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血压的四大用药原则|切记!切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08:49: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心血管专家胡大一:高血压的四大用药原则|切记!切记!
大医论道 2018-04-10 08:31:52

胡大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著名心血管专家、医学教育家,预防医学家

就医时,医患之间要充分沟通。尽可能把有关信息,哪怕是你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目前的用药情况)告诉医生;询问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因为有些琐碎的问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以免过后遗忘。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血压至关重要,但却不能根治高血压病,这就意味着一旦开始药物治疗,就要坚持服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一些降压药物是通过减轻心脏和血管负担发挥作用的,而另一些则是除去体内过量的水分。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医生很可能联合处方几种降压药物或采用单片复方制剂。严格遵守医生处方服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一环。
咨询医生服药的具体方法,包括每天的服药次数、每次服用的剂量和服药的最佳时间,然后坚持执行。
偶尔一次忘记服药,如想起来时距下次服药时间较长,可补服药物;如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不必再补服药物。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降压效果和是否产生不良反应,如果降压效果不理想或者服药后出现任何不适(如头疼、头晕、干咳、下肢和踝部水肿、恶心、视力模糊或者排尿出现异常等),不要自行停药,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
影响降压效果的因素,除了药物的品种和剂量外,还有未按规律服药、使用了能增高血压的药物(一些感冒药也能引起血压升高)、吸烟、情绪激动、摄入盐量过多、睡眠呼吸暂停未纠正、失眠、超重或存在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即继发性高血压)等因素。
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不可停药,也不可盲目减量,是否减药或停药要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例如夏季血压比冬季低一些,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增减药物剂量。
老年人切忌急剧降压,血压的快速下降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带来不良后果。

老年人切忌急剧降压,血压的快速下降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供血不足

一、提倡使用单片复方制剂,每天一口水、一片药
单片复方制剂是把不同类别的降压药物的常规或小于常规的剂量制成一片药物。这已成为降压药物发展的大趋势。
首先,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要实际降压达标,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第二,药物使用种类越多,片数越多,每日服用次数越多,越容易忘服漏服药物。第三,同一种药物剂量加倍,不良反应增大,费用倍增,而降压疗效增强的很有限。
单片复方制剂联合使用不同类别降压药物,疗效明显大于同种药物增加剂量,不良反应减少,费用小于两种(几种)药物单独使用。单片复方制剂最重要的临床意义是:每天一口水,一片药,便于坚持治疗,不易漏服药物。
使用单片复方制剂也是我国的传统。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把传统降压药物利血平、氢氯塞嗪和双肼苯哒嗪的1/8片到半片混合在一起,诞生了广泛应用的复方降压片和降压0号。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新型降压药物组方的单片“复降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分别与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或钙通道阻滞剂的复合剂型,并且已有这三类药物的“三联”复方;还出现了降压药与降脂药(他汀)的复方制剂等。

二、哪些人需要单片复方制剂
①使用单一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好者。
②初诊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起始即可选用单片复方制剂。
三、哪些人不首选单片复方制剂
高血压同时有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因需调整药物剂量,一般不首选单片复方制剂。
四、效不更方
①频繁更换药物,血压易波动而难以满意控制。目前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往往用药5~7天才有明显降压效果。有的患者才用药一两天,一测血压,下降的不明显,就急着换药了,换来换去,哪种药物也不行。
②降压药服了两三年了,血压稳定,耐受良好。可有的患者担心药物用长了会蓄积不良反应,还可能“耐药”而使疗效变差。
必要时的药物,使用中有效又没有副作用,对于自己来讲就是好药,我建议“效不更方”,不要随便改药换药。

控制高血压需合理用药,但不能仅靠药物,也要充分落实非医疗干预,即全面落实五大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戒烟限酒。■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4-12 08:51:06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治疗,现在都在讲药,又出什么新药,很少有医生研究如何发挥药效。我的高血压已经近20余年了。以往没有医生告诉我怎样服药。最后还是在北京卫视的养生堂专家讲了,早晨5,6点钟,空腹服药。试了效果很好。我的理解是,早上血液粘稠,血压高。空腹服药便于吸收。以往随便服药,腹内有食物,使药物不能集中被吸收,降低药效。大多数人服药的时间、方式不对,就感觉所吃的药不管用,一是加大剂量,或者换药。这样对身体有较大的伤害。剂量加大就加大对肾脏的伤害,加大体内对药物的代谢负担,肝脏负担也加大。形成了另一个伤害。同时经济负担也加重。新药价格都很高。大家不妨试一试,同时血压计跟踪,看一下效果。祝大家健康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4-12 08:52:49 |只看该作者
降低血压,不能作为目标。 中医如果也按西医的思路去直接降血压,还不如直接用西药降压药来的干脆。 血压只是一个生理指标,血压升高还是降低,是受身体内在的很多因素的异常变化影响的,不解决体内的这些异常,降血压有什么用?医学实践已经证明,以控制血压为目的,降血压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不是说不能降血压, 而是要思考更深的一些本质的问题才能有效治疗疾病,把血压降到正常。 用进废退原理, 高血压,需要心脏增加心肌收缩力量,结果是拉伸心肌,心脏肥厚。 长期高血压,心肌拉伸过度,心脏疲惫,心脏功能衰弱,就是心衰,心衰至极则危。 在这个过程中,都有按下面的方法治疗。 了解高血压的本质,才能找到治好的办法。 血压,是为了供应身体各处血液而存在的。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决定血压高低,需要更多血液供应的时候,血压会升高,反之会降低,人死则无血压!这不是人的意志所决定的。 早晨,人醒来,从相对安静的休息状态过度到运动状态,身体需要更多的血液交换,是早晨血压升高的生理基础原因。 疾病因素导致血液供应相对不足的时候,身体就自身调节,通过升高血压达到血液需求。这是最基本的高血压原理。 要达到长期血压不升高,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消除引起血压升高的基础。 西医是以控制血压为目标,采取措的施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扩张血管或者阻止血管收缩(结果是一样的), 二是利尿降血压——减少血容量。 先谈谈利尿降血压的不合理。 简单说,利尿把血液中的水分排出体外,减少血液量,血管中的血液量减少,会降低血压,这是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其基础是其他条件不变! 但是血管系统不是密闭的钢管系统,血管系统遍布全身,通过毛细血管网与组织液交流物质,其中交流量最大的是水分!也是基本物理常识:利尿后血管中血液浓度增加,会自动把组织液中的水分吸收过来,补充血管中的血液总量,使利尿降压失败! 西医说,保持血药浓度,可以维持降压效果。这个理由更幼稚:血液浓度大,则血液粘稠度增大,其后果更加严重! 西药降血压种类最普遍的就是“地平类”“普利类”,这两类降血压药都是使小血管不得收紧,保持血管的大容量,可保持较低血压。似乎十分合理。其实也可以驳倒,稍复杂些,先不说了。 西医是通过多个途径控制血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很多时候不能让患者满意,高血压的后续疾病仍是高发。 中医又怎么样呢?其实和西医差不多,又没有西药降压迅速。 原因何在?应该是传统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问题。传统中医没有血压这个指标,但有相关的症状的论述,并且相当详细,肝阳上亢说是主流。我的看法,肝阳上亢只是血压升高的直接机制,仍属于症状范畴,所用的治疗方法是平肝潜阳和镇肝息风,效果也不理想。应该还有更深的病机和病因。已经找到了! 请继续看下面的分析: 认识高血压的病机,才能康复 高血压的原因是生理机能衰弱,代谢能力差,内环境恶化,生命重要组织器官需要更高的血压,身体就这么调整了。 人是活的生命体,不是零件组合的机器,要用活的意识看人体看疾病。 降压,降压,降压,为什么要降压?大脑说,我好不容易把血压提上来了,好多吃点营养,你又给我打压下去。血压升高的机制是,身体内环境恶化导致脑组织中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因身体需要而自身调节发生的一系列反应的结果,中医说法就是阳虚阴胜血脉不畅气血运行失常。降压药强制降压干扰自身调节,并没有解除引发血压升高的深层原因,无治本作用,无益于康复。 高血压应该这样治疗: 增强代谢机能,改善身体内环境,做为基础,消除引起血压升高的基本条件,这是治本的办法。病本已除,血压自然不会异常升高。 培元通脉系列,我研究并使用了近20年,不仅血压稳定降低,更重要的是身体状况明显改善。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及相关继发病。 用本药,一般一周内显效,半个月稳定,再巩固一段时间,总共需要吃药大约四十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30 19:36 , Processed in 0.0087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