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懂吃会生活的人,连聊天都离不开吃!不信你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2 23:27: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8-02-12 22:06                                                                                              在许多人眼中“吃”不过是一个解决温饱的动作,是食物的另外一个称呼。但在圈妹眼中,“吃”更是人们长久以来讨论最多的话题

我们喜欢聊“吃”,分享探店体会,煮菜经历,更有人会从吃聊到了人生等。但聊“吃”那么久,似乎从未思考过我们为什么总会聊到“吃”,到底每次谈论“吃”又是在讨论什么呢?

老一辈:“吃”蕴含生活哲理
聊“吃”是一种亲切的问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老广喜欢用“吃”来做开场白。

早上见面,问别人“去饮早茶?”;中午见面,则用“你食饭未?”;晚上闲聊,必定会问问对方“晚饭食饱未?”...

这些习以为常的对话,在外来朋友眼中彷如是广州人独特的打招呼方式。不少外地人或外国朋友为了融入本地生活,而努力学习着这样的问候方式。

其实,聊“吃”是一种问候,但我们会对熟悉的人才使用。因为广州人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街坊们心中吃乃是生活大事,用吃来相互寒暄,显得更为亲切与关心。

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住在老城区旧式楼房里,街坊情尤为浓厚。只要邻里相见,你总会看到他们停下来聊“吃”的画面,比如...

——“去边啊?买菜啊?”

——“嗯嗯,去市场斩料翻屋K”...

又或者是晚饭过后,出门散步,你便会看到...

——“食饭未啊?”

——“食饱啦,你食未啊?”

——“食咗啦,今晚你食咗咩啊?”...

这些汇报日常的话语看似无聊,却藏着大家彼此之间的关心。我们从聊“吃”中,相互诉说着生活的安好。

聊“吃”是老广了解他人的方式。

不过,聊“吃”不仅仅是日常中嘘寒问暖的方式,老广更把“吃”提升为生活哲学来讨论

常言道“同台吃饭,各自修行”,在老广心中聊“吃”是初步了解一个人的方式。老一辈常说一个人的饮食偏好会泄露一个人品性、生活态度等等。

犹记得小时候,奶奶常唠叨着,喜欢吃肉的人,脾气一般比较暴躁或者比较懒;而喜欢吃菜的,性格一般比较温和也比较勤快。

当时自己还年少懵懂,长大了才发现这也不无道理。因为肉比较难消化,吃多会增加人体的负荷,所以人就感觉疲乏或情绪不稳定。反之,蔬果的纤维有助于消化,让人变得轻盈愉悦。

除了吃肉吃菜,我们会在聊“吃”的时候被套路了。

曾记得回乡下过年,饭桌上太公(即:曾祖父)总会笑呵呵地问道“你想吃什么?有没有不吃的啊?”

那时候很天真,没有多想便如实地回答“不吃肥、不吃葱、不吃蒜...”,结果毫无疑问迎来一顿教训。在他老人家眼中,挑食的人多是生活挑剔,娇生惯养之辈。

深信这样聊“吃”的套路,你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吧。有时候真的忍不住为自己喊冤,每个人都有不同饮食爱好,却被老祖宗的这些“聊吃辨人”的套路给diss了一把。

所以,老广对于新朋友最常问的“你喜欢吃什么”,看似礼貌的提问,聊的是食物本质,其实也是从饮食的习惯了解一个人。

时至今日,聊“吃”成为了我们生活日常的慰问,也成为我们了解他人的方式。可以说聊“吃”也成为了老广的一门学问。在生活中,你又听过哪些“吃”的学问呢?

学生:“吃”开心的回忆,友谊的连线
聊“吃”是交友的方式。

在“吃”的话题上,无关乎年龄,几乎每个人都会聊到。就学生而言,彼此围绕“吃”而畅聊,是快乐的分享,也是友谊的连线

学生聊“吃”大多是围绕美食本身探讨的,没有老一辈的高深见解。他们不是在讨论今天去吃什么的路上,便是兴奋地分享美食经历,亦或是思考着什么时候一起去试吃...

高中的时候,经过一个上午主科的轮番上阵,我们都盼着午饭时间。下课铃一响,便迫不及待冲出教室,学业上的讨论立马切换成“今天吃什么”的纠结...

——“今天饭堂有什么好吃的?”

——“我想吃饭堂的...”

而放学时间,仍然停止不了对“吃”的探讨...

——“好饿,去买吃的吧”

——“吃什么?我想和奶茶”

——“我想吃鸡翅”...

吃无疑是一天最开心的时光,聊“吃”也变成了日常生活的必备议题。

聊“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

除了对“吃”的具像化讨论,我们还用“吃”这个话题来交朋友,发展成坚固的觅食友谊。

那时候的我们,每月都靠着父母给的生活费过日子。每花一笔钱都得小心计算着,稍微花多点都怕撑不住接下来的时日。即便如此,我们从来不会节省交友的花销。

那时候我们出游见面,最爱的就是讨论“好吃又不贵的美味”。哪怕是一份街边鱼蛋,你一颗我一颗地分吃;或是一起坐在简陋的小店喝碗糖水,也极为开心。

与此同时,为维系难得的友谊,每每我们刚拿到零花钱总会响应号召,参与大大小小的团队聚餐。经过一顿饭的唠嗑,一边评菜,一边将友谊升华。因为,聊“吃“的时候便已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

有时候为了有“吃”可聊,我们更不断打破自己的誓言。还记得那个上一秒才说要减肥的自己,下一秒就因朋友“一声号令”而抛开了减肥的决心,和朋友一同到店胡吃海喝。

在大家心中只要吃味相投的人便是我们的知己。时至今日,久未见面的食友,碰面的时候还冷不防地聊起当年觅食的回忆。友谊就在这聊“吃”,论“吃”,评“吃”的互动中不断延续下来

上班族:“吃”是沟通的渠道,情感的载体
聊“吃”是打破尴尬的手段。

出来工作后,我们更常讨论“吃”。但凡约见陌生人,为了缓解这种尴尬又陌生的气氛,第一反应便是询问对方“喝点什么?”、“吃点什么?...

比方说,现在临近春节,不少人成为了被催婚相亲的对象。男女双方第一次约见,自我介绍以后便是相互询问要吃点什么。

又或者在派对上认识了一些朋友,也是从“吃”这方面开聊。好比向对方介绍酒会上有什么好吃的,或者有什么好喝的。

在我们看来聊“吃”是打破尴尬,增进感情的神器。兴许我们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下,对谈论“吃”这个话题颇为熟悉,可以降低我们的紧张感。

其次,这些话题表面是说食物,却也是投机取巧地从话题中了解他人的喜好,伺机寻找共同的话题。

曾记得第一次和外教一起吃饭,彼此不了解而尴尬不已。看到他对桌上菜肴不感兴趣之下,便客气地询问“这些菜不好吃?”,他回答是“我不吃肉,我是素食者”。

就这样,从一个简单的询问,得知别人的习惯。我们也从他是素食者聊到了他的素食之路等等,这顿饭也吃得其乐融融。

所以,聊“吃”在某种程度上是打破尴尬的桥梁,了解他人的渠道。

聊“吃”是内心情感的宣泄。

与此同时,谈论“吃”也是人的情感寄托,对于在外拼搏的游子更深有感触吧。

久未回家的你,有多少次在和别人畅聊的时候,兴奋地诉说着家乡的美味?又或者在疲惫的时候,会怀念起家里饭菜的味道呢?

说白了,我们早已把对生活的无奈和思乡之情融入在了食物里面。每当我们聊“吃”的时候,便会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对家的想念

我们常常在和别人诉说自己家乡美味的同时,自己也在脑海里回忆着那熟悉的味道,仿佛寻找到一丝安慰。

就像公司里粤西地区的圈妹,时常嚷嚷着回家吃正宗的簸箕炊;家在潮汕的圈少整天都在说潮汕的小吃有多丰富好吃...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总有一种味道牵引着你的心。每每聊起这种味道,便是倾述着心中的情愫。


我们总在不经意间讨论起“吃”,并将这个话题具象化。从柴米油盐到觅食经历,从美食的本身到生活的哲学,这个看似普通的话题透露着我们的小心思

其实,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食物,更多的是我们生活点滴。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3 19:53 , Processed in 0.0089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