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有所依的路还有多长?上师大学子呼吁社会关注老年弱势群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00:09: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老有所依的路还有多长?上师大学子呼吁社会关注老年弱势群体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面临着更加困难的形势。在农村地区,随着青壮年的外出务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加突出。一些老人在人生最后阶段本该安享晚年却没有善终,然而他们却通过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晚年的生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又是怎样的一种现状?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避免这样的悲剧?这些问题引起了上海师范大学学子的关注与重视。

2018 年初,7位上师大学子用极具人文关怀的态度,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自杀老年人问题,并成立了“静默夕阳: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老人自杀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调研项目组(以下简称“静默夕阳”项目组)。为了得到更详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让农村的老年弱势群体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调研组在2018年多次赴河南多地进行走访调查之后,在2019年又赴河南新县进行了第三次实地走访。此次项目走访的地区涉及到河南的信阳、南阳、许昌、巩义、驻马店、周口、商丘、洛阳、新乡等地。

问题沉重,意义重大

该项目的负责人包莉莉同学是一名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自河南。她在自己家乡经常听到关于老人自杀的消息,听得多了,她就开始从专业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农村的老年人会选择自杀?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选择了自杀?有没有哪些措施可以避免农村老人自杀的悲剧?带着这些疑问,包莉莉开启了这项看着有些许沉重但意义却很重大的研究。

随着调研项目的进展,难度渐渐增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也为了更出色地完成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研情况,她的同学们也加入进来了,最后成立了7位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并请上师大社会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邢海燕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推进。团队怀揣着“呼吁社会关注老年弱势群体,使我们这个社会早日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梦想,向河南的农村地区出发,踏上了辛苦而又充实的行程。

暮年之殇:百问得其故

由于调查问题比较敏感,所以给走访调查增加了难度,但是项目组还是克服了各种困难,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组在文献研究和对统计报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选取了河南农村地区28例老人的自杀个案,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切入点,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和自杀方式五个方面分析农村老人自杀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自杀类型进行划分。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农村老人自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婆媳关系、邻里冲突、经济状况和医疗疾病等方面。

了解了河南农村老年人的自杀原因之后,那么避免类似悲剧出现的对策就有了可以探讨的空间。

新县之行:意外收获

在最近的一次调研走访中,也就是2019年的4月6-9日,调研组一行5人经历了河南新县气温升高的酷暑与气温骤降的严寒之后,意外地收获了新的发现与感动。

此次走访的8个村庄中,除了西河村因为旅游发展吸引了部分村民回流,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的踪影。河南信阳新县同样面临着村落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严重,空巢老人现象显著的境况。而且新县农村的空心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空心化,主要表现在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流失;二是住房空心化,主要表现在农村房屋的季节性闲置严重。然而,调查组意外地发现,虽然新县也属于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地区,但这里的老年人自杀率却极低。

带着疑惑,他们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发现虽然新县的农村劳动力缺少,子女外出,老人在生活中的不便无法得到帮助,但新县却形成了多种养老模式。在对当地农村老人群体的生活、养老、文化观念等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之后,调研组发现,因为在信阳新县宗族观念在农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新县有发展较好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因此,新县的养老问题矛盾和问题不大,相对之前的调研地区,新县的养老模式成了预防老年人自杀的很好借鉴案例。

上图为 调研组成员在新县走访

上图为 新县调研村头的老奶奶

调研期间也发生了很多感动的小故事,比如充当“小翻译”的小女孩,热情活泼;育有三儿三女、老伴已经去世20年的老奶奶,见到调研组成员时激动地落泪;邀请调研组成员留下吃饭的老爷爷等等。这些体验,不仅让课题组成员们有了更多收获,与此同时,也使他们更加体会到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爱老人,重视养老,责任重大

通过对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研究,进而呼吁全社会重视和关注农村老人晚年生活现状,“静默夕阳”调研组在如何改善现有农村老人的境况上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应对策略。

他们认为,建立和推广老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草根社会”的民间智慧进行社会“善”治,推行互助养老模式,发挥宗族治理的力量,通过建立合作社等方式提高老人的社会参与度与经济收入,并通过推行定期体检制度等方式完善老人医疗保障体系等是解决农村老年弱势群体晚年生活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他们也呼吁,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道路上,需要动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助力,切实地为这些老人提供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3 14:53 , Processed in 0.0084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