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日元宵节: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 12:52: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8-03-02 红果记忆
前言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等,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亦是汉文化地区,包括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除了吃元宵、赏花灯,元宵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与故事?请让小红果为大家介绍。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五夜观灯》

元宵节的起源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相传西汉文帝平定外戚吕氏的叛乱后,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有了民间节庆寓意——“闹元宵”。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的含义却相同,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因此在元宵节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往往会选择吃元宵。

送花灯
元宵节“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猜灯谜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后在《清角》大型歌舞中,出现了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形象,再编排出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渐成龙舞习俗。

舞狮子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踩高跷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在春秋时出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祭门、祭户
不少地区也有正月十五祭祀的习俗。具体是将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见桥必过,认为这样是“走百病”,能祛病延年,也称为“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
元宵节前夕,盘点春运中那些感人的一幕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截至今年2月27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已连续8天超过1000万人次,预计新一轮客流高峰将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到来。往来的人群中,天南海北,各自不同,但他们对亲人、爱人、友人的思念却相同,成了春节中的别样风景。
○●○●在喧闹的车站内,一位等车的老人正在专注地看书。
在他身旁,是扎捆在一起的包裹,那里面有给两个孩子带的核桃,有给母亲的登山杖,还有很多人家不要的东西。他说:都舍不得扔,能带走的就都带走。

提起家人,提起媳妇儿给自己做的鞋,他满脸的笑容,满是回家的喜悦。

○●○●30个小时的硬卧火车,带不了太多东西。因为在老家的妻子喜欢花,过年回家的大叔,主要行李是一盆开得茂盛的杜鹃花,一盆满是花苞的山茶花。

他说,马上就是情人节了,就从南方带两株花给老婆。

○●○●在繁闹的地铁站口,一位76岁的老人戴着红帽,给回乡的人指路,并手写“沈阳一日游攻略”,免费送给来此旅游的游客。

他说自己身为老年志愿者,在车站指路已经五年多了,这份志愿工作让他能帮助到人,也能收获好多细微的感动。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年少时总是想,
卯足了劲往外走。
等年岁渐长,
才发现,
原来,
世界上最远的路,
是回家的路。
在这里,小红果为大家道一声祝福——

————END————
图、文 | 均来源于网络
2018-03-02 红果记忆
前言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等,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亦是汉文化地区,包括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除了吃元宵、赏花灯,元宵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与故事?请让小红果为大家介绍。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五夜观灯》

元宵节的起源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相传西汉文帝平定外戚吕氏的叛乱后,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有了民间节庆寓意——“闹元宵”。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的含义却相同,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因此在元宵节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往往会选择吃元宵。

送花灯
元宵节“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猜灯谜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后在《清角》大型歌舞中,出现了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形象,再编排出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渐成龙舞习俗。

舞狮子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踩高跷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在春秋时出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祭门、祭户
不少地区也有正月十五祭祀的习俗。具体是将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见桥必过,认为这样是“走百病”,能祛病延年,也称为“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
元宵节前夕,盘点春运中那些感人的一幕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截至今年2月27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已连续8天超过1000万人次,预计新一轮客流高峰将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到来。往来的人群中,天南海北,各自不同,但他们对亲人、爱人、友人的思念却相同,成了春节中的别样风景。
○●○●在喧闹的车站内,一位等车的老人正在专注地看书。
在他身旁,是扎捆在一起的包裹,那里面有给两个孩子带的核桃,有给母亲的登山杖,还有很多人家不要的东西。他说:都舍不得扔,能带走的就都带走。

提起家人,提起媳妇儿给自己做的鞋,他满脸的笑容,满是回家的喜悦。

○●○●30个小时的硬卧火车,带不了太多东西。因为在老家的妻子喜欢花,过年回家的大叔,主要行李是一盆开得茂盛的杜鹃花,一盆满是花苞的山茶花。

他说,马上就是情人节了,就从南方带两株花给老婆。

○●○●在繁闹的地铁站口,一位76岁的老人戴着红帽,给回乡的人指路,并手写“沈阳一日游攻略”,免费送给来此旅游的游客。

他说自己身为老年志愿者,在车站指路已经五年多了,这份志愿工作让他能帮助到人,也能收获好多细微的感动。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年少时总是想,
卯足了劲往外走。
等年岁渐长,
才发现,
原来,
世界上最远的路,
是回家的路。
在这里,小红果为大家道一声祝福——

————END————
图、文 | 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8-3-2 13:34:5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3-2 14:26:16 |只看该作者
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5 02:02 , Processed in 0.0093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