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3:11: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女儿国|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  四川非遗 2018-07-16 14:20:39

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
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泸沽湖摩梭人是从河湟南迁的古羌人,世代居住于四川省盐源和云南宁蒗交界处的泸沽湖旁。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摩梭人在盐源定居已有2000多年,在泸沾湖定居也近2000年。摩梭人的社会体现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以女为贵,以母为尊。母系家庭是其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以母系血缘计算世系,家庭成员包括母亲、儿女和舅舅,不包括父亲和妻子。最能干、公正且有威望的女人为一家之长,即“达布”,统领家务和安排生产,并掌握财产。成年男性以舅舅的身份进行活动,抚养姐妹的子女。舅舅年老后,由其姐妹的子女赡养。摩梭民居由草楼、经堂、祖母房和花楼组成。摩梭人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走婚双方生下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从母而姓。走婚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等。“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强调阴柔秀美和宽厚仁爱等品性,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加交流,增进团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母系文化

整个摩梭社会的文化结构,就是母系家庭文化,母系家庭("日杜")是摩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指同一母系亲族成员组成的家庭及其居住的房屋,包含"母系家庭"和"房屋"双重概念;
摩梭人认为母为尊,女为贵,母亲是摩梭人生活中的轴心和靠山,摩梭人离不开母亲,离不开以母亲为主的家屋,女性在母系家屋中享有尊贵的地位;
母系家庭中的成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均系一个或几个外祖母的后裔组成,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婚女不嫁,夜间,女子在家中花楼接待来自另一家庭的男子,而男子则外出与另一家庭的女子偶居,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
摩梭人以生女孩为荣, 在每个母系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 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 称"依杜达布"或"达布", 她是母系家庭的一家之长,负责一切内外事务,"达布"往往是自然产生的,不须经过任何选举或仪式,家庭成员都绝对服从达布的安排,母系家庭中的成年男性一般以舅舅的身份和名义进行活动,他们尽力协助"达",参加全家的一切活动,抚养姐妹的子女,共同维系母系大家庭,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就由他们姐妹的子女照顾,由于共同的生活和劳作,他们与姐妹的子女之间的关系比其生父的关系更为密切和特殊。在摩梭母系家庭中,只有"同一根"(同一母系血缘)的母系成员是亲人,包括母亲、女儿、儿子、舅舅等,"父亲","妻子"等都是外人。
摩梭母系家庭与外界社会的家庭含义不同,首先摩梭母系家庭的结构模式不一定是一夫一妻制,传统摩梭母系家庭内没有父亲、丈夫、妻、女婿或媳妇的角色,也没有父子、夫妻、妯娌、翁婿或姑嫂关系,人人都与外祖母、外祖母的姐妹兄弟,母亲、母亲的姐妹兄弟同住,男不婚女不嫁,过着走婚的生活,家庭内每一个成员都来自同一根根(母系血缘),母系家庭以母系血缘为本,以走访婚为主体;其次摩梭母系姐妹兄弟不分彼此, 一个家庭内的摩梭个人基本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 一切财产由家庭成员共分,其生活的原则是"分享"不是"占有",生活的主导意识"我们"不是"我";摩梭母系家庭中摩梭女人享受着高度的自主空间, 男人也轻松无压力, 摩梭母系家庭文化体现了"重女不轻男"的母系文化思维。
摩梭人的日常称谓非常简单,用得最多的就是母亲("唉咪")和舅舅("唉乌");在同一摩梭母系家庭中与母亲同辈的女性全部被称作母亲("唉咪"),男性全部被称作舅舅("唉乌"),这种独特的母系文化使摩梭小孩子拥有多位母亲和舅舅,在体贴关爱与自由的氛围下成长,以至于有很多在母系大家庭长大的成年摩梭人,一直都分不清众多母亲中究竟谁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舅舅要承担起教育和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的责任,这些与汉族家庭截然不同,这种特殊的母亲和舅舅的思想也一直扩展到了所有的摩梭家庭,不论是走婚的,还是结婚的;正是由于摩梭母系体制,摩梭人很少分家,因为没必要通过增加人口来增加劳动力,而且姐妹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同辈姐妹生下女婴,根根便可延续,其他姐妹就不一定要走婚,不一定要生小孩,摩梭人口增长速度极为缓慢,数百年来摩梭人口增长速度之慢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之最,实是天然的计划生育。
摩梭母系家庭与走婚,二者相辅相成;由于这种"同一根根"的母系家庭格局,生成了走婚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 因为走婚保持了一个家庭中 的成员只会是一个母亲的后代,保持了母系家庭的母系纯洁性,维护了"同一根根"的延续;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一朵奇葩, 这种至今保留着唯一的、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奇俗,由21世纪外界社会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走婚制

走婚即走访婚,摩梭语"色色"(或"替色色","的色色"等),是摩梭文化中两地摩梭族人走婚时的通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外界较多宣传和关注的;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 是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偶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被俗称为"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性关系的亲密情侣,由于摩梭无文字,只能用汉字的"阿肖"称谓,但也不能确切表达"色色"的意思;有的书上称为"阿注",是不确切的,那只用于一般朋友之间的称呼;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乱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男女双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无论哪一种婚姻,它们的核心一样: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男女在性选择上平等的反映。传统摩梭人在长辈姐妹兄弟前、火塘边谈有关性的一切话题都是害羞的;走婚纯属个人私事,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只在夜间相聚,白天装作不知此事。
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一些误导使外界认为摩梭人只有走婚,其实在摩梭地区走婚制和结婚制是并存的,但走婚占绝大部分,摩梭人可以自由选择走婚或结婚,可以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形式,但选择结婚就不能再走婚;结婚的有几种情况:以前的土司阶层实行结婚制;经调查统计,在永宁的摩梭人与摩梭人之间都是走婚的,与外族通婚或在外工作的摩梭人才结婚,还有文化大革命时政府强迫实行一夫一妻制,造成的结婚;永宁坝子及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 或因家中有男无女, 视女"根"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 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有的母系家庭两种形式并存; 国家政策鼓励摩梭人的走婚风俗, 大多数摩梭人愿意走婚不愿结婚, "走婚"70%,"同居结婚"只占30%;无论哪一种婚姻,这里从未产生过情杀、情斗及社会、家庭的婚姻纷争,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的核心是一样的: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不论是走婚还是结婚的每一个摩梭人,在他们的心,只有母亲家才是自己真正和永远的家,母亲的家门对儿女永远是敞开。
社会传统

被称为摩梭人的部分人至今都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走婚制”。
社会上大多有着“知母不知父”、“母女共夫”、“无父无母”等对于摩梭族的不公评价,但事实上,摩梭族更多的是“重女不轻男”,走婚制度使男女双方得到了充分平等。
而且,一般来说,生下孩子后,双方的关系就会确定下来,男方在孩子出生时会带礼物去看望,过年过节时送些吃穿用品,但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过多的抚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走婚在摩梭语中叫“CC”。以走婚为主要婚姻模式的母系大家庭中,男人女人生活在母亲身边,夜晚才与自己的情人在一起。摩梭男子称自己的情人为“阿夏”,女子的情人则叫“阿住”。男人们只对自己姐妹的孩子负责。等他们老了以后,也由家中的甥男甥女赡养和送终。
文末互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6 06:39 , Processed in 0.0079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