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寨沟背后的四川与甘肃:中国的省界为何这样划分 2017-08-14 11:10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5:22: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九寨沟近日七级强震,天佑四川,在网友的留言中,也引出了一段有关九寨沟原属甘肃的往事,按照甘肃方面的说法,九寨沟原来归属甘肃所有,碧口水库建成后,甘肃将原属“穷山恶水”的九寨沟,跟四川方面调换了碧口水库,而在九寨沟近年来成为旅游“暴发户”后,甘肃方面也叫悔不迭。
尽管深层原因有待确认,甘肃方面悔恨得很,但九寨沟的归属如今并无异议;但在国内,目前关于省界纠纷的案例,却仍然时时见诸报端:这不,2015年12月,内蒙古额济纳旗甘肃金塔县就由于省际边界纠纷,导致双方大打出手;而甘肃和青海为了争夺祁连山上的天然草场,宁夏和内蒙古为了开发贺兰山的地下煤矿,上海江苏南通为了争夺长江北水道淤出的江心洲,双方都曾经闹得非常不愉快。
九寨沟曾经一度归属甘肃省
据此前《法制日报》报道,根据民政部消息,仅仅2003-2014年的11年间,全国就“检查界线长度13.6万公里,发现和解决省界界线纠纷49,协助有关部门解决省界沿线地区资源纠纷116”,由此可见,即使在建国已经68年的今天,国内的部分省界划分仍然很有争议。
由此,最爱君也要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省界划分,到底是依据什么原则来划分?又导致了什么问题呢?
随山川形便:刘备为什么要夺汉中?
这里,我们先从“汉中之战”说起。
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二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7-219年)刘备曹操汉中地区相持战争,为了争夺汉中,兵力弱小的刘备派人到成都让诸葛亮调兵支援,对此杨洪向诸葛亮进谏说,汉中是益州(四川)的咽喉和门户,汉中之争,是“家门之祸、存亡之机”,因此力谏诸葛亮发动战备应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最终经过两年战争,刘备最终击败曹操,取得汉中,并称“汉中王”。而后来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其实基本也是以蜀中、汉中为基地,蜀、魏双方的争夺,也是以此围绕秦岭进行的争夺战。
但在今天的中国省界划分中,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地理、语言、民俗上与四川更为接近的汉中,却是在陕西省境内,这是为什么呢?


汉中是四川的咽喉门户和屏障。
这就要提到中国行政区域划界的两个重要原则:“随山川形便”以及“犬牙交错”
所谓“随山川形便”,是指依据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作为行政区域边界,使得行政区域与自然地理保持一致的划界方式,在今天中国的省界划分中,对此海南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以海岛建省;广东则大体是沿着南岭的山脉走势,划分与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的界限;而山西则大抵是以太行山为界划省。
尽管管理方便、划界清晰,但“随山川形便”也产生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割据
以山西为例,阎锡山基本就是围绕山西的有利地形长期坐稳了“山西王”,因此在整个民国时期,各路军阀和蒋介石对他基本上是无可奈何,一直到1949年败给解放军后,贯穿整个民国时期的山西问题才宣告解决。
而以汉中为例,刘备之所以要与曹操耗时两年争夺汉中,就是因为汉中是四川的门户,夺得了汉中则保住了四川,否则门户大开,益州(四川)是守不住的;而日后魏国灭蜀,钟会的大军,也是先取得了汉中,然后再由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绵竹,最终才夺下成都灭亡蜀汉。
由于汉中长期归属四川,而地理上的隔绝更是有利于割据自立,因此自古以来,便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说法流传,北宋、南宋之际,宋人更是长期依据汉中等地的秦岭有利地形,抵抗女真人和蒙古人的进攻。
在灭亡南宋后,蒙古人意识到了汉中的重要意义,最终在元朝时,汉中盆地被划归给了陕西管理,从而使四川失去了汉中这一个咽喉门户和天然屏障,而从此700多年来,原本与四川连为一体的汉中盆地,也割入了陕西的管辖,经由陕西出兵,可经由汉中进入四川的要害之地,而从行政区域划界来说,这种方法,就叫:“犬牙交错”
犬牙交错的弊与利:秦始皇的心机
尽管“随山川形便”划界清晰、管理方便,但类似四川、山西这种有利于割据的地形,也成了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在划分行政区域时,不得不重点考虑的问题,而早在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时,秦帝国就考虑到了“犬牙交错”的问题。
秦末天下大乱后,赵佗率领南下的五十万秦军依据南岭、割据自立,建立了南越国,但在南越国的国君心中,始终有一根刺,那就是秦朝的行政规划中,为了防止岭南的割据自立,因此特地将南岭以北的桂阳郡的桂阳县治,设置在了今天的广东连州,也就是说,汉朝建立后,虽然南越国仍然存在,但汉朝承袭秦朝领地的桂阳县,却像一个楔子一样嵌入了岭南和南越国的腹心边缘。
为了拔掉这根刺,赵佗就曾经写信给汉文帝,表示希望汉朝撤销在岭南的属地桂阳县,但对此汉文帝则回信予以了拒绝,并表示“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刘邦)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得擅变焉。”
睿智的汉文帝当然明白,有了桂阳县这根插入岭南心脏的楔子,日后统一岭南,自然就有了进攻的前沿阵地,最终到了汉文帝的孙子、汉武帝时期,汉帝国最终出兵灭亡了南越国,这此中,汉武帝也要感谢秦始皇依据“犬牙交错”原则,所规划留下的刺入岭南的郡地、桂阳县。


秦始皇留了一手,给汉武帝进攻南越国提供了方便。
长江黄河为例,为了消灭南方政权依据长江和黄河设立天险、割据自立的隐患,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多有将长江南北、黄河南北的土地归并在一个省区的做法。
以隋朝的江都郡为例,江都郡位处今天的扬州,隋朝修通大运河后,扬州作为大运河、长江的码头,在军事地理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与日俱增,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依据长江天险和运河通道割据自守,因此隋朝在设置江都郡的时候,就将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整合到了一起,以此将长江天险包容在一个行政区域内,从而消灭割据的隐患,而这,也是“犬牙交错”的重要运用。
对于黄河天险的消灭,则出现了一个现在让很多人感到疑惑的问题,为什么河南省内的土地,有的却是在黄河以北?例如今天的河南安阳、新乡、鹤壁、濮阳、焦作这五个城市,其实都是处于黄河以北,跟“河南”这个名字,好像不太搭边。
实际上,依据黄河建立天险的问题,历朝历代都存在,明、清以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将黄河以北的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划给了河南,而民国也大抵继承了这个规划,新中国成立之初,曾经一度将黄河以北的地方划成了平原省,但后来又跟河南合并,这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辖境来由。
而从经济角度而言,今天河南省内黄河以北的土地,是河南省内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而自古以来,黄河以南的地区水灾频仍、灾荒不断,而将黄河南北合为一省,从经济来说,也可以南北相互抵消影响,省内相互周济,另一方面,也将黄河天险,消融在了同一个行政区内。
从陕西来说,富裕的南部汉中盆地,与中部的关中平原一起,可以在经济上周济相对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三种地形相互结合、组成一个省份,也可以以富济贫,只要没有特别大事,陕西省内还可以相互调济,不用中央出面就可以内部解决问题。
运用极端出问题:元帝国的崩溃
当然,“随山川形便”以及“犬牙交错”也必须控制得当,否则也很容易出问题。
以“随山川形便”来说,太过遵循这个原则,容易导致地方割据;但是,太过讲究“犬牙交错”,也会出现大问题,这方面,元朝就是个例子。
在元代,国内十一个行省中,几乎全部属于“犬牙交错”,例如中书省跨越太行山东西,将太行山这道山脉完全包容在内;河南江北行省包括淮河南北,将淮河这道屏障也包容在内;江西省、湖广省全部也是从长江流域跨越南岭,将长江、珠江两大江河分水岭包容在内。
对此,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周振鹤就曾经援引清朝时人储大文的话,来评述这个极端的“犬牙交错”的案例所存在的问题:“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唐之险失;淮(河)东、淮西、汉(水)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


元帝国的崩溃,与行省设置过分讲究“犬牙交错”有一定关系。
所以储大文说:“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由于各个行省都没有天险作为屏障和守护的依托,最终,元朝在元末的农民大起义中,蒙古人的官军几乎无险可守,元帝国的崩溃,与这种过度讲究“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域划分,也有着深刻的渊源。
而从九寨沟引申开来的这个关于中国省界、行政区域划分的话题,也将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7 14:39 , Processed in 0.00772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