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为什么不能为民间鉴定丨第四篇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05:23: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18-10-6 05:25 编辑

专家为什么不能为民间鉴定丨第四篇

雅昌论坛 2018-10-05 01:56:41


商业法则
热衷于到处请专家鉴宝的人,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他一口咬定东西是真的,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找专家鉴定只是盼着专家应和他。
于是,大量的伪专家应运而生。


上海博物馆专家许勇翔先生,告诉你文物鉴定的靠谱观点:
博物馆内的岗位很多,包括很多行政人员,他们并不接触实物文物,非鉴定岗位的人去社会上胡乱鉴定,参与市场行为,这是不妥的。搞文物鉴定的人都很清楚,哪些人是专业,哪些人不是。
艺术品的鉴定人才在艺术博物馆产生,比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这些鉴定人才里都是有专业的局限性,医院里分心脏科儿科牙科,博物馆也一样。
没有样样懂的人,样样懂的,就是不懂。


搞文物鉴定是文物系统内部的专业,但是,文物部门里哪些人是能搞文物鉴定的,是真正懂文物鉴定的,内部是清清楚楚的。
并不是说:你在文物部门待过,跑到社会上就能做文物鉴定。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区,就是认为只要你是从上海博物馆出来的、从故宫博物院出来的,就懂所有文物,就能鉴定文物,这两者之间实际上不是画等号的。


另外,也不是所有博物馆出来的人都懂文物鉴定。
中国的博物馆,实际上只有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可以算艺术博物馆,其他省市的很多是地志类博物馆,讲的都是以地方历史为主的博物馆。
地志类博物馆的专业力量,就是搞考古;艺术鉴定是艺术博物馆的强项,我们有一些同志,迎合了市场,专门在社会上拼命地做鉴定,这无非是咱们现在说的一切为了钱嘛。
你搞文物研究的就搞文物研究,你搞实物鉴定的就搞实物鉴定,这是两回事,完全不一样的。就如医学院的教授,不能到医院开刀一样, 所以这东西就是这么出的毛病。


10月2日的推文中,有一个观点:国家文博系统内的专家,不应面向社会做商业鉴定。引起了藏友们的疑惑,专家不应该为人民服务吗?


我们请前苏富比专家龚继遂先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分清一个概念:鉴定与估价,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文物鉴定,考察的是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乃至于真伪,传统方法主要是目鉴和考据。
现在高仿作假越来越发达,文物鉴定往往要加上一些新的项目,比如字画交易非常讲究“传承出处”,也就是以前的收藏、展览、出版、交易的历史记录。
器物类还采用科学检测,比如瓷器的热释光、木器的碳-14检测,以及青铜的金相学检测和自然锈蚀检测等等。
文物类艺术品评估,评估的是供求关系中的市场价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物政策的变化、交易地点的变动,文物类艺术品的估值是不一样的。


文物鉴定和文物评估,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硬把两个过程捏合在一起,就相当于地质学家去给钻石定价,营养学家去制定食品价格,完全是对不相干领域的跨界干扰。
一位专家,鉴定和评估都很在行,理论上可能,实践上很难兼顾。
从法律法规上来讲,博物馆从业人员不应从事文物买卖和交易,那也就无法积累交易买卖的信息和市场经验。
博物馆从业人员如果介入文物的市场价值判定,不仅是违规,甚至是违法的。
比如,文物鉴定专家给“金缕玉衣”评估24亿元,这就有问题了。当文物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品,首先应该能够合法套现。金缕玉衣不具有合法交易的可能性,文物政策不允许它套现,所以它就没有市场价格。就连评估专家也无从做出市场价格评估。
博物馆收藏的是:不能流通的文物,谈及价值指的都是它的“保险价格”。


国外的艺术品价格评估,外界普遍认可的是:专业资历和行业声誉。
在美国,拍卖行可以做价格评估,因为它是商业机构。
艺术品经纪人协会的成员,也可以做价格评估。
专业评估人员也可以不属于任何机构,但是要有合格的从业经历,还要有专业个案的积累。当然,在开始时要有权威人士的推荐。


按照美国政府的规定,如果文物用于免税捐赠,专业评估人在向美国国税局呈交报告时,除附有从业简历之外,还要做一个专业声明,包括两点:
1、评估人与被评估的物品,没有买卖关系和产权关系;
2、评估人的收费标准是按照服务小时或评估件数收取,而不是按评估标的物的价格比例收取。
这是明确遵循了避免关联交易及利益冲突的商业道德。
当一个人的职业操守受到质疑,一般来说你会丧失从业资格。
美国社会是契约社会,声誉会跟着你一辈子。当你扰乱了金融秩序,那就不再是单纯的职业道德过失了,你将负有连带的刑事责任。


在商业实践中,陶瓷的热释光检测结果,是拍品上拍的重要依据,以前有几家专业机构都能提供服务,现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等拍卖行只接受牛津大学的鉴定报告,关键不是技术水平,而是对职业操守和职业信誉的信任。
国外拍卖行业的所谓“保真条款”,也是大陆业界普遍缺失的。
通常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拍卖行在瓷器拍卖中,对用黑体字标示的年代和款识,都有5年保真条例。
如果两位以上专家质疑,拍卖行会全额退款。在以往的实际交易中,也确实发生过退款的个案。
文物行业的规范化,最主要是行业自律。文物行业的自律又与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程度,行业外部制度建设等社会文化综合因素息息相关。


内容来源:
南方周末、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
图片来源:
胶片潘家园 孟不羁、佳士得拍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8-10-6 05:26: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18-10-6 05:28 编辑

国宝帮分五级,你在哪一级丨第五篇

雅昌论坛 2018-10-06 02:08:44


警钟长鸣


香港大藏家张宗宪先生,曾对一群人有过准确生动描述:他们先是被人骗,买了假货;然后是骗自己,相信自己买到的是真国宝;最后去骗人,想尽办法出货呗。
有人称这群人为国宝帮。


千万别以为他们文化素质低,其实很爱学习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他们说,民间蕴藏着数量惊人的国宝文物,计算方法如下:
可以负责任的下一个结论:我所到过的国内古玩市场,不管他们挂什么样的招牌,古玩城也好,旧货市场也罢,没有一处不是以真假出土文物为主卖点的;
我所见过的收藏者,没有一个人家里没收藏出土文物的。
如果以国内8000万收藏大军为基数,按平均每人收藏6件出土文物计算,近30年,出土、散落的地下文物4亿件以上。
以上文字摘自一本书,书名不说了。书中所列的这些数字是否靠谱,我不敢说,因为我实在没办法去一一核实......


任何一个群体,哪怕是一个微信群,里面的成员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分层是必然的。互相看一眼对方的藏品,内心都会默默的说一个字:切。
5
处在最底端的,是地摊帮
20多年前的潘家园,也许曾是捡漏的天堂,传说中的是富人制造厂,在那里批量缔造着收藏界一夜暴富的神话。
而今遍野的佛头、沉香、元青花,甚至还有创造拍卖史记录的“鬼谷子下山”,小贩们继续神秘而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国宝流落民间的段子,但资深藏友们早对潘家园绝望,时至流水作坊前赴后继的今天,这些成倍增长的瓶瓶罐罐都无非赝品、赝品、赝品。
但是,还是有人孜孜不倦,沙里筛金;晚上看书,白天淘宝。


4
电视鉴宝帮,是没落贵族
就瓷器来讲,先是造型,然后是釉色、纹饰、胎质、款识,综合起来看,有一点不对就全盘否定,这个真叫“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也有很多人反对,说这个工匠可能就是这样,但是我告诉你,基本形制是有的:
官窑有的是照官家甚至皇帝定的样子来做的,非常严谨;
民窑既然是大宗产品,它不是艺术品了,那更是需要统一的形制,很快画出来造出来,才能上批量。
有次电视上看到一个瓷火锅,被专家鉴定是一件新的东西,持宝人当时非常不高兴,说这绝对就是慈禧皇太后用过的火锅,据说在后台还跟工作人员吵起来了。
还有个元青花的罐子,持宝人坚持认为这是真的,专家看错了,不久还要把它捐献给故宫。主持人说太好了,如果故宫收了,您一定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们,我们要向观众,向您道歉。后来不了了之。


3
“我也有",是拍卖天价妄想帮
只要是拍卖场出现一个天价,他立刻发言:我也有。而且还要补充一句:我那只品相更好一些。
专家早就说了:尤其以下这几样东西,民间收藏最好少碰。
一个是宋代的五大名窑。这么多年了,进入市场流通的只有香港苏富比两三件汝窑盘和洗,其中一件还有瑕疵。
对一般不懂的人,不就是一个平底碗吗?但是,它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首。因为它有传承、有记录,最后在现场落槌价是1.85亿港币,加上佣金就是2亿多港币。
再有元青花,就是2.3亿、鬼谷子下山这个。
还有就是成化斗彩,这也是多少年出不来的(指从收藏者手中流入市场)。
还有康雍乾的珐琅彩,是从康熙开始创烧,到雍正那里辉煌起来,到乾隆又挺了一阵,再往后就是民国仿的了。现在还有一些新的出来。因为仿者和买者,骗的和上当的人,都觉得这个东西应该非常值钱。


2
专门拿钱砸专家,土豪帮
十几年前,古董圈有“杀猪”(以假货坑人)之谓,尤其是蒙富商,据说江浙一带富豪中招者无数,主要在于收藏者过于自信又不愿聘请收藏专业人员把关所致。
今天的富商变聪明了,反其道而行之,懂得利用专家了。但是,一般人模仿不了,成本很大的。
举一个案例如下:
圈内某知名教授,很早就给人鉴定字画。过去他“以贫困为光荣”,谁找他写文章证明真伪,给钱,倒觉得是侮辱他。
1993年中国的文物交易开始合法以后,他渐渐意识到,“你贫困潦倒,别人却用你的文章来赚钱,这不合适。”他顺应市场潮流,开始帮人鉴定、写文章,收费。
最早帮人鉴定一幅署名黄宾虹的画,写篇文章,一千多块钱。后来,请他的人出价越来越高,找他的也形形色色。“鉴定费”没有定数,还得看作品,作品价高,鉴定费也就高。
最贵的一次,几个民间藏家集资近1亿人民币,买了一件号称是北宋某著名画家的作品。藏家中的一位找到教授,拿出一大堆资料,“真是多,古籍上的记载、史文上的记载,还有档案上的记载、印章的记载,真是下了功夫,专家找也要花十几年”。
藏家请教授写篇文章,证明这件是真迹,他们准备了2000万,其中1500万给教授,另外500万打算再找两位权威人士。
“如果是真迹,卖十个亿不成问题。”教授告诉记者,结果发现是假的,“股份最大的那位把别墅都卖了,他知道了恐怕会自杀”。
教授最后写了篇文章,证明这不是真迹,但可称作同一流派的老作品,“润笔”从2000万减到了200万。
“有人出钱让你把假的讲成真的,也有人为了搞破坏,出钱让你把真的写成假的。”
曾经有人找教授看一张清初四僧之首渐江的画,让他指认是伪作。
“确实是伪作。但是,此人和卖画的人有矛盾,找人写文章,就是为了坏他的事。”教授没写,一大笔“鉴定费”泡了汤。
参与鉴定二十多年,教授有两条自律守则:一不写假文章,二不搅入是非。


1
最顶级的搞颠覆,想重新洗牌
最高段位者,抢夺话语权,之前写文章、出书、建网站、办博物馆和成立协会,今天搞展览、给大学捐赠......
目的只有一个,颠覆目前的文物市场价值判断标准,将自己手中的赝品,堂而皇之的变为真国宝。
想了解详细内容,请点击下面的标题:
买到赝品、假货的人,后来的去向无非三种:
一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行里的水太深太浑,从此金盆洗手,再也不玩了。这挺好,既然咱没眼力,也没这个财力,那咱们见好就收,至少别再深陷其中了。
二是百折不挠,找到一条正途,渐渐地假货买得少了,真品买得多了。
第三种,那就是永远正确。真理永远掌握在我手里,我买的东西别人不能说不对,这种人不少。


图片来源:佳士得拍卖
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2 04:38 , Processed in 0.0084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