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心瓶——连乾隆都嫌太贵身价几亿的国宝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07:47: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18-9-10 07:48 编辑

转心瓶——连乾隆都嫌太贵身价几亿的国宝

手望Sowarm 2018-08-09 20:05:00




买不起没关系,至少了解一下它凭什么这么贵。
这是手望为你讲述的第179个故事
编者 / TEA

——
在10年11月11日伦敦班布里吉斯公司的拍卖中,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瓷器迅速打破工作人员80万~120万英镑的估价,最后以折合人民币5.541亿元的价格被拍下。
这件拍出天价的瓷器就是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即使这件瓷器最后因为买家的一些原因,并没有以5.5亿的价格交易成功,但也被卖家以2.7亿卖了出去。

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这件看起来就极其“富态”的瓶子一如很多人初见瓷母(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感受,都会觉得它“内容”很多,甚至会觉得混乱。但当大家了解它具体的烧制过程以及制作工艺时,就只有对清朝能工巧匠的赞叹。
从乾隆皇帝一生中保量不保质的四万多首诗词创作不难看出,他对于“艺术”的追求。而在素雅瓷器上玩大胆“撞色”的创新,也能看出他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
他“不走寻常路”的理念,似乎在瓷器制作领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乾隆皇帝对于瓷器是出了名的热爱,为此还专门在景德镇设立“督陶官”这个职务。当时景德镇御窑场为迎合皇室标新立异的追求,器形需要不断迎合乾隆喜好新创,因此奇巧之物层出不穷。
但在烧出转心瓶前,唐英没有少挨乾隆的骂“数年以来,所烧造者,远逊雍正年间所烧者”——“这几年你烧的是什么东西,和人家雍正时候烧的差远了!”。乾隆甚至下旨要求唐英自己付两千多两银子用来赔偿没有烧好的瓷器。
好在唐英在走马灯上受到启发创造了转心瓶这一独出心裁的作品。

清乾隆珐琅彩镂空窗花松绿龙纹转心瓶


乾隆八年,御用督陶官唐英与其副手在景德镇官窑设计研制出了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的三种瓷器样式:套瓶、交泰瓶和转心瓶,并奏请乾隆皇帝御审。
其中,工艺最为复杂的就是将几种样式结合的转心套瓶。相传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时民间的走马灯一物。其中它的内瓶是一个独立的小瓶子,外瓶分为颈、腹和底座三个部分,其中腹部是镂空的,以便于观看内瓶的图画。
把这四部分分别烧制成型之后,先将内瓶套入外瓶之内,与外瓶的底座组合好,再用一种特制的黏合剂把内瓶上沿与外瓶的颈部黏合,这样内瓶就可以随着外瓶自由旋转了。
当转动外瓶的瓶颈时,从外面看,内瓶上的画面就变得活动起来。

走马灯



制造转心瓶的难度极大,首先内外瓶的设计尺寸要合理,内瓶的绘画位置要得当,同时还需要控制好各部位的收缩比例,烧成之后不能变形。
如果比例尺寸稍有差池,就会导致无法组装或者转不起来。其设计制作的很多方面甚至采用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仍然难以实现,很难想象在完全依靠手工制造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精确把握其尺寸和比例的。

清代文献记载转心瓶存世十分稀少。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过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等。
然而转心瓶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多次计算,重复烧制,不断的尝试与实验,才能得出实际样品。
然后窑工再根据样品烧造中反映出的问题,逐一从工艺上加以解决,最后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后组成样品,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首肯后才能正式开始烧造。
除此之外还要很好掌握烧制瓷器的窑温,即使前期瓷胚器型完美,但送进窑室内若温度没有掌握好,造成瓷器变形便会使整器的制造前功尽弃。和现在通过温度计可以随时调节窑温不同,那时候的师傅们只有通过试片和经验来判断窑内的温度。

有些内外均以粉彩彩绘的转心瓶需二次烧作,这就造成成品率极低,复杂的工艺及艰难的烧制历程使得存世的转心瓶件件都是无价之宝。
据乾隆十八年《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十八年五月十二日……传旨……江西烧造门龙舟、灯触人旋转瓶一件……十九年初四日送到。”烧造一件转心瓶耗费半年多时间,难度之大由此可见。
虽说“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但是繁复的工艺背后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连“土豪”乾隆皇帝都觉其工艺复杂,耗费的财力过多,在唐英的奏者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叮嘱唐英逢年过节烧几个就好。

通过央视节目《国家宝藏》,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乾隆皇帝,他被网友调侃是个点赞狂魔、中国最早的追星族、具有一言难尽农家乐审美的地主家“傻皇帝”。

不论是喜欢大红大绿富贵配色的“土味”帝王,还是对待亡妻有着矢志不渝爱恋的痴情皇帝,我们都无法否认,正是乾隆皇帝对于艺术的极致追求,才使乾隆年间已经达到一种"可以烧出世间任何颜色的瓷器,任何再难的体裁和设计,也都有能力解决"的境地。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虽说艺术品的价值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但无法否认的却是正是高昂的价格才凸显出艺术品的价值,拍卖出天价的转心瓶就是一个例子。
其复杂的制作工艺让彼时的能工巧匠望而生叹,而如今即使拥有众多科技辅助的专家们推断出当时的制作流程,也仍有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问。
古今对比,我们依旧很难仿制出一个与乾隆时期完全一样的转心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无法百分之百的还原当时的烧造环境,也因为今人和那时的工匠相比,少了一辈子只去做一件事的决心。
与其关注转心瓶吸引无数人目光的高昂拍卖价格,片面的从外表去批判它到底值不值得这个价钱,不如先了解其背后的创意与工艺再下判断。

清乾隆霁青描金游鱼粉彩转心瓶


资料来源:
首图 龙镂空转心瓶·唐窑烧制
纪录片《最貴的中國瓷器--乾隆吉慶有魚轉心瓶》
纪录片《国宝档案乾隆洋彩雕瓷转心瓶》
纪录片《龍鏤空轉心瓷 唐窯燒製篇》
纪录片《全球仅此一件的转心瓶在北京博物馆展出有一种遗憾叫不在首都!》
国宝档案:“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的前世今生,但外界质疑真品已被砸碎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3 11:48 , Processed in 0.0103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