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氏璧是否被秦始皇用来雕了传国玉玺?它们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04:54: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和氏璧是否被秦始皇用来雕了传国玉玺?它们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2018-08-15 00:51                                                          

璧,是古代一种玉器,形状类似于现在切割钢材的砂轮,外圆,中间有孔。

我们小学时学过两篇课文,一篇叫“和氏璧”,一篇叫“完璧归赵”。两篇文章说得都是这个和氏璧。关于和氏璧的来历,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记载了。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湖北南彰县的荆山看见有凤凰(估计凤凰就是如今的红腹锦鸡)栖落青石之上,凤凰是百鸟之王,非宝地不落。卞和于是得到一块璞玉,捧着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左脚。

等到楚厉王去世,其弟楚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右脚。

等到楚武王去世,其子楚文王继位后,卞和就抱着那块璞玉在荆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泪哭干直到流出血来。楚文王听说后,便派人去询问卞和哭泣的原因,说:“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好多,为何独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楚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发现真是一块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璧”。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到了楚威王时,因相国昭和灭越败魏有功,就将和氏璧玉赏赐予他。后来昭和在赤山举宴会饮,应众宾客要求拿出璧来供大家观赏。此时恰好山下深潭有鱼儿戏水,众人争相前往一睹。结果在混乱中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当时尚未发迹的张仪正在昭和门下当办事员,身份很低,于是众人怀疑是他所盗,就将张仪绑起来打了一顿。当然,张仪后来当了秦国丞相后,自然是报了仇。

数十年后,赵国太监缪贤偶然间在街上购得和氏璧,赵惠文王知道后,就说:“和氏璧是国家文物,禁止交易,赶紧给孤献上来。”不知赵王赏缪贤钱和锦旗没有,反正就占为己有了。秦昭襄王得知后,表示愿以十五城池来换。赵国派蔺相如奉璧入秦,蔺相如见秦王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就夺回了璧,威胁秦王说,“你来再抢,我就砸了!”带着和氏璧回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结果是“秦终不予赵城,赵亦不予秦璧”。
秦灭赵后,掠尽其财,和氏璧自然落入囊中。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特以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形呈龙凤鸟虫之状,丞相李斯亲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后来秦始皇出去旅游,乘龙舟行至洞庭湘山时,骤起风浪,龙舟有倾覆之险。为了祭神镇涛,于是抛玉玺于湖中。八年后,有使者过华阴平舒道,遇一人持璧曰:“为吾遗滈池君”,从此传国玺失而复得。
秦末,刘邦率兵入咸阳。秦王子婴献上玉玺。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小皇帝刘婴年幼,国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令其弟北阳侯王舜进长乐宫索要。太后气愤异常,痛斥王舜后将玉玺摔下台阶,于是这方天下至宝被摔缺一角。后来王莽命人以黄金镶补。光武中兴后,国玺几经展转,落入刘秀之手。

东汉末年,董卓率兵进京,汉少帝夜间仓皇出逃,慌乱中将传国玺丢失。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宫井中捞出一宫妃尸体,发现其颈下锦囊中藏有金锁朱匣,打开后发现正是那方传国之玺。孙坚顿生异想,立即撤回鲁阳,图谋称帝,但不久阵亡岘山,死前将玉玺交予夫人吴氏收藏。袁术知道后,乘吴氏扶孙坚灵柩归故里之机,夺了玉玺,然后在南阳称帝。袁术死后,广陵太守徐璆又效袁术之法,趁袁术之妻扶棺奔庐江途中半路又夺了玉玺,后献于曹操。此后,三国归于晋,玉玺落入司马炎之手。
西晋末年,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仍,国玺也频频易手。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灭陈,从陈后主处得到传国玺。隋朝末年,隋炀帝携带传国玺南下扬州,在江都被缢杀,玉玺落入宇文化及之手。宇文化及兵败后,萧后携皇孙杨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建立后,由于没有玉玺,唐太宗只好刻了几方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大将军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与皇孙杨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终于回归唐朝,李世民龙颜大悦。
唐朝末年,朱全忠废了唐哀帝,夺了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自此失踪。传国玺从发现和氏璧始,到传至唐末,共计一千六百余年。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咸阳县民段义在河南乡掘地得一宝印,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次年正月送至京师,经蔡京等辨识,确认为秦制传国玺。三十年后,金俘徽宗、钦宗二帝,宝玺也被金人掳去。
元世祖至元年间,通政院使硕得死后,妻子病重,儿子只有九岁,家境艰难,遂以家藏的一块宝玉托御史台通事阔阔术拿到市上出售,因非寻常物制,无人敢买,后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经监察御史杨桓辨认,确认是秦玺。但伯颜曾将元朝收缴的各国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恐怕也在其中。
明代朱元璋登基之后,不惜以十万之师远征沙漠,寻求传国玉玺。后来李文忠二次远征,俘虏了元后妃和诸王,得到了一些宋元玉玺,但却未见传国玺的踪影。
这就是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
那么,传国玉玺是不是用那方和氏璧雕刻的?
笔者认为不是。传国玉玺由印纽和印身组成,成正方体,用料较大。而和氏璧类似于砂轮,比较薄,根本没法雕那方传国玉玺。
关于和氏璧的玉种问题,有专家认为应该是绿松石,因为湖北地区产绿松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2 05:43 , Processed in 0.0080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