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00多年前的一场大雨 造就了两幅惊世书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03:5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900多年前的一场大雨 造就了两幅惊世书法

        2018年11月09日 16:08:51
                   来源:壹号收藏

  说到苏轼的字,
  看似平实、朴素,
  实则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
  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
  神龙变化不可测。
  他长于行书、楷书,
  笔法肉丰骨劲, 跌宕自然,
  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
  “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今天要讲到的是,是苏轼(1037-1101)传世书迹中的两件精品——《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这两幅书法均为苏轼晚年所作。
  

  

  公元1094年,时年57岁的苏轼贬往岭南,因途中遭遇瓢泼大雨,被迫停下形成留阻在襄邑(今河南睢县)。苏轼见此情此景,感慨万千,书此二赋述怀。“洞庭春色”和“中山松醪”均为酒名,藉此抒发他因仕途坎坷而郁结在心中的不平:“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文章豪放畅达,想象丰富;书法沉雄劲健,一气呵成;二者珠联璧合,堪称双绝。
    文末,苏轼自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 如此看来,若没有900多年前那场大雨,今人也看不到如此惊世的词赋与书法神作。
  此二赋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也体现了苏轼书法书风宽博大度、淋漓酣畅的风格。
  此两帖真迹清初为安岐所藏,乾隆时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仪逊位,被辗转藏入长春伪帝宫,1945年散失民间。1982年12月上旬发现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馆。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时被人撕掉,造成残损。
  《洞庭春色赋》高清局部欣赏
  

  



  

  

  

  

1、《洞庭春色赋》释文:
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袅袅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 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烝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银罂,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夷,款木门之铜镮。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鼓包山之桂楫,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中山松醪赋》高清局部欣赏
  

  

  

  

  

  

  

  

  

  

2、《中山松醪赋》释文:
始予宵济于衡漳,军涉而夜号。燧松明以记浅,散星宿于亭皋。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岂千岁之 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嘻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 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味甘馀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酌以瘿藤之纹樽, 荐以古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邀。跨超峰 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 颠倒白纶布,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及,归铺啜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予,戏为作赋。后予为中山守,以松节酿酒,复 以赋之。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东坡居士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8 09:52 , Processed in 0.0080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