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心中的北大荒」故乡那多情的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06:1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高歌 于 2017-7-4 06:19 编辑

在我们下乡的岁月里,庆幸有南北河,在漫长的无奈与等待中给知青们带来了欢愉。

那是一条多情的河,因为它糅杂着我们这帮知青太多的情感。那是一条令人思念的河,因为无论我们这帮知青走到哪里它都会在心中流淌。那是一条秀美的河,蜿蜒九曲,林木葱郁茂密,水波粼粼。那是一条难忘的河,因为它是我们这帮知青第二故乡的河——南北河。

这两年,我曾经不止一次回第二故乡看望这条河,或是摄影,或是游览,或是与当地的农工垂钓、漂流……我的第二故乡是长水河农场八分场,农场的东面便是汩汩流淌的南北河和层峦叠嶂的小兴安岭山脉。
屈指算算,响应号召下乡近四十年了。说不上为什么,一提及下乡总会首先想到那条河。现如今,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八分场男女知青回农场,都要率先跑到南北河套浏览一番。或用河水洗洗手,或用河水洗洗脸,亲切、喜悦的心情顿时油然而生……洗去的是旅途的疲劳,洗去的是游子一路的思念。 南北河是质朴的,南北河是野性的。记得刚来农场时是深秋季节,深秋河套的树木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们从未见过这山林秀美的景色。河水清清,波光粼粼,河叉迷离弯曲,白桦挺直,榛棵柳丛繁茂。由于是自然生长繁衍,好多叫不上名字的树木东倒西歪、曲直不一、形态迥异,有的树木像桥一样斜躺在河面上。羽毛斑斓的山鸡、野鸭会成群地扑棱棱从河面飞起,瞬间跃入天空,无影无踪……
记得第一次沿河套走是在冬天。那是连队集体去河套拾捡烧柴,捡来粗细不一的烧柴供连队取暖和食堂烧饭。冬天的河套虽然静穆寂寥,却有着另一种美。晶莹洁白的冰雪覆盖河面,偶有河水湍急处冰不结,冒着袅袅的淡淡的蒸气。岸边的雪地留有各种动物的蹄印,大小不等。这令我们兴奋不已,浮想联翩,想象着这些动物们是怎样依次来河畔饮水的情形……
南北河是欢娱的,南北河是富饶的。单调乏味的劳作之余,河套成了我们休闲的好去处。当河水泛着骄阳的余晖欢快地流淌时,我们这帮知青会成群结队地去南北河游玩,游泳、照相、洗衣、嬉戏……
南北河的景致也吸引那些年龄大的知青去幽静的地方谈情说爱。但是他们的行踪很快就被连里、营里的领导发现。于是大会小会批判,说这哪里是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分明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泛滥作怪!不少恋爱的知青因遭受批判而棒打鸳鸯两分离。
连队的伙食不见肉星油星,几乎顿顿白菜土豆汤。为了改善伙食,南北河又成了我们钓鱼的去处。折根柳条当鱼竿,饵一上,钩一甩,不大会工夫就会钓一脸盆鱼,有川丁子鱼、柳根齿鱼,运气好了还能钓上一尺长的大狗鱼!我们就地垒起炉灶,脸盆当锅,河水炖河鱼,香得我们比进城下饭店还美!
到农场的第二年,我被分到豆腐坊工作。初春时节,营里的领导让木工房给我们造了一条小木船,用于去南北河下网捕鱼,改善全分场知青的伙食。重任在肩,不敢怠慢,第二天我们就把船抬到河里摇橹撒网。春寒料峭,我们每人还都穿着棉袄。那种站着摇橹的船我们从未划过,结果在一个河汊子里船翻了,一船人全落进冰冷的河水中。冰凉的河水瞬间洇湿了棉衣,周身寒彻。我们没有惊慌害怕,相反还个个张口大笑,笑我们笨拙得连船都划不好!
南北河有采不完的山珍,拾不尽的野味。伴随夏季的开始和秋季的来临,漫山遍野尽是绿幽幽的蕨菜和金灿灿的黄花菜。沿河套的山里,有美味可口的黄蘑、榛蘑和稀有的猴头蘑。我们采摘下来挂到窗下晾干,或用以改善伙食,或捎到家中给亲人品尝。
南北河是狂放的,南北河是痛苦的。那是到农场的第二年秋天,恰逢秋收在即。怎奈老天不作美,阴雨绵绵,河水狂涨,咆哮的河水仅几天的工夫就把麦地淹没,汪洋的水中只见麦穗的头在飘摇……拖拉机下不了地,只好人工收割。浸泡的麦子是湿的,只好割麦穗。割下的麦穗没地方放,知青们只好用木棍和绳子绑成担架,把割下的麦穗放到担架上。水中割麦、水中担架抬,人泡得手脚都发白。尽管知青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损失还是巨大的!那一年粮食减产,大家只好吃返销粮。
有一年冬天,大家乘坐木爬犁去南北河捡烧柴,结果回来时拖拉机走塔头墩子一颠,把坐在烧柴顶端的一个男知青颠了下来,整个人从爬犁底下“窝”了出来……最后男知青死了,至今还长眠在河套旁的小山丘上……
一次,小兴安岭着了大火,我们奉命扑火,沿河套和山林走了三天三夜,寒风凛冽,连饿带累地迷失了方向,最后总算遇到一个林场的小卖部,每人买了一两个红烧猪肉罐头。没有起罐头的工具,我们用石头砸碎罐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南北河,一条承载着欢乐与痛苦的河,一条令我们思恋的河!

那个年代的照片真挚、经典!


那个年代,南北河成了八分场知青的写真外景地


知青在南北河边拍摄拉琴照片


2008年知青再回南北河边拍摄拉琴照片,时隔40年,南北河的天还是那么蓝


上海知青南北河边合影

南北河

南北河


孩子们在南北河嬉戏


南北河


南北河戏水


南北河边钓鱼


在南北河留影成了知青们最快乐的事儿


冬季,知青伐木归来路过南北河


在南北河边河套的草地里摆出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和少剑波胜利会师”的场面。


在南北河游泳,这自由泳的功夫可不一般 当时使用的相机是上海产的长江,仿制前苏联的接班人牌子。


南北河合影

作者:王仁超,1949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市。1963年就读哈尔滨第三中学;1968年曾为长水河农场八分场哈尔滨知青;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在哈尔滨市政协秘书处工作;1984年调入中国建设银行哈尔滨培训中心。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和杂志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等多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小说《风流女人》、《死亡边缘》;散文《又上兴安岭》、《多情的河》、《秦淮河之夜》和《初到乌镇》等,著有《王仁超文学作品集》等。

稿件来源:微观北大荒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7-4 09:10:50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8 17:32 , Processed in 0.00841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