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95|回复: 3

每天一歌:《明月千里寄相思》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8-9-24 08:06:42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8-9-24 11:48:10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8-9-24 11:54:28 |显示全部楼层

宋词今曲《明月几时有》为什么脍炙人口

本帖最后由 紫蝶 于 2018-9-24 11:59 编辑

    宋词今曲《明月几时有》为什么脍炙人口                                         2018-09-24 05:35                                                   




有一首歌,两岸三地的歌手相继唱过,尤其是中秋时节,它作为中国中秋文化的“标志性”音乐,不知在多少中华儿女耳畔单曲循环。它就是台湾音乐人梁弘志作曲、邓丽君首唱的《但愿人长久》(亦名《明月几时有》)。改革开放40年来,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根据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创作的歌曲有约20首之多,但梁弘志这首,王菲、张学友、谭晶、龚琳娜等多次翻唱,脍炙人口。
1076年,外调密州(今山东诸城)的苏轼年近不惑,妻子王弗已逝十载,与弟弟苏辙(字子由)离散七年未曾团聚,满腔人生抱负难望实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引言17字,悲欣交集,整首词感怀中秋,素怀洒落,襟怀澄澈,胸怀旷达,遂成千古名作。
我国诗词素有吟唱传统。据研究,宋代流传最广的词牌是“浣溪沙”,接下来便是“水调歌头”。苏东坡的4首《水调歌头》里,中秋词“明月几时有”篇最为历代文人传诵、乐人传唱。千年之后,仍是我们传唱最多的宋词乐曲,也成为中秋文化“标志性”音乐。
邓丽君在1983年策划第一张唱片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时作为主打歌推荐,后经众多歌手翻唱,各具特色。邓丽君、王菲各自“西洋范”版本伴奏乐器以钢琴、吉他或弦乐为主,罗海英、龚琳娜各自古典东方韵味版本乐器以二胡、埙或古筝为主,张远京剧演唱版本以京胡和钢琴为主,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风貌。男女中音、高音、京剧、黄梅戏、福建南音等各种演唱,古筝、笛曲、箫曲、弦歌等各种奏鸣,使《明月几时有》流传久、覆盖面广。
梁弘志作曲的这首《明月几时有》采用4/4节拍,旋律音程跨度不大,舒缓抒情,浅吟低回,一唱三叹。特别是“以词就曲”,在同一段音乐下填不同的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一段和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旋律相似,淡化高低起伏的旋律感,深化古典情思内核。歌曲总体简洁通俗,声乐理念通透,强化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线性特征,与西方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处巧妙出现最高音,构成整曲高潮部分。颤音,如同人声的“揉弦”,邓丽君每句尾音的颤音技巧,使声音有波动起伏;王菲在延长音中与高音区假音混合,表现得自然流畅、缥缈稀声、音色空灵;张学友演绎过原唱版本和改编版本,都娴熟运用慢颤以及哭腔、小噎唱法,撩人心弦。“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曲调上扬,心绪翻飞、渐显激昂,声断气不断。而“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落笔沉稳,唱腔苍茫雄健。自然与社会,物象与人生、情感与理智,金声玉振,黄钟大吕,荡气回肠,开出一片深静淡美的境域。
歌曲还采取“A B A”的三段式曲谱,没有大开大合,舒缓呼应了望月遐思、孤独不平到释然宁静的心路历程,超脱时间对生命的逼仄摆布,气定神闲,笑对岁月侵蚀,“无眠”“恨”“别”“悲”“离”等终归于“千里共婵娟”。
依琴瑟而咏歌,望圆月而抒怀,一阙千古传唱的绝妙宋词,一曲中华民族歌曲经典之作,抒发了古典温婉、高远达观、悠然脱俗的人生境界与美学精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8-9-24 17:47:2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8-9-24 17:50 编辑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  

2018-09-24 17:00:03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人生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真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无不挥毫泼墨,痴情吟咏。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豪。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的醒悟。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定。更有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博大……月亮,是国人不死的诗魂,少男少女们恋爱时的红娘。





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因为有了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又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故乡的那些点点滴滴,便也如发酵池的酒一般,咕噜咕噜,活跃起来,不安份起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便是乡愁。

乡愁是什么?不过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爷爷的冰糖葫芦,奶奶的爆米花,还有那外婆桥……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浓浓的乡愁。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有网友在博客里说:只有辣椒,才能解胃的乡愁。说这话的大概是湖南、四川或贵州的朋友。南方人到了北方,他们的乡愁大多是大米饭。北方人到了南方,他们的乡愁也许就是面条和馍馍。





中秋月,故乡明。明月是同一轮明月,中秋也是同一个中秋,并没有什么差别。有分别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切只因那月下的人。当我们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经历千辛万苦,去寻找心中的乐土,去寻找理想的天堂。有一天蓦然回首,却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原在灯火阑珊处”!天堂就在心中,乐土就是故乡。我们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突然了悟——人生原来如此。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人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人人都有思乡情结。

“那故乡的山,那故乡的水。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那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情。“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费翔深情的歌唱,在耳边回响了20年,仍然新鲜,没有褪去半点颜色。故乡的亲人,老人们要落叶归根,少年们急着要走向远方,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目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故乡的美,美在明月。曾见过浩瀚大海上的月亮,也见过莽莽群山上的月亮。但都不及故乡低矮的小石头山上升起的明月来的有韵味。“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明月,烟渚,潇湘。小桥,流水,人家。岸沚汀兰,茂林修竹,月夜风荷。中秋之夜,更是暗香浮动,月色清浅,人约黄昏后。故乡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美在人美心也美。看过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人都知道,那种美,是摄魂蚀骨,见过一次,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的。不信,亲自来看一看,被勾掉魂儿可别后悔喔。





在城里呆了20年,似乎十多年都没有见过月亮了。只有很少几日,看见聊聊可数几颗星,还有一个有圆盘盘,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月亮像昏昏欲睡似得,没有什么亮光。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藏了起来,好让我们迷恋她们。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住瓦房。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或茶油灯。灯光暗黄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点久了妈妈要骂的。于是,在夏天,我便常常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因为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而那时的星星也仿佛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清澈,明净。月夜也常常朗照,犹如白昼。我便常常在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如今,竟然连月亮都看不见了。真是贫时快乐无穷,富了反而失去快乐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灯。只有在四周的光熄灭时,它才会亮。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中秋是一个浪漫,温馨,祝福,思念,团圆的日子。世上最远,莫过于心。世上最大者,莫过于心。世上最近者,亦莫过于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愿天下所有芸芸众生,都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今年,我却又不能回去。父母已经很老了,想想还能陪他们过多少个中秋节,已屈指可数。不禁心里凄然。还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吧。父母,却满不在乎。好像还有几百年似的,仍早出晚归,劳作不息。想那年少时,在那青瓦红墙的小院里,与父母妹妹四人,吃月饼,赏明月。那时的月饼,一人只一个,馅也只有白糖的,外壳粗糙得很。吃在嘴里,窸窣作响,却感觉甜美得要命。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那些年的时光,温馨、美好。现在已经是在梦里了,可望而不可及。说句孩子气的话:再也没有那么好吃的月饼了,再也没有那么纯净的明月了。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最美的中秋永远只是在梦中了,它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了我今生最珍贵的财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3-28 22:31 , Processed in 0.01022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