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画坛一代名师:钱松喦的生平与艺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6:23: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05-11 12:15  

《今日江南分外娇》

钱松喦,1899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初七)出生于江苏宜兴县杨巷镇湖墅村的一个穷秀才家庭。祖父钱青堂是“廪膳生”,为考秀才做保人,所以门下聚了不少秀才。父亲钱绍起多才多艺,有一手诗文、书画、金石的功夫,开设私塾谋生,辛亥革命后担任小学校长。为人忠厚,富于同情心和进取心,对钱松喦有着很大影响。

《松鹤长流》

钱松喦乳名松伢,上学后改名松岩,后来改为结构更为优美的松喦。八岁开始随父读书,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打下深厚的古文功底。同时接触书法、绘画,并产生浓厚兴趣。江湖卖画的画师、裱画店的裱画师、油漆铺的漆匠都成为他的良师益友。他常到寺庙观赏壁画,到邻居家察看影壁、窗雕、门楣,沉浸其中,废寝忘食。
1911年辛亥革命后,钱松喦嫌洋学堂课程太浅,辍学回家,过了五年的半耕半读生活。阅读了大量古代山水画理论著作,面对山清水秀的家乡风光写生作画。

《太湖三岛》

1918年,钱松喦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取了设在无锡的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美术教师胡汀鹭是著名花鸟、山水画家,一心扶植他成长。他画了十二幅无锡名胜图,当地画坛首领吴观岱高兴地说:“此子将来必成名家。”
1923年,钱松喦师范毕业,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其问,为了养家糊口,一度不得不靠卖画为生,又一度不得不同时在几个学校兼课。
1928年3月,他应聘到无锡美专任教国画、艺术概论。次年即创作出《寿者相》和《山水》,入选民国第一届全国美展,一时传为美谈。时年仅29岁。

《灵永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无锡师范任教,但工资仍难糊口,辗转苏州、南京、常熟等地卖画谋生。1946年无锡美术界同人成立美术学会,他常去参加笔会。次年,参加总罢教、反饥饿斗争。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50岁的钱松喦有获得新生之感。不久,即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人民服务、到生活中去的思想与他一拍即合。
1950年,他被选为无锡市第一届文联主席,后来又被选为苏南文联副主席。开始创作反映农村生活的新题材。

《鼋渚春涛》

1957年,《锡山》、《鼋头渚》两幅作品入选江苏省第一次中国画展览。同年6月,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处成立,钱松喦被聘为画师,从此调到南京。
1960年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9月至12月,参加“江苏国画工作团”,举行空前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跨越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六省。创作《三门峡》、《陕北江南》、《秦岭新城》、《青衣江上万木流》等。此后几年去山东,广东等地写生。
1964年3月,由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钱松喦个人画展,40天内中国美术馆观众络绎不绝。后又至天津、上海、兰州、香港巡回展出。代表作《常熟田》完成。

《常熟田》

“文化大革命”一度切断了他的艺术追求,先后被遣送金坛农村和镇江蚕种场劳动。1972年被允许回南京作画。1973年作《泰山顶上一青松》,次年遭批判。1975年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7年5月,钱松喦任恢复后的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时年78岁,却似青春又至,创作甚丰而且幅面颇大。为毛主席纪念堂作《枣园曙光》,为人民大会堂作《太湖伟观》。
1979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3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作品。10月,创作《万里长城风光无限》被作为国礼赠送法国总统。

《长城万里无限风光》

1980年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名誉主席。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他重写入党申请书,1983年春被批准入党。创作《长城起点老龙头》及一批指画。
1984年4月在南京举办钱松喦近作展,包括忆写童年生活之作数十幅。老人住医院做胃癌切除手术,江苏省和南京市领导到医院看望。6月出院后创作《光明万年》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5年,他抓紧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忘我地创作。决定将105幅作品和无锡旧居私房无条件地捐献给国家,坚持不叫“纪念馆”,而亲自题名为“钱松喦藏画室”。9月4日凌晨与世长辞,享年86岁。
钱松喦一生创作数千幅作品,出版个人画册著作逾20本,发表文章31篇,撰写题画诗、纪事诗近千首。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陕北江南》

钱松喦的艺术道路划分为两个大的时期:
第一时期是扎根传统期。他认真临摹了石溪、石涛、沈周、唐寅的作品,上溯宋元。石溪力度如铁的颤笔、浑莽厚重的意境,石涛师法造化的精神,对他影响尤深。深厚而全面的诗文书画功力,使他在中青年中脱颖而出。
上世纪50年代以后,进入孜意创新期。他身体力行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探索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形式与反映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道路。他真诚地歌颂新的时代,主动地深入生活。60岁跨上了艺术第一高潮期。多次旅行写生,使他感到“画囊喜满忘华发,粉本瀛寰放笔酣。”丰富的生活积累,加上他对山水画艺术规律创造性的运用,促使他创作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协调统一的作品。他摆脱了50年代因追求新事物而缺乏艺术美感的苦恼,也没有走回避时代内容而只在形式上翻点花样的老路。

《石城虎踞 》

从1977年起,钱松喦进入艺术拓展阶段,迎来第二高潮期。他对山水画反思后认为,艺术作品应是“美的形式、善的内容、真的生活基础上的统一与结合,让艺术本身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人自己去感于物、动于衷,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把思想感情导向积极、健康、光明、乐观。”(1982年《新春漫笔》)他晚年的创作更多注重作品的内在意蕴,力求从个别的风光描绘进而到更具普遍意义的、历史的、本质的表现。对长城、瀑布的反复描写可以说明这一点。再则画了一批忆写童年和早年生活之地的风光,如《荆溪老屋》、《鹅溪月》、《水暖鸭肥》等,皆清新可爱,自然流露出亲切的生活气息和发自肺腑的创作激情。此外,他还画了大量花鸟画,对指头画也做了新的探索,别具稚朴、挺健之美。这两者对他来说也可以说是“回归”,因为这都是他早年曾经实践过的。

《春暖饲场三鸭肥》

钱松喦是处于中国现代历史转折时期的第一代山水画家之一,由于他和傅抱石等江苏画家的共同努力,奋力探索中国山水画创新的道路,终于冲破三百年来仿古风气的束缚,开创出江苏山水画的新风貌,被公认为“江苏山水画派”或称“新金陵画派”,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与“长安画派”、“岭南画派”形成鼎足之势。

《枣园曙光》

钱松喦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
“中国画从陈陈相因的死胡同里跳出来,这还是60年代前后的事。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就闯出了新路。江苏山水画阵容很强,每个人笔底都有传统的民族风格,也有独创的个人风格,有的纵横恣肆,有的秀劲潇洒,有的犷悍中见道劲,有的自出新意、活色生香。”
“我的画浑厚沉着。我佩服傅老,他奔放酣畅,当然佩服不等于一定要步他的后尘。在艺术创作上,我跟他是分道扬镳的。”

《红岩》

“前无古人才是新,今天不煮夹生饭,明天就无熟饭吃。我如创新不成,开个风气,后人定能成功。”
“走在漫长而艰巨的社会主义新文艺发展道路上,我将以万里长城的一砖一石自励。”
可见,钱松喦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中国画创新探索者的位置上。然而他的成就却得到海内外行家的高度评价。华君武、陆俨少、邓拓都撰文赞叹之。“有沿有革,画坛一代名师;克勤克俭,为人千秋楷模。”追悼会上的挽联对他做了极好的概括。(文/马鸿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8 22:18 , Processed in 0.0077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