着一只大水洗,其中供着一只“寿龟”,龟身是一枚椭圆形黑色纹理石,头、尾和四肢则以雨花石相配而成。
  张大千——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张大千也酷爱收藏奇石,他客居美国洛杉矶时,曾在海滩上发现一块宛若一幅台湾地图的巨石,张大千视为珍宝,题名“梅丘”。1978年,大千移居台湾,友人将这块巨石运到台湾大千“摩耶精舍”,置放在“听寒亭”和“翼然亭”之间。而在他的故乡四川青城山,也有“听寒”和“翼然”两亭,其间也有块“梅丘”石,看来,张大千爱石,是用以寄托一腔故园山水之情。张大千逝世后,人们将他安葬于“梅丘”巨石之下,这正如他生前所吟:“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叶浅予——集石成癖
  当代著名画家,美术大师。

  叶浅予集石成癖,有时竟到如痴的地步。一次他在香港办画展,在香港画家张玲麟家看到一块芝麻石,他握在手中,把玩许久,不忍放回。张玲麟见他爱石如痴,便将那块在明妃故乡香溪急流中冒险寻得的爱物送给了他。在叶老的画室里,广西红水河的带叶纹卵石、长江三峡丰彩石与芝麻石,古巴海岸的珊瑚石、南极的石子应有尽有,简直成了奇石博物馆。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是个“石痴”,他说“这天下姓贾的人都与石头有缘,贾宝玉不是青埂峰上一顽石吗?”玩石头就玩石头偏要找出个理由来,这正是贾平凹特有的执拗和幽默所在。爱石成癖的贾平凹有篇文章叫《丑石》,平凡而朴素,淡雅而深沉,那是他最早写石头的文章。谁知几年来,他写石头的劲头越来越大,竟陆续写了百十篇。贾平凹笑笑说,“我快成地质学家了。”
  贾平凹——姓贾的人都与石头有缘
  当代著名作家

  贾平凹:“这天下姓贾的人都与石头有缘,贾宝玉不是青埂峰上一顽石吗?”玩石头就玩石头偏要找出个理由来,这正是贾平凹特有的执拗和幽默所在。爱石成癖的贾平凹有篇文章叫《丑石》,平凡而朴素,淡雅而深沉,那是他最早写石头的文章。谁知几年来,他写石头的劲头越来越大,竟陆续写了百十篇。贾平凹笑笑说,“我快成地质学家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8 10:32 , Processed in 0.0089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