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才是《舌尖1》成为经典的真正秘密,99%的人却不知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4:39: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8-03-30 12:05                                                   
                  
本文转载授权自开始吧旗下自媒体:有束光(ID:onelight01)
2018年最期待的纪录片,崩了。等了4年的口水,生生咽了回去。没错,说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此刻越发怀念6年前的《舌尖 1》,是曾听到名字,口水就不自觉泛起的美好;是曾和朋友争到凌晨两点,只为家乡美食荣誉而战的激情。而如今,空余一脸冷漠。
但《舌尖1》里真正的执行总导演,最应该被感谢的人,却被遗忘得最深。“美食故事的本质是人的故事”,这是她的初心,“拿舌尖拍全中国”,这是她的胆识。正因为她绝不更改的坚持,才成就了中国人念念不忘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我想在第一集用小沈阳,第二集用姚晨,第三集用张朝阳……”
“不行!要这么拍,我绝不做!”
陈晓卿话还没说完,就被任长箴强势打断了。小小的会议室里一时有点儿尴尬,所有人的眼睛都在他俩脸上来回巡视着。

任长箴,背景是湖北咸宁嘉鱼县,还记得第一季里挖藕的两兄弟吗?
那时的陈晓卿还是央视纪录片项目部主任,《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总导演,而任长箴,不过是下属的一个分集导演。
名人+美食=收视率,当下电视节目的常规操作。
但在任长箴这儿,“如果小沈阳,作为一个东北人的儿子,出现在我的片子里没有问题,但他如果作为红人儿出现在我的片子里,我觉得太邪恶了!

当这样长相平凡,生活平常的普通人成为主角,你愿意看吗?
可伟大的作品往往只属于少数人。
任长箴的执拗换来的是2012年夏天,亿万中国人口水眼泪齐飞的《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但在这场近乎全民沸腾的欢呼背后,她却似乎被遗忘了。
《舌尖 1》的首映式、研讨会上,
任长箴和她的团队没有现身。
网络上铺天盖地为《舌尖 1》呐喊的文章里,
任长箴的名字也鲜有出现。
她及她的临时团队,
就这么被隐在了幕后。

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11年4月的一天,所有的荣耀和遗忘都还没有开始。
离开央视多年的任长箴,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一心想“搞点事”的前同事陈晓卿拨的。
  “央视成立了纪录片频道,我们想好好地做部片子。”
  “央视能做什么片子呀?”
  “你不想拍纪录片吗?这里应该能实现你的梦想。”
作为曾在央视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她太清楚以央视的能力做纪录片,一定是地方台无法超越的。
她连报酬都没问就一口答应了。果断地一如当年那个还没毕业就敢去敲央视新闻“老大哥”陈虻办公室大门的小丫头。(有人曾形容陈虻,“没有他,中国的电视新闻倒退十年”)

今年40岁的任长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按父母的期许,她本该找份稳当的工作,过平稳的人生。
但生来自由的她,才不愿就此“循规蹈矩”地活着。
在信息尚显闭锁的90年代,一部“世界真奇妙”的《正大综艺》里拿着话筒,扛着摄像机走南闯北,自由潇洒的主持人,成了任长箴最羡慕的对象。

《正大综艺》是那时候大多数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高考而至,任长箴如愿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专业。
这个还没毕业的小丫头,愣是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狂劲儿和对自己什么都会的自信敲开了央视的大门,成为当时大火的《半边天》节目实习生。毕业后,留在了央视CCTV-7农业频道。
在外人眼里,“这姑娘,进了央视,出息啊”。可在任长箴眼里,“感觉自己的满腔热血没有得到施展。”
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天天在农村打转,做着“与文化无关”的节目。纵使那时心里有千百个不情愿,但那3年接触到的田野文化和民间习俗,在后来的《舌尖 1》里显得那么珍贵。

当你真正到田野去了以后才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是被演绎出来的。
后来,当我们看到,
春节白波千里迢迢和家人相约的一碗饺子,
内蒙大锅架煮的水煮羊肉,
陕北高原上黄老汉的黄馍馍,
贵州下尧村的“长街宴”,
吉林查干湖的“祭湖祭鱼”仪式
……

《舌尖 1》并不是一个
单纯的美食纪录片,
而是美味背后,
中国人和食物的故事

还有人记得,这是哪个美食故事吗?

其实,任长箴最初接到的方案,并不是现在这样。
如果按照最初方案的话,你将会看到这样的《舌尖1》——以茶米油盐酱醋茶来划分,从中国的历史源头开始讲起,讲到房玄龄和唐明皇为女人吃醋,讲到潘冬子为红军送盐……
掉着书袋,讲着掌故,活泼泼的美食,成了历史的配角,但是,这种拍法,却是那时纪录片的通用模式,业内将其戏称为“挖坟掘墓类纪录片”。任长箴一口否决,但接下来的提议,几乎让她憋出一口老血。

  “要这样拍,那我就不做了!”
  “那你想怎么拍?”
  “我要拿这个片子拍全中国!”
这话一出,反对的声音海啸般袭来。“中国没人做过这种片子”“预算不够”“肯定得砸”……
但任长箴自有其考量。她欣赏和以之为标杆的正是以拍世界出名的BBC和美国国家地理。

“当时我也不知道我是吃了什么药,
我就觉得我肯定能做出这样一个片子。”
幸好,陈晓卿信任她。
彼时的任长箴,
经过6年《人物》专栏的锻炼,
多年自由职业者的摸索后,
早已明确自己要
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为目标的纪录片梦想
这在她曾执导的《北京记忆》
《留住手艺》里足可窥得一斑。
陈晓卿看重的,或许正是任长箴这一点。
2011年5月初,陈晓卿的电话又一次闪现在任长箴的手机上。“我现在通知你一件事,你可能会不高兴。”
“不让我干了?”心下一沉,她心里立刻冒出这个想法。嗯,情理之中。
“恰恰相反,让你做执行总导演。”咦,意料之外。

陈晓卿的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舌尖的走向。
原《人物》栏目的同事,农业频道的主编和生物发酵专业出身的导演,前《天下女人》的执行制片人……
七个央视出身,却又出走,如今在各自领域都是尖子的人,经任长箴的寻访,先后汇聚,组成了《舌尖1》团队。陈晓卿称其为“官窑里出身的‘民窑’班子”。

但要拍全中国,选题怎么定?
用最笨的办法——翻书。6cm厚的《中国烹饪大全》,人手一本。从1995年到2011年,所有出版的《国家地理》《华夏地理》《炎黄地理》等杂志,足足3人高,逐一翻阅。
“只要看到有吃的东西,就分拣、撕书,然后按地域入册,加上书签,方便检索。”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美食的故事,也是地理人文的故事
最后,从一本意大利的《慢食运动》里,
任长箴确定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舌尖的分集方案。
而看完这些资料后,
分集导演的拍摄大纲轮廓已然初现。
好的选题是纪录片成功的一半。
但好的点子,还需好的设备来配。
任长箴专门向陈晓卿磨来了3台SONY新品F3,
一台8万,而全片预算只有450万。

2011年9月4日,海拔四千米的云南香格里拉,雨季。在松茸采摘的季节里,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开始了第一个故事的拍摄
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为期一年的拍摄。任长箴承担了最重要的第一集。
云南,香格里拉山高林密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当地人卓玛爬起山来颇为轻松,但扛着大批设备的摄影师可累的够呛。
下过雨的山路泥泞难行,他们跌了一个又一个跟头,走了半个小时才找到一颗松茸。站不住脚的拍摄位置,在屡试屡败中只得放弃,寻找新的思路。

正如松茸是自然对藏族人的馈赠,
这隔着屏幕扑鼻而来的松茸香,
便是给辛苦创作的摄制组最好的馈赠。

看到图,就饿了……
莲藕,再熟悉不过的食材,但挖藕,却堪比酷刑。圣武和茂荣两兄弟都是职业挖藕人,他们深谙从淤泥里脱身的技巧。
但对摄影师闫大众来说,要在这越陷越深的泥里拍摄,难度不比挖藕小,每天都是一场力量的角逐。
每一次挪动,都需要两人挖开他腿边的烂泥,再合力把他拉出来。所以,拍摄的那些上午,两兄弟的工作是挖上半天的藕,再挖上一个人。

而环境越是恶劣,
回报也越是丰厚。

贵州的高山梯田,一边是几人高的田缘,一边是盛满水的稻田,可容纳站立的地方,仅有一脚宽。
这里也是《舌尖 1》的拍摄地之一。

仿若经历了一场钢丝上起舞的历练,
但与这隐匿于大山深处的民族智慧相比,
这场历练,值。

为了让片子的呈现更加完美,
任长箴计划加入航拍。
但那时一场正规的航拍,
可能需要60万,台里批不了。
为此,毫无航拍经验的摄影师闫大众,
用一根麻绳当安全带,
把自己绑在农用飞机上,
完成了全片唯一的航拍镜头。

即使是一段只闪现2,3秒的镜头,也要做到完美
一年磕磕绊绊的拍摄,他们积攒了大量的素材。
任长箴把后续的剪辑工作形容为“处理了一车水,最终端给观众最精华的一杯”。
于是,那个夏天的央视综合一套黄金时段,只属于《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舌尖 1》变成了一个全民热议的IP,每播出一集,淘宝上对应的美食销量便蹭蹭上涨。
他们拍到了陕北朴素的黄馍馍,“一元一个。”
也拍到了“58岁了,我要好好干!”,踏踏实实的坚忍和自豪。

黄老汉的黄馍馍
他们拍到了东北丰美的鱼宴,
也拍到了对大自然的维护。

他们拍到了宁波的年糕,
也拍到了传承和亲情;

他们拍到了在北京楼顶上种菜的二哥,
用自己种的角瓜,拌着羊肉做饺子馅儿。
也拍到了城市中的田园梦。

后来,《舌尖 1》还被央视送往第65届戛纳电影节参展,打开了中国纪录片国际交易的平台。
影响了任长箴一生的刘效礼(中国纪录片史上最重要的一员大将),曾评价《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是现在中国最优秀、最棒、最牛逼的纪录片
“他的这句话,足以让我眼泪都下来了。”
但在任长箴心里,“这杯最精华的水”还略有瑕疵。因为那个让她得意的“干旱的故事”在最后的成片里还是被聪明的陈晓卿亲自剪掉了。因为“领导不喜欢灾难”。
“这个都不算灾难,它就是一场干旱而已。我是为了表现主题,自然不是什么时候都给你馈赠的,有时候也会收回它的馈赠。”在任长箴的认知中,并不是所有付出和努力都能收获回报,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很可惜,我们看不到这些真实的片断,但这并不妨碍《舌尖1》,成为了我们共同的回忆和骄傲。

被剪掉的瑶族兄弟的“八渡笋的故事”,却在结尾留下了他们的笑脸
其实,我们看不到的,
还有《舌尖 1》的第八集。
主要是拍摄花絮和幕后的故事。
但为什么没播出?
原因,任长箴也直言了。
“领导不让播。”

任长箴曾在一次演讲中透露,
《舌尖1》的成功给央视带来了3个亿的收入。
但在这之后,任长箴和她的团队,
却和舌尖系列再也无关。

其实,每位分集导演当时一年的工资只有税前8万元
其实远离了这场欢呼,任长箴倒乐得清静。作品拍完就得丢下,因为那是过去,而自己是在不断变化和提升的
她跑到河北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只做自己喜欢的片子,《极地》(旁白)《原味》《悦食中国》《低调苏州》。而没有合适的合作时,就在家遛狗、看书、追剧。
今年的《舌尖 3》播出后,不少观众跑到任长箴的微博下留言吐槽,她说:“别比,不是一个初衷。”

曾经的《舌尖 1》团队,
会在每集的结尾特地安排出场者大大的笑脸,
不为别的,就是劳动者致敬




最简单的动作,有着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所有的笑容,都会在剧集最后出现,它们让你会忍不住跟着嘴角上扬;
所有的情感和美德,都不曾在片子中大声喧哗;
它们静静地藏在美食背后,伴随着松茸的香气,诺邓火腿上盐粒的闪光,穿透屏幕,让你在流口水的同时,感受到最朴素的,真实生活的力量。
任长箴和她的团队,拍了美食,拍了食材,拍了酸甜苦辣,拍了庸常生活中的智慧……
他们拍了天地之间,大写的人。
而这些,我们在《舌尖3》里,永不会看到。

图片来自网络及优酷《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任长箴演讲》《舌尖1 花絮篇》《舌尖 3》截图,版权归其所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5 10:05 , Processed in 0.02547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