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5|回复: 0

析“孝”字与“老”字,找到孝道文化的根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9-3-29 15:42:5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乙 于 2019-3-29 15:44 编辑

  析“孝”字与“老”字,找到孝道文化的根源                                                       

2019-03-29 15:19                                                   

                  

当前社会上,各个教育口存在一个共性的现象,普遍比较重视和突出“孝道教育”和“感恩教育”。这种带有共性需求的社会现象,是在整个社会道德素质明显滑坡以后,必然最先凸显的共性现象。
  因为“孝道”和“感恩”这两项内容最贴近人们的生活,最容易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这种急需的“功利性”,常常会阻碍人们对治病要治本的认识,过份重视治标就会轻视治本。精神世界的治疗,同样需要标本兼治。虽然古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说,但是在精神文化领域之中,并不能与治疗人体的疾病雷同。如果不坚守标本兼治的原则,只是片面满足人们对治标表现的需求,孝道教育建设就可能会被世人的急功近利之心毁坏。
  “孝”字无比精深。“孝”字的结构,上边是个“?”字,下边是个“子”字。 “?”“子”二字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孝”字。上“老”下“子”,上慈下孝,尊老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可以说“老子”思想就是孝道文化之根。

“孝”与“老”
孝道是中华民族家庭关系特定的文化瑰宝,也是修德过程中通往完成修身齐家使命的桥梁。西方各国文化中都没有孝道的学说和思想,仅从一个“孝”字,就可以界定东方道德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现代中国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中华孝道精神已经开始淡漠,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修身的第一场所。没有家庭孝道,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德治心身和德治社会。孝心与孝行,是仁德、义德、礼德的真实考量。一个人在家庭中如果没有孝心孝行,就不足以讨论修身和修心。
  很多人对孝道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觉得它与高层次的修身境界非常遥远,认为它不值得一提。但是“九成之台作于羸土”,如果没有以“孝”为基,就无法到达老子的境界,要想走近老子,非孝而不能近。


  中华文化中的“孝”字,除了含有“老”“子”共同表意上慈下孝的意思之外,“老”字下面的“匕”,在古代不是“短剑”的意思,而是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饭勺子”,意为老有所养。古人的智慧非常高,早在几千年以前造字时就观察到可能未来会发生孝道缺失的现象。当人老了以后,就不能够自食其力了,在父母年老需要子女奉养的时候,如果连吃饭和穿衣的问题都不能解决,那就失去了“老”字中“老有所养”的内涵和本意。

古代造字的时候,用“子”来代替这个“匕”,寓意非常深刻,给人们一个明显的启示,那就是老人年轻的时候养儿育女,把自己的心血全部花费在子孙身上,而当自己老了没有能力自食其力的时候,就需要子女用孝道之心,践行上慈下孝,来解除父母生活的饥寒和精神上的无助。

  当今社会,为人父母者的“上慈”常常是盈余的,但是为人子女者的“下孝”却是缺如的。“老”字本有结构中所形成“孝”的完整内涵,在社会当中严重缺损。人老了却没人赡养,人们只知道溺爱自己的子女,对父母却毫不尽孝。要想根治这种现象,需要再次走进道德根文化,找到孝道文化的根源,在根文化井泉当中再次吸取精神营养,来重振民族文化和整个国民精神。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例,都能给人们以警醒和鞭策,使我们明白其中的原理。要想真正树立起孝道文化和孝道教育,就需要全面掌握根文化的原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19 10:29 , Processed in 0.01125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