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写给歌女的宋词,同情其遭遇,最后一句点明了其悲剧命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22:17: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写给歌女的宋词,同情其遭遇,最后一句点明了其悲剧命运                                         2018-12-25 05:33                                                   

                  

苏轼的笔下有不少鲜活的女性形象。虽然苏轼生活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时代,但是他对于男女之间的地位差别有非常直观的感受,而且在很多诗词当中,都在为歌女的地位鸣不平。比如那句非常著名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出自一个侍女之口。

我们今天所分享的这一首宋词,同样也表达出了苏轼对于歌女地位和命运的同情。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苏轼在这宋词当中还有些许的批判意味。

  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这首宋词的题目是《定风波·感旧》,根据苏轼之前所看到的一个歌女演唱其命运而写出的。这首宋词的产生过程,类似于白居易笔下的《琵琶行》。只不过当时的白居易是把自己的命运和琵琶女的命运融为一体,而在这首宋词当中,苏轼更多的是直观书写。

在开篇当中,女子以两人的定情信物“鸳鸯绣带”作为源头,诉说自己因为身体太瘦弱,承担不起绣有鸳鸯花纹的衣裳。但是作为负心郎的你,是“薄幸”的,“只贪游冶”到处寻花问柳,到处“系马恣轻狂”,丝毫不顾及我的感受。

下篇一开始写女子独自的相思之苦。“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又一年的春天就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了,他的心中无限惆怅。这种愁绪长期以来无法排解,只有“断弦”、“尘管”相伴,再也奏不出动听的乐曲。

但是最后一句宋词写出了这女子悲剧命运的根源。“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本来女子的悲剧命运都是“薄幸只贪游冶去”的负心郎造成的,但是到最后“为郎憔悴却羞郎”,明明是因为他而变得憔悴,最后却不忍心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憔悴面容。

这就足以说明在这一段感情当中,男女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女子只是一味的付出,虽然遭受男子的抛弃。却也不忍心让对方知道自身的真实感受。真是可悲!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9 04:26 , Processed in 0.0085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