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组20年前的河北麦收老照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31 05:39: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组20年前的河北麦收老照片!再也回不去了……                                         2018-05-30 22:31

                                                          
                  再过几天,就是收麦子的时节啦!那时候,上学的农村孩子都会放麦收假,回家帮父母割麦扬场,一年辛苦的收获就从这里开始。今天,再次为大家奉上以前麦收时的老照片,满满的回忆在历史的长河里铺陈开来……谨以这组照片纪念那些逝去的时光,也献给现在的孩子和大人们,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蔚蓝的晴天,空气中弥漫着热气,金黄的麦田随着滚滚热风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一眼望去,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几天清晨,总是伴着布谷鸟的叫声醒来。
“麦黄快割、麦黄快割”,一声声,一阵阵,伴着这急切的呼唤声,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的打麦场。
小时候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现在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帮大人张口袋,一股土腥味,还是忍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往里灌。

那时候看着大人把麦秸一层层堆起来,觉得好厉害。

扬麦场景,那时候还可以用的是四轮拖拉机带着风扇,风老大了。更多的时候只有等到起风的时候才能扬麦子。

现在老家已经看不见这样的土坯房了,对于城里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了艺术了。

趁天还没黑,大家争分夺秒的把晒干的麦子装进口袋,夏天的雨水说来就来。

农村的日子,就是从白天到黑夜不停劳作的生活。

年龄越大的人扬场水平越高,尘土和柴屑飞走了,麦粒堆积的很干净。

小孩子无忧无虑地坐在口袋上,或者躺在麦堆上,尽情地玩耍。

干农活也需要团队协作,有时候几家人一起协作,密切合作一起干活,汗水与快乐一起飞扬。

晒麦子,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大场了,好还念以前的大场,晚上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晚上装起来,白天又倒出来晒,一遍又一遍的暴晒,一直到全部晒干,每一粒小麦蕴含着农村人的汗水与辛劳。

扬麦的确是一个难以掌握的技术,一个真正的庄稼汉是必须掌握的。

早上把割回来的麦子散落到场里,先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阳把麦秆晒干了,再让拖拉机一遍一遍碾,直到麦粒与麦杆脱离。

炎热的盛夏,忙碌的季节,丰收的喜悦,乡亲们的追求。

炎热的夏季,大树底下凉快至极,但劳作的人们没有机会享受这一丝清凉。

只有年迈的老人借择韭菜的机会在大树底下做暂时休息。

麦粒和麦穗分离要经过很多次扬场分离。

盛夏抢粮,老人、 孩子全民参与。

曾记得先辈们高超的割麦技术,又快又多,麦茬又短又平。而现代收割机割的麦茬,完全不能比……

勤劳的农村人,淳朴的脾性,自给自足的人生态度。

认真点,每一粒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周而复始,一圈接着一圈狂转碾场之人。

脱粒后软绵绵的麦草需要有技术的农民一层一层堆积成优美的形状,以便后来喂牲畜或做饭生火之用。

从高处鸟瞰麦场上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人们,这些场景勾起多少7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

农民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真实写照。

没有风扇的,通常靠自然风,好像没风了,等一下。

收回来没碾的麦子,这是机器收割的,杂乱一片。

那时候只有少数有条件的用电风扇扬场。

这一袋袋沉甸甸的麦子,是农民朋友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还要有一些交公粮。








哪张图戳进你心坎?

有的话请点Zan吧!

出处|河北发布微信综合自书画文化、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等
编辑|伟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4 13:44 , Processed in 0.0090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