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诚然,这是一首写秋的诗,并承载着诗人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过每每读到“便引诗情到碧霄”时,心里便像打开了一扇门,仿佛看见晴空万里的天际,洁白缥缈的云朵,天光云海间,是千年不灭的诗情。 那里有“碧云天,黄叶地”的美,有“不思量,自难忘”的悲;有“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有“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想念;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单,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惦念,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企盼;有“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春残,有“千里江山寒色远”的秋天…… 而这一刻我有多么庆幸,诗词装在我心里,融进了我的血液,随时应和着我的情绪,让我在平常的生活里感受到了更多的诗情画意,并时有惊喜。 那日,偶然间看到一首诗,是苏轼的《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乍读之下,我有了瞬间的惊愕,然后是久久的欢欣,像见到了老朋友那般愉快。是的,这首小诗并不是苏轼的名作,在浩瀚的诗词王国里比这首写得好的更是不在少数,我的激动是因为,它是我很小的时候背过的诗,我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它没想起过它了。 我还记得刚会背它的时候,曾背给过我的小伙伴听,她一句一句地跟着我学,我们在上学的路上手牵着手,身后留下了背诵诗歌的童音,以及落了满地的梨花。 如今再见这首诗,我竟还能清晰地记得它,是只浏览一遍就可以再准确地背出来的那种记得,原来有些东西,早已成为内心深处记忆的一部分,虽不时常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 从儿时到现在,我与诗词远远近近,分分合合,热切过,也冷淡过;背了很多,也忘了很多;满足过虚荣心,也应付过考试题……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诗,是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对,诗是生活。 我希望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希望俗世中的你我仍保留着一颗诗心。 比如在望月的时候,能有“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柔情;在淋雨的时候,能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在用餐的时候,有“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安然;在饮酒的时候,有“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迈;在送别的时候,有“莫愁前路无知己”的祝愿…… 或许,生活不如诗歌浪漫,但诗歌可以成为我们看世界的另一双眼睛,可以成为我们对待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写这段话时,我想起一个人来,我不知道她是谁,姓什么叫什么,多大年纪,甚至长什么样子。 因为那时还是冬天,我在一个报摊附近等人,便随手买了一本杂志。卖杂志的是一个中等身材的女人,由于要整日呆在寒冷的室外,所以把自己裹得很严实,一张口罩便遮住了半张脸。 她收好钱,却突然不好意思地对我说,“麻烦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两个字念什么?”说着便把手机伸到了我面前。 我看到那是主席的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她是问我“逶迤”两个字怎么念。 我告诉她读音之后,她一边用笔写在手上,一边口中重复地记忆着。 我有几分好奇,笑问她是要参加什么比赛吗?记得那时候《中国诗词大会》正热。 她连连摇头,腼腆地解释,自己就是很喜欢诗词,而且天天看报摊也没什么意思,正好背背诗。 听着她朴实的话语和内心的想法,我对这个同样爱诗的人送去了由衷的赞赏与鼓励。 离开的时候我仍在想,诗词能改变她的生活吗?或许不能,她依旧要天天站在寒风里卖报纸杂志维持生计吧。但诗词可以改变她对待生活的态度,让她在看摊收钱买菜做饭之外,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是属于精神世界的另一种满足与富有。 所以,诗是生活,没错;但,诗也是梦想。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后半句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 可以说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最美的那颗果实,有着深厚的底蕴,有着千年的传承。 从古老的诗经,到优美的汉乐府,到魏晋的风骨,到唐诗宋词的辉煌,再到清词的婉丽……一字字,一句句,一首首,一篇篇,每当我接触它们的时候,心里都饱含着对古典文学的叹服与致敬,偶尔也会有一丝叹息和担忧。 毕竟诗词是小众文学,这世上究竟有多少人是在发自内心地喜欢它呢?会有很多人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吧? 所以每一次写诗词欣赏类文章的时候,我都会在交代过背景与内涵外,尽可能地让它贴近我们的生活,会借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件、小细节、小情绪,来展现诗词带给我们的变化与感受。 如诗词这般柔软优美的文学形式,其实不必硬性去背下它的涵义与解释,我们要给予它一种脱离教科书以外的欣赏和体味,并让它来触摸我们的灵魂。 若有一天,我们站在江边,看到落日的余辉,看到远去的飞鸟,想到的不光是“哎呀,好多鸟,天啊,太好看了”,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知道,拥有“胸藏文墨”的才情,具备“腹有诗书”的优雅,是很多人的梦想,当然也包括我。因此我的每一次书字,每一次分享,都是虔诚的学习,也是真诚的邀请,邀你一起,把诗变成梦想,把生活过成诗。 就这样,我们在世俗的世界里诗意地活着。 作者:叶初夏,诗词世界签约作者,热爱诗词与闲书,迷恋美好的文字。
来源:诗词世界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