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起名也是技术活:看古代女子咋起名? 2017-07-07 11:4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5: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正史中很少出现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重要的只有她们的姓氏、父亲的姓和夫家的姓,显赫一些的还有封号、谥号,等等。只有少数殊异的女性,才能以独立的“人”的姿态将其姓名流传于世。这篇文章就来八卦一下古代女子都起了些什么名字,有些名字在今天看来都十分过分呐


先秦时期
姓名多变而复杂
秦汉之前,由于姓和氏的概念和后代迥然不同,人名的起法也很不一样。《说文解字》“女部”中写道:“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可见“姓”的本义是“女子所生”,同姓的人可以认为是同一位女性祖先的后裔——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情况的遗存。
“姓”是拥有相近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的称号,所以才有“同姓不婚”的说法。最早一批的“姓”几乎都从女字边:妫、姒、姬、好、赢、妘、姜、姚,等等,也证实了这个说法。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随着人口的繁衍和迁移,原有的部落分裂成更多的支系,为了彼此区别,开始给自己另起称号,“氏”作为姓的分支出现了。
理论上,姓是不变的,因为祖先不变,但氏是可变的,因为它可以是所在的地名、采邑、官职、爵位,如齐、楚、燕、韩、司徒、司马、司空,等等。
阶级出现之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标志。而女性由于不做官,大多数也没有封地,所以只称“姓”,她的氏则随自己的婚姻关系而变化(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也使得秦汉以前贵族女子的姓名多变而复杂。
夏朝没有文字记载,商朝史料中出现过的少数几个女性名字,如著名的“妲己”,姓“己”,名“妲”(也有说法,妲的意思只是“美女”而已)。她是有苏氏之女,但不代表叫她“苏妲己”是正确的。

▲妲己是商朝为数不多名字流传下来的女性,图为《封神榜之武王伐纣》中的妲己
再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很有才干,据记载还能领兵打仗),其中“妇”是代表性别和亲属关系的称谓,“好”也做“子”,是妇好的姓,所以“妇好”一名的实际意思只是“姓好的女子”或者“我老婆,姓好”而已……
秦汉时期
女名与男名并无区别
秦汉时期,中国姓氏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姓氏合流,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平民也可以有姓。以少数几个姓为主的周代女名,一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汉代文献和私印中留存下来的女名,多以千计。甚至在公开场合都可以使用,如东方朔对汉武帝说“归遗细君”,在皇帝面前直呼妻子“细君”的名字,与后世迥然不同。
但两周时期的一些传统依旧存在,比如父姓加“氏”字,如曹氏、赵氏,也是后来两千年间对妇女最普遍的称呼方式。
汉代,尤其东汉,“男尊女卑”的社会伦理逐步加深,女子对夫家的依附进一步加强,于是冠夫姓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如汉元帝王皇后妹,名司马君力,其实她姓王,嫁司马氏。
三国时期孙权的步夫人生二女,长女孙鲁班嫁全琮,称“全主”,次女孙鲁育嫁朱据,称“朱主”,都是这个道理。
汉代女子特别流行以“君”为名,细君、小君、少君等名均有多例,受前代风气影响直接以“女”命名的也有不少,甚至有“女王”“猛女”“恶女”这样令现代人咋舌的名字。
但“恶”其实是“亚”的变体,如男子名周亚夫,亚女即为次女,是先秦时期女子以排行命名习惯的遗留而已。
除部分以“姬”“娥”“女”(如吕后名娥姁)等字眼命名可以看出性别之外,大部分汉代女名与男名并无区别。如前述孙权二女孙鲁班、孙鲁育(又名孙大虎和孙小虎),如班昭、蔡琰,如东汉公主刘仲、刘惠、刘华、刘元等等都非常的中性化。
两晋南北朝与隋唐
百家争鸣,随心所欲
以下文字高能预警,请做好全身颤抖准备。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名与汉代并无显著差别,留名青史的大部分贵族女性的名字和男性依旧十分相似,如梁武帝皇后郗徽、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晋惠帝皇后羊献容、北魏公主元蒺藜、晋武帝妃子左棻等。
但女性化的名字有增多的趋势,如陈后主宠妃张丽华、北齐高睿的女儿高妙仪、北齐后主高纬的宠妃冯小怜、北魏尔朱荣之女尔朱英娥,等等。
部分女名明显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如沈约的孙女沈满愿、宋顺帝皇后谢梵境、晋安帝皇后王神爱、北齐后主皇后穆邪利(邪利实为“舍利”)、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
个人而言,魏晋风骨不是瞎说的,这段时期女性的名字非常美好,典雅而意象化,闻之令人浮想联翩,比如尉迟繁炽和司马显姿。
当然,今人看来十分“古雅”的姓氏(很多是少数民族带来的)也是增色的原因之一。就连贾南风这个恶女,名字都十分动人,所谓“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是也。
当然啦,不要小看古人叫我们惊讶的能力,女人中叫周马头、郑大车、褚蒜子这样的也还是不少。
唐人起名多少有一点“随心所欲”的感觉,现代人看来十分“前卫”的四字名甚至五字名也不少见,如唐顺宗公主李代宗儿,著名的金仙公主叫李无上道,此外还有李璎珞奴、杨无量寿、范如莲花、王心自在、仇千光照、董菩提心、罗四无量、吴波奈罗等。

▲唐代仕女俑,请脑补一下她的名字
如果是少数民族姓氏加佛教起名法,她们的名字会看着好似《霹雳布袋戏》中的人物,如库狄真相、慕容真如海,等等。
唐人起名的另一个特点是流行以叠字为名。在90多篇敦煌研究文献中共出现620多个双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女名——米和和、贾憨憨、曹娘娘、郑王王、杜是是、令狐仙仙、索来来、权龙龙、安妃妃、罗宝宝、张老老、索神神、石都都、何养养、冯锅锅、张妹妹、王鸟鸟、申太太、安粉粉、浪儿儿、妹尼鬘鬘、孙男友友……其中“张买买”这个名字令作者泪流满面……
总之就是一个“百家争鸣,开心就好”的时代吧。
唐代以后
绝大多数只有小名
大唐以降,史籍中女性的名字显著地减少了,大多以“某氏”呼之。五代十国除了一个周娥皇,其他几位有名的女人都只留下姓氏和封号,如花蕊夫人。
宋代理学盛行,诗礼之家给女人所起的“官名”,依旧很“严肃”,很中性化。比如宋神宗之母高太后名讳高纪,苏轼的两个妻子分别叫王弗和王闰之,根本看不出是女人的名字。
但“淑”“德”“婉”一类强调妇德的字眼也变得更常见,如女诗人朱淑真、曾巩的妻子晁德仪、陆游的妻子唐婉。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官名”,由于嫁人之后只需要称“某氏”,绝大多数女性一生只有“小名”,也叫“闺名”。
这方面宋人沿袭唐人传统,特别喜欢用叠字,如李师师、苏小小。辛弃疾的六个小妾,其中五个叫田田、卿卿、香香、整整、翩翩。
▲新版《水浒传》中的李师师
赵家公主的小名,就更有趣了,似乎官家爸爸怕缺钱,她们的名字成天离不开三个字:珠、金、富……比如宋徽宗赵佶的女儿叫:赵玉盘、赵金奴、赵金罗、赵福金、赵富金、赵金仙、赵三金、赵缨络、赵圆珠、赵多富、赵珠珠、赵金儿、赵串珠、赵金珠、赵金印、赵金姑、赵金玲、赵小金……看着简直就是三个汉字的排列组合……
还有宋嫂、王婆一类“绰号”性质的称谓,乃至邓八姑、徐三娘等等,均不太可算为正式的名字。
宋代女名中,“奴”字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婢妾、娼妓中尤为集中。如徽宗的嫔妃有近20人以“奴”为名,王三宝奴、王月奴,任金奴、陆娇奴……“奴”和“妾”类似,为女子谦称,表示在男性面前的恭顺卑下。
带有宗教色彩的女名依然存在,如徽宗宫人郑佛保、卫佛面道,高宗的两个女儿赵佛祐和赵神祐。
香艳妩媚的名字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俗套”,从唐至明清而未改,被知识分子所不齿。
观明清才女的名字,如张引元、张引庆和商景兰、商景徽姊妹,吴江沈宜修(吴江沈氏和叶氏是著名的才女之家,沈宜修嫁叶绍袁之后生三女,也都通经史、工诗文)、无锡女医谈允贤、画家和诗人陆卿子,“桐城诗社”的创始人方维仪,清代的顾太清、吴藻、张允滋,甚至青楼出身的柳如是、寇湄、卞赛等人,都不见丝毫脂粉气,和婢妾中的鸳鸯、娇奴、春梅、玉环等名风格截然不同。

▲《女医·明妃传》中的谈允贤
虽然正史中自李清照之后再无一名女诗人出现,但明清时代却史无前例地涌现了大量的女性作者,在《历代妇女著作考》一书中,明清女作家收录竟达3000多位,超过之前所有时代的总和。
江南一带更是出现了数代皆为才女的“女诗人世家”,比如前文所述的吴江沈氏和叶氏,还发展出了大量的女性诗社,如著名的“蕉园五子”和“清溪诗社”。这风靡两朝,持续四五个世纪的“才女情结”,直接影响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在这部巨著中都有生动翔实的描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9 23:39 , Processed in 0.0090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