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故宫博物院价值连城的珍玩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4:54: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台湾故宫博物院价值连城的珍玩

顶级藏家社团 2018-08-11 10:02:08
台湾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唐 西元618-907「春雷」琴
长126.0公分,高10.8公分,肩宽22.1公分,尾宽17.2公分
琴为中国古代的弦乐器,外形轮廓因时代,地域,作仿而各有差异。本件琴作连珠式,表面松涂的黑漆,断纹细密。玉徽、玉轸、玉足,轸上均细刻篆字。肩部共鸣箱的龙池为圆形,凤沼长方形。琴底颈部刻行草书 「 春雷」二字填绿。龙池左右分刻隶书铭︰「其声沈以雄,其韵和以冲」、「谁其识之出爨中」,钤印一,印文剥蚀。龙池下似曾有一大方印,但经漆补,隐晦不清。「春雷」为唐代名琴的名称,斲琴世家雷威所作。明代《清秘藏》记之:「 春雷,宋时藏宣和殿百琴堂,称为第一。后归金章宗,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殁,挟之以殉。凡十八年,复出人间,略无毫发动,复为诸琴之冠。天地间尤物也!」传世唐琴极珍罕。此琴于民国时,曾经何冠五、汪景吾、张大千等名家收藏。当代琴家试弹,皆称此琴音韵沈厚清越,十分难得。

明 西元1368-1644端石云龙九九砚
长14.2公分, 宽8.2公分,高4.2公分
长方抄手式砚,全器选用一块石眼密布的端石雕琢而成,石色灰黑,器背椭圆形石眼呈黄绿色,中心有褐黄色点,彷佛眼瞳。砚背首端有伤缺,抄手部位雕出九十九柱,每柱一眼,砚池云龙纹隐现一只大龙与九只幼龙,寓意龙率九子;砚面四边阴刻一道回纹为饰。右侧壁阴刻楷书铭:「宋端石云龙九九砚」,左侧壁阴刻楷书铭:「避暑山庄烟雨楼藏」,砚首侧壁细刻楷书铭:「石出旧坑六百年,坚以为质致为理。墨池容容蔚瑞云,隐现骊龙率九子。覆手柱亦九十九,各各鸲眼活如视。作者真具深意焉,干元用九戒其始。黄钟数亦在兹乎,绨几研朱钦妙旨。」款:「乾隆御题」,印:「古香」、「太璞」。此诗也被收入清高宗的御制诗文集中。由于砚背有九十九柱,砚池内雕饰十龙翻腾于云雾与波涛间,清高宗遂取名为「云龙九九砚」;又可能因砚作长方抄手式,遂订为宋砚,并命役匠阴刻砚名于砚的右侧垂裙壁。但是考虑抄手砚式的发展史,此砚砚面饰回纹一道,砚池内雕琢龙率九子纹饰,应不是宋砚,而具明砚风格。端石产于广东肇庆,古属端州,唐代端石砚已驰名天下。端石的石品花纹名目繁多,诸如火捺、鱼脑冻、猪肝冻、蕉叶白、金星、玉带、金线、银线、石眼、虫蛀、鹧鸪斑…,随着文人的重视,名目愈增,令人眼花撩乱。在诸多石品花纹中,石眼的细部变化可谓最多,有鸲鹆眼、鹦哥眼、凤眼、象牙眼等等,因眼的灵活与否,又有活眼、泪眼、死眼之分,而且从宋代开始玩砚家即认为「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死眼胜无眼」,于是南宋高宗出面反驳:「端砚如一段紫玉,莹润无瑕乃佳,何必以眼为贵耶?」虽然如此,清高宗似乎仍然崇尚有灵活石眼的端砚,下旨将这件「云龙九九砚」珍藏于热河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以便木兰秋狝时赏玩。

明 西元1368-1644填漆牡丹圆盒
径13.1公分,高3.4公分
蔗段式圆盒,平顶直壁,平底浅凹人。盖面及周壁以填漆为饰。盖面为朱地黄辉观牡丹花丛,花色以银粉漆为之,色粉微涣散;枝叶则黑漆黄理。周壁饰卷草纹间八梵字,梵字亦以银漆为之。器底及里均朱红漆。明末高友荆「燕市漆器歌」云:「品题第一号填漆,再次波罗次剔红」,足见填漆器在当时比犀皮(波罗)、雕漆(剔红)等漆艺的评价还高。其法有镂嵌、磨显二种。镂嵌填漆是在漆面上刻花纹,再在刻痕内填色漆;如本件漆盒的黄色细锦部分即是。磨显填漆是以五彩稠漆堆成花纹,后将面漆罩满全器,再平磨至花纹显露出来;如本件漆盒的牡丹花卉、卷草梵文等部分即是。两种方式都使漆面齐平,又色彩妩媚,故明清笔记多称述之。两朝官廷也都有制作,明末文震亨《长物志》述「 内府填漆盒」往往延为文房中的香盒,且宣德时期作品尤受称道。本件填漆盒同时呈现二种技法,色泽鲜明,图案如画,有十七世纪风格。

明景泰 掐丝琺瑯番莲纹盒
高6.3公分,直径12.4公分
铜胎掐丝珐琅圆盒,造形取材自莲花。平顶,以莲花心含莲蓬图案为装饰。盒身与盒盖之弧形外壁,模铸仰覆莲瓣形,莲瓣周棱突起,瓣尖微卷外扬。各莲瓣框棱内,各饰一朵折枝莲,各莲之花心图案及细部线条不尽相同。全器入手沉重,制作精雅,掐丝线条严整,在线镀金痕犹明晰。所施鹅黄、靛蓝、浅蓝、鲜红、莹白诸珐琅色料均厚实鲜亮。器里及底均镀金,盒内底心中央横刻细字楷款:「大明景泰年制」。掐丝珐琅器在元代称为「大食窑」或「鬼国窑」,制有炉、瓶、盒、杯、盏之类器用,虽然明初洪武间为赏鉴家曹昭讥为「但可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夫文房清玩也」。然此种工艺在明代制作极盛,俗称为「景泰蓝」,盖因景泰年间(1450一1456)宫廷作坊所造的珐琅器最富盛名之故。明未尝鉴家以之与成化瓷器、宣德铜器、永乐漆器并举,推崇为明代最重要的工艺成就之一。传世景泰款器真伪杂陈,本件香盒为难得的时代风格相符的有款器。

明晚期 朱三松雕竹窥简图笔筒
高14.0公分,口径8.5公分,底径8.7公分
竹干一段为笔筒,平口,以竹节横膜为底。外壁浮雕一盛装披帛高髻女子伫立屏风前,展读一手卷。另一女子自屏风后探身而出,以指竖唇间示噤声窥视状。另侧屏风后,陈设几案、瓶花、炉盒香具、古琴、笔砚之类。屏风上阴刻花鸟画,下具阴刻楷款︰『三松』。全图与明末画家陈洪绶(1598--1652)为《西厢记》所作《窥简图》版画插图极接近。人物衣装神态相彷佛,屏风画、瓶花的笔势亦自其中剪裁;唯减四扇屏风为一扇,并增加几案陈设,使其既在屏风后,也似在红娘身后,兼顾了笔筒周壁围绕、构图须连贯的特性。其雕刻自平磨素地,而红娘、屏风、崔莺莺,渐起渐高,层次深而雕法变化大,在高浮雕的人物及屏风面上,又兼施毛雕、线刻、浅浮雕,隐起磨砻亦施展有致。雕者在构图上的匠心裁量,试图营造绘画般的气氛,又力求工系繁复的技术表现,使此笔筒直可视为嘉定派竹雕的极致代表。朱稚征,字叔子,号三松,江苏嘉定人,出自竹雕世家,与祖父朱鹤(松邻)、父亲朱缨(小松),并推为「嘉定三朱」。能画山水,精画驴,故于盆景、竹雕皆能自出心裁作画景般布置。竹雕传衍至三松,而技法愈精,声名愈盛,学之者甚众,遂使竹雕成为嘉定地区资给衣馔、家传户习的特产。

清 西元1644-1911朱三松雕竹荷叶式水盛
长15.3公分,宽7.9公分,高6.4公分
竹根雕为一茎荷叶,风起卷掩四合状,中可容水为洗。叶缘残破虫蚀,边缘栖息一蟹。荷叶外壁隐起筋脉,其间刻行书小字:『三松制』。底部叶柄转绕,横伸一枝老荷,花瓣肥短,中心莲蓬己生成。是写花叶姿态生动神肖的立雕佳作。朱三松,名稚征,明末竹雕世家「嘉定三朱」间以其技最臻绝妙,故《对山书屋墨余録》有「人谓小松出而名掩松邻,三松出而名掩小松」之说。《竹人録》谓三松善刻「笔筒及人物秘阁,或蟹、或蟾蜍之类」,则其于浮雕作品外,取竹根制成立体圆雕作品亦其所长。本器,无论天然取材、人工锼镂,皆见独到之匠心。

清 西元1644-1911雕象牙四层透花提食盒
长30.4公分,宽21.6公分,通高49.4公分
此件提食盒之盒身设计分成四层屉格,可分层置放不同的食物,但从它吹弹欲破的表面看来,作为观赏陈设用的艺术品,可能性要大于真正实用的器物。雕工十分之精细,主体的部分用镂空精雕的象牙片,嵌置于框格中,背景就像是丝毯一般的直线地子,线与线之间微细到只能用巧夺天工来形容,其上还雕饰有人物、鸟、兽、庭园景物和船,像是十八世纪欧洲人幻想的东方乐园。盖钮,盒身框架及提手,都有染有淡蓝或红色来点缀。提把上刻有中国传统的八仙人物,亦随画面所需加以染色,盖钮则像是一件西洋带盖高足瓶,还有红色缎带装饰。

清 西元1644-1911內填琺瑯累丝盒
高9公分,长17.7公分,宽16.5公分
在镀金的盒身之上,以纯熟的金工制作致密的双层累丝网装饰,网上的重点纹饰,花叶、寿字和蝙蝠,填烧色泽鲜艳的珐琅釉。此种点填烘烤珐琅釉的技法,俗称为点蓝或烧蓝。精细致密的多层金丝纹饰,再加上珐琅蓝釉的点缀,光彩夺目。

清 西元1644-1911肉形石
全高6.6公分,长7.9公分
在故宫的陈列室中,肉形石与翠玉白菜是故宫人气最旺的两大文物,因此两物经常摆在一块供参观者欣赏。此件肉形石乍看之下,像不像是一块令人垂涎三尺、肥瘦相间的「东坡肉」?玛瑙类矿物在大自然中,由于经过漫长岁月的累积,在不同的时间点,杂质影响乃至生成的颜色不同,呈现一层一层不同的色泽,制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将原来质感丰富的石材加工琢磨,并将表面的石皮染色,做成了这件肉皮、肥肉、瘦肉层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现的作品。

清 西元1644-1911日本櫻莳绘方形小套盒
长7.5公分,宽5.4公分,高2.5公分
由三个方形小盒和一个方形浅盘组合而成的小套盒,既是清朝多宝格的文物,本身也作为收藏盒使用,在三个方形小盒内各装着一件小玉器。盒面以莳晕和高莳绘的技法表现自然界中盛开的樱花树,背景同时散布着不规则的金箔,让纹饰异常地耀眼灿烂。

清 西元1644-1911铜镀金画琺瑯怀表 二件
直径6公分,厚3.8公分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伦敦的制表业居欧洲之冠,此对怀表不仅见证中西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展现奇妙的机械精工。

清 西元1644-1911陈祖章雕橄核舟(底刻「后赤壁賦」全文)
纵1.4公分,横3.4公分,高1.6公分
来自广东,于雍正时期已进入造办处的陈祖章,在乾隆二年(1737),依照橄榄核天然的外形,将一个果核雕琢成一艘小船,船上乘载八人,每一位人物的动态、表情各有不同。最特别的是,船底刻苏轼的〈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细密井然,堪称鬼斧神工。

清 西元1644-1911西藏金嵌松石珊瑚壇城
径32公分,通高16.5公分
目前盛装此坛城的是只乾隆年制的精工皮盒,盒盖内贴着一片白绫,绫上以满、汉、蒙、藏四体字纪录着一段重要的史事,即此坛城乃是顺治九年(1652)时,由达赖五世从西藏经西宁、内蒙携至中土,供于西黄寺中。 清代初期几位皇帝深谙统御之法,所以他们会运用宗教的力量怀柔其它民族。以藏传佛教而言,十七世纪前已是藏人共尊的信仰,且正传播于蒙古部族间。清廷遂推波助澜,在十七世纪后让藏佛成为藏、蒙、满族最普遍的宗教信仰,以维系彼此间的和谐。此件坛城在这段宗教与政治互动中,便具有明显的指标意义:一方面,清廷获得藏佛达赖喇嘛的福佑,确定彼此的友好关系,连带得到蒙族的向心力。另一方面,达赖喇嘛将黄教推向东方并普及化,且得到大清的认定,稳固了他在西藏政教的地位。

清康熙 西元1662-1722铜胎画琺瑯嵌莳绘漆片花卉鼻烟壶
高7.6公分,宽5.4公分
即使小巧如鼻烟壶,亦出现同时揉合亚洲和西方的装饰风格。如中心开光的金漆梅花纹片,表现出流行于欧洲市场的日本莳绘图样,而开光外的白地梅花和蝴蝶,则为中国传统纹饰,象征文人的气节和长寿。

清雍正 西元1723-1735玻璃胎画琺瑯彩竹节式鼻烟壶
高6.5公分,径2.2公分
雍正朝的珐琅承继康熙朝而发扬光大,其特色主要为构图的锦地开光式、题材的传统花鸟画、色调的彩黑色锦地及款识的吉祥物边框。 本器胎为乳白色半透明玻璃,器形仿竹节形制、青黄地上绘翠竹绿枝及鲜活的蜘蛛,是极富文人画气息的清雅主题。在三截段的仿竹外皮上,更拟作了斑竹上的点点泪痕,十分逼真传神。带铜胎画珐琅黑地彩绘双蝶盖与牙匙,彩绘相对双粉蝶,在黑地上更增鲜艳动感。盖缘金边一周,有富丽之象。底部锦地上开光,以吉祥图象──灵芝为款书外框,在白地上朱书楷体「雍正年制」四字。 此鼻烟壶印验了雍正朝鼻烟壶的各项特色,十分珍贵重要。雍正十年造办处活计文件记载当时玻璃厂作品中有「涅白玻璃画珐琅竹瓶」,疑即此件。

清雍正 西元1723-1735画琺瑯黄地牡丹纹蟠龙瓶
高21.3公分,足径8.8公分
清雍正时期在皇室高度关注下,源自西方的画珐琅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无论瓷胎、铜胎、玻璃胎、画珐琅不仅色彩鲜丽,纹饰亦极其讲究。画珐琅蟠龙瓶器表的牡丹花为传统中国吉祥图案,而器肩两侧镶嵌的夔龙和颈上装置的卷草环,雕工精细,或可看成是吸收西洋技术之后,转而对传统工艺所做的再诠释。

清乾隆 西元1736-1795竹丝缠枝花卉纹多宝格圆盒 附珍玩27件
高24.5公分,直径18.5公分
这件圆盒外壁用竹丝拼接后再黏饰缠枝番莲纹竹黄片,并且利用机轴原理,将圆筒形盒分成四个扇形,180°打开来可成为一字形小屏风,360°翻转后可成为一个正方形筒状。每个扇形内又分成许多格层,其中圆柱形格层不但再分成数格,而且可以360°旋转。全器匠心独运,极尽设计之能事。在这件圆盒格层内收贮了27件小文玩,除了有古代与清代玉器外,尚有清代乾隆朝内廷画家的绘画作品,有手卷与册页。每一个扇形的最下层之三角形抽屉内应收纳一件手卷,目前仅余三件,分别是「方琮画山水」、「杨大章画花卉」与「李秉德画花卉」,它们的纵长只有七公分左右。在其中一个扇形中央的三角形抽屉中则收纳了一件金廷标画的人物小册页,它的长与宽仅三公分左右。它们几乎可说是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最袖珍的手卷与册页,弥足珍贵。

清乾隆 西元1736-1795松花石蟠螭砚
砚长17.3公分,宽11.4公分,连座高4.8公分
座底有六云首形足,座底中镌方圆印各一,上方减地浮雕二行篆字:「乾隆清玩」,下方阴刻二行篆字:「奉三无私」。盖面上方浮雕清高宗题芦洲白鹭画幅诗,字实行草书,曰:「谷纹摇漾水天秋,芦苇萧萧飐晚洲。妙趣南华谁解得,祇应鸥鹭一群游」,款:「乾隆丁巳夏五月题」,并雕方印二,一方阴刻二行篆体回文印:「惟精惟一」,一方减地浅浮雕:「乾隆宸翰」。盖里阴刻楷书铭:「出天汉,胜玉英,琢为研,纯粹精,敕几摛藻,屡省成。」并阴刻二行篆体方印:「永宝用之」。松花石产于东北「龙兴之地」,清帝视之为珍物,民间不得随意开采,并将松花石砚作为馈赠的礼物,或以笼络、统御臣下,或以为国交礼物。此砚载录入《西清砚谱》,故曾经清高宗御用。乾隆丁巳年乃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

清乾隆 西元1736-1795雕漆双缘宝盒
长29公分 宽19.8公分 高18.6公分
外形作两圆相交,故称双缘(圆)宝盒。全器施涂两种漆色,下层泛黄、上层鲜红,藉由上下漆色呈现纹饰的主体。盒面开光,浮雕职贡图,器内壁髹黑漆,以金彩描绘折枝花卉。圈足内亦髹黑漆,刻款填金,铭文为:「双缘宝盒」及「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

清光绪 西元1875-1908周乐元玻璃內绘行旅图鼻烟壶
全高6.0公分,宽4.4公分
十七世纪末西洋的鼻烟和鼻烟盒进入中国;盛清时期,西洋各国及罗马教廷常以鼻烟和鼻烟盒进献朝廷。鉴于以鼻烟盒盛装鼻烟并不十分理想,于是当时人将明朝人用来装平安散、驱风油一类的敛口小药瓶加以改良,成为我们现在所见的鼻烟壶形式。瓶盖用软木塞塞紧,软木塞中间插上一根小长把细匙,好舀出鼻烟,或盛在小碟上,或盛在手心里,再捻出一些入鼻嗅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就有一段晴雯生病,头疼、鼻塞的症状,靠贾宝玉的鼻烟,通了鼻塞的描述。有清一代,随着鼻烟的风行普及,鼻烟壶相当流行,盛清时期就有各种材质制成的精采作品,嘉庆时期在鼻烟壶制作上的重大创新,就是内绘技法的使用。在小小的玻璃鼻烟壶内壁作画,想来就是一件极度困难任务,先以金刚砂和小钢珠倒入壶内摇晃,让表面变粗糙,颜料容易附着,再以特制有弧度弯头的细尖竹笔,伸入口径往往不到半公分的壶内描绘。此件作品描绘乡野景致,人物、建筑的精细绘制,山石甚至作出渲染的效果,一面近颈处有工匠署名,「写于冬月,周乐元作」,此壶为清宫旧藏,周乐元活动于十九世纪末,因此此件鼻烟壶应属十九世纪末地方上贡的作品。

清乾隆 西元1736-1795紫檀多宝格方匣 附珍玩31件
长25.2公分,宽25.4公分,高19.9公分
收阖时,这件多宝格是个再规矩不过的方盒形。此种样式的优点是所占体积最小,利于收贮。然而,外形虽简单,看来却不显单调。原因在于工匠运用「开窗」的装饰手法,一方面让人能欣赏到书画;另方面又使人对窗内产生期待的心理。不负众望的,方盒在一一抽去隔板、推出四个扇形后,造型剎时间变得有了流动感,加上中心圆璧回旋的效果,我们几乎以为它会像风车一般开始转动!若你以为,寻宝的乐趣已结束而就此停手,那损失可大了!其实,方盒底部的须弥座也是一个贮藏空间。这种手法和现代室内设计利用地板下储物,概念是一致的!是不是很有创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1 13:00 , Processed in 0.00838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