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03|回复: 0

金星:形意之气 | 赋能者说第18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8-11-14 06:18:2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月 于 2018-11-14 06:20 编辑

金星:形意之气 | 赋能者说第18回                                         

2018-11-13 20:30


非遗星球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传承人,宋氏形意拳、形意八卦门武字辈第五代传承人,潘小杰形意拳亲传弟子金星。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携手非遗星球,一起带大家了解形意拳的有关知识。
1
形意拳是我国传统拳术中的内家拳种之一,是以锻炼内在的精/气/神/意/气为宗旨的拳术。由于形意拳的刚柔并济与内外兼修,使内意/内气/内劲与外形/外气/外力相结合来进行锻炼和运用,所以又称六合拳。

常有言,“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形意拳就是外形与内意高度的统一结合,内有养身之术,外有运动之道,是培其本而壮其体、实其内而坚其外的内外兼修的拳术。所以练习形意拳不仅可以壮骨坚肌,洁内华外和伸筋拔力,而且有改变人体气质、增大肺活量、疏通筋络、促进新陈代谢等强身健体与延年益寿的功能。同时还有锻炼意志,培养勇敢精神,易拙为巧,化滞为灵的作用。在我国武坛历史上,曾有不少形意拳先辈为雪我“东亚病夫”之耻辱,树我中华民族之气节,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凯歌。

形意拳术有“武艺与道艺之分,在三体式中又有单重与双重之别。求武艺者重力而轻意,重刚而轻柔,重阳而轻阴,重魄而轻魂;求道意者,则重意而轻力,重柔而轻刚,重阴而轻阳,重魂而轻魄”。拳经云:“神人(出家人)不以体魄用事,故养魂而弃魄,勇夫只知有身,故养魄而弃魂。圣贤重魂轻魄,故以魂制魂,勇夫重魄轻魂,故以魄制魄,此养气之大别也”,此也乃武、道之别。

形意拳以身体为运动,故不能舍魄以养魂,苟舍魂而养魄,复不能尽形意拳之事。轻魂则变化不灵,轻魄则实力不厚,必须魂魄并重,才是形意拳养气之要功也。另一方面,形意拳是以意行事,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化拙为巧,易僵为灵,刚柔并济,阴阳相伴。所以形意拳是一项虚实兼备的运动。

2
关于形意拳的名称,据师传开始起名曰“心意六合拳”,后又称“心意拳”,最后定名为“形意拳”。

形意拳早期习练者
形意拳的究竟起源何时,创于何人之手?据师传口述和历史资料相佐证,说法一:形意拳为岳飞所创,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证据的不足,所以至今无法确定,仍需发掘。说法二:形意拳为姬际可所创,可根据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探》及乾隆五十五年手抄本《姬氏族谱》卷二中对姬师的详细记载中可以探寻。所以,对于形意拳起源于姬际可的说法是有证可考的。姬师传于戴龙邦,戴龙邦传于李洛能,李师又有著名八大弟子,此后形意拳涌现,人才辈出。

形意拳名家合影
形意拳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通过几百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形意拳不仅有强烈的技击手段,而且也是强身健体,增进身体素质的良好运动。
我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非常符合科学道理,人不可以没动静,气不可以没有出入,血不可以没有流注,液不可以没有运行,筋不可以没有伸缩,肌肉不可以没有松紧,皮毛不可以没有开合,五脏不可以没有运动。外动虽然源于内动,然而外动又能促进内动,外不乖于形式,内不悖于神气。内外结合和谐之动,才能扭其枢机,动起乾坤,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这就是“流水不腐,转木不朽”的道理。

金星教授外国友人
练习形意拳在于内外和谐的运动,外面形式之顺,是内中神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是内中神气之中;外面形式之静,是内中神气之养;外面形式之动,是内中精神之运。如肺动可以增大肺活量,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心脏之运动,可使泵血机能增强,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新陈代谢;肝脏之运动,可以促进其机能的增强;肾脏之运动,可以是精足髓旺,坚固其本;脾脏之运动,可以促进运化功能的增强;肠胃之运动,可以促进消化机能和吸收机能的改良;肌肉运动,可增强弹力;骨骼运动,可增大抗弯、抗压、抗扭的强度;筋腱运动,可以伸长而坚韧;皮肤、毛孔之运动,可严守门户,不受风邪寒热等外侵。所以总的来说,形意拳之锻炼,与人体的壮衰勇怯、强弱虚实、生死存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形意拳以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依阶而行。炼精化气、明劲、易骨,为第一步功夫;炼气化神、暗劲、易筋,为第二步功夫;炼神还虚、化劲、易髓,为第三步功夫。每一步功夫都要分清要求、练法、目的,要一步一步依次刻苦练习。既不可专求其一,也不可越阶而行。在每一步功夫中必须真正领悟与掌握每步功夫中的劲节、含义、运气、角度、走向、技击意义等,才算完成了一步功夫。学者持之以恒的练习,加上细心体会其奥秘,久而久之方能达到内外相合、阴阳相配、动静相依、虚实兼备、起落自如、刚柔并济之目的,才能严守循规、相合于规、自然合规。最后进入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级艺术境界。

3
我在练习拳法之后,深谙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素问*举痛论》中又道:“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充分说明了人的精神、情绪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气又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着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五脏六腑,精神情绪以及气血经络各种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神经各部是能受得住的,也不会立刻带来大的疾患。但是,如果所受的刺激程度超过了自身神经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或者某一脏腑中形成疾病。所以,一个人若思想负担过重、压力过大、整天愁眉苦脸,忧心重重或惊恐不定,要想通过练拳来增强体质,恐怕是办不到的,甚至会越练越糟。

金星与徒弟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到:“外不劳心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也可以百数”。这就是说,即使是不练拳的人,只要注重了饮食起居,并保持适当的劳动,以知足者常乐,不贪婪、不胡思妄想、节制私欲、胸怀开朗,同样是可以延年益寿的。当然,人生在社会上生存,不可能比接触那些令人不愉快的、烦恼的、忧愁的、悲伤的和恐惧的事物,接触这些事物本身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不会处理它,这就难免罹患疾病。

形意拳之所以非常注重气的锻炼,就是为了解脱和排除这些疾病之源。如在桩功中的无极势,就是要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是大脑神经进入极度的安静状态(即谓之入静的功夫),以解除一天来大脑的疲惫和肌肉的疲劳。使经受过各种刺激的神经中枢,以及处于紧张疲劳的大脑皮层,均得以调整和恢复。并使大脑劳动所消耗的精气,得到及时的和足够的补充,使之恢复正常功能,而得以健旺。

在另一方面,有少数人认为练拳就是为了格斗,其实不然。练拳的第一宗旨是强身健体,第二才是运用,而且一定要运用于保护自身和保护别人。养生是长久的,胜人只不过是短暂的,况且文要有文德,武要有武德。如果丧失了武德而肆意妄为,此举绝非武艺之道。所以,形意拳与很多拳法一样,根本在于强身健体,在留下技击法的同时,更好地传播给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不过,在拳法的传播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拳种在影视传播的影响下深入人心,这也让它的认识度更高。我在习武传艺这几年间不断的将形意拳传播到各地,不过形意拳的发展也是在北方偏重,习练人数较多;且不如类似太极拳那样传播性质较普遍。大部分太极拳习练以柔美、养生为主,然而在爱好者眼中,形意拳是刚猛的代表,造成很多人认为这种较为强烈的运动可能不适合很多年龄段的人练习。其实并不如此,内家拳讲究刚柔并济、阴阳相合,只是练习者侧重练习的目的不同,展现的形式也不同罢了。所以我认为在传播的过程中,重点是现在的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们,怎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形意拳,认识到中华文化,让他们能够接受这一运动。习练形意拳是很枯燥无味的,需要耐得住寂寞,仔细去琢磨练习的一门功夫。

所以,如何将形意拳文化更好的传播,我觉得首先要站在当今社会需求与文化需求的市场中以新形式去传播,建立形意拳文化研究设计工作室。在保留形意拳核心文化的前提下,以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去打造一系列的传播形式,例如白领系列、儿童系列、老人系列、搏击系列等。不管是用线下的文旅传播,还是线上自媒体传播(直播功夫脱口秀/动漫/创意类系列短片等),都要建立在形意拳的核心文化之上,能够给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爱好的人带来他们需要的东西,不仅仅是快乐而已,这才是现在形意拳要做的事情。

形意拳的发展与传承应该附合于现代社会,在保留核心文化的同时不应该思想守旧,应该敢于创造新的传播、展现形式。虽然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但最终到底会不会被埋没甚至淘汰还是取决于社会文化的融合。所以我们所有的非遗都需要敢于创新传播,让它生生不息,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3-28 22:28 , Processed in 0.00867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